何其永



【摘要】眾所周知,鋼琴調律曲線是由人的生理聽覺與琴弦固有的物理屬性兩方面原因所產生的,因此鋼琴調律曲線是客觀存在的。正是因為鋼琴調律曲線的這種客觀存在性,所以它是檢驗調律師聽覺調律結果的標準線。任何一位具有一定水平資質的調律師,在精確完成一次調律作業后,通過調律測點儀所測出來的結果,制作成音準曲線后,都應該能基本貼合被調律鋼琴的調律曲線。我國的鋼琴調律師培訓歷史較短,相對專業的機構更是屈指可數。因此調律曲線常常被學習調律不久或非正規學習過調律的鋼琴調律工作者所忽視。本文將根據本人的學習機工作經驗,探討在學習調律的過程中調律曲線的應用。
【關鍵詞】調律曲線;調律學習;應用
一、鋼琴調律曲線的形成原因
(一)調律曲線的歷史研究
一臺鋼琴經過精密的調律后,用一臺精度很高的音準儀逐個音進行檢測后,對其數據進行整理,就能形成一條“低音偏低,高音偏高”的曲線,稱之為鋼琴調律曲線。上世紀初威廉·布雷德·懷特通過使用康恩半音頻閃儀的測量,得出了調律師在通過聽覺精確調律后的鋼琴音準,具有“低音偏低,高音偏高”的特點,研究發現這是由于人生理聽覺的習慣性以及及琴弦固有的物理屬性引起的。我國起步相對較晚,如記載于張琨先生《鋼琴的調律維修》中的實驗,第一次實驗采用1963年8月13日上海產的中型鋼琴,試驗結果顯示平均值曲線為高音至小字二組c音以上至小字五組c逐漸偏高達30音分,低音至大字組A以下至大字二組A逐漸偏低30音分;第二次實驗為1979年4月14日采用德國產的施坦威鋼琴,實驗結果為高音至小字五組c逐漸偏高30音分,低音至大字二組A逐漸偏低30音分。
(二)調律曲線的形成原因
鋼琴的聽覺調律主要運用音程的倍音關系,即聽取基準音與被調音的共同倍音來調整它們的音準。但是鋼琴的倍音存在不諧和性,這種不諧和性影響著鋼琴的聽覺調律。舉例來說,任意一根弦的2次倍音的振動頻率在理論上應為基音的2倍,但實際上,由于琴弦本身的性質決定琴弦無法達到理想的振動狀態,因而所產生的頻率或多或少的存在誤差。鋼琴聽覺調律的基本方法是“八度平移法”,即以基準音組為基準采用八度關系調整其它各組同名音的方法。當倍音的不諧和性導致誤差存在時,我們通過八度上行調整音高時,聽音準確情況下,上方被調整音實際獲得的頻率略大于理論計算出的頻率;下行調整音高時,聽音準確情況下,下方被調整的音實際獲得的頻率略小于理論頻率。這一偏差隨著被調音與基準音組的距離擴大而積累,因此,形成了高音逐漸偏高,低音逐漸偏低的現象。
此外由于不同鋼琴的弦列設計不同,導致不同鋼琴的倍音偏差值也不一樣。因此形成的調律曲線也不盡相同。人們通過對不同鋼琴的多次調律,計算與歸納不同的調律曲線,形成了如今適合所有鋼琴的聽覺調律曲線圖:
二、調律曲線在調律學習中的應用
(一)調律曲線與聽覺調律的關系
一位合格的鋼琴調律師不僅要能把鋼琴的音準調的準確,使之符合人們的聽覺審美習慣,也要在音準曲線上,符合調律曲線的規律。調律曲線是一條“低音偏低,高音偏高”的曲線,而在聽覺上又要求調律師要調出“無拍”的鋼琴,這二者是否矛盾,本文將通過下述實驗對兩者的矛盾關系進行說明。
實驗一:調律師在室溫23℃的環境下,對日本產的APOLLO A7鋼琴進行精確的聽覺調律。要求盡量做到聽覺上的“無拍”。測得音準曲線如下圖圖1:測試結果表明,在聽覺“無拍”的標準要求下,調律師所調鋼琴音律準確,音階正確,演奏聽感良好。測得音準曲線基本能符合調律曲線“低音偏低,高音偏高”的規律。
實驗二:調律師在室溫23℃的環境下,對日本產的APOLLO A7鋼琴進行聽覺調律。要求主觀上制造“低音偏低,高音偏高”的效果,測得音準曲線如圖2所示。測試結果表明:在調律師主觀上刻意制造“低音偏低,高音偏高”的效果時,中音區音階準確。中音區往高音區過渡在聽覺上極不自然,八度不和諧,存在明顯的拍音,無法另演奏者和聽眾滿意。音準曲線彎度過大,由基準音組往兩邊延伸時與調律曲線無法自然貼合,存在許多錯音。
通過實驗表明:在調律精度的要求上,做到聽覺上的“無拍”與調律曲線上的“低音偏低,高音偏高”并不矛盾,究其原因是調律曲線的客觀性引起的。調律曲線的產生是由于倍音的“不諧和性”,而琴弦振動時產生的倍音具有“不諧和性”是由于琴弦本身的性質決定。任何一架鋼琴的琴弦振動頻率都無法達到理論上的理想值,造成這一狀態的原因是因為琴弦非理想弦。因此相對鋼琴音高的理論數據而言,任何一臺琴經過精確聽覺調律后,都會自然而然的產生“低音偏低,高音偏高”的現象。
(二)調律曲線與視覺調律的關系。
在我們學習調律的過程中不僅要訓練聽覺能力,視覺調律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常在完成鋼琴的調音后通過精密儀器的測試繪制音準曲線,使之一目了然的與調律曲線對比,從而判斷自己調律結果好壞。由此,本文采用一種有趣的實驗想法:即通過音準儀器的“幫助”,把各鍵音的音分誤差完全控制在正負三個音分之內,實驗完成后的音準曲線如圖3所示。
由圖3可見,該實驗人為的制造了一條十分“漂亮”的音準曲線,其規律基本完全貼合調律曲線的特征。但是,當我們對這臺擁有一條近乎“完美”音準曲線的鋼琴進行聽覺測試時,不禁大失所望。由于實驗過程中,完全摒棄了“聽拍”的步驟,該琴的純四度、純五度、純八度音程中,都存在著大量的“拍音”。雖然其音階在聽覺的分辨上是準確的,但是這樣的音準結果根本無法讓任何一位鋼琴演奏者滿意。
由此可見:調律精度的精確與否反映著被調鋼琴音準的好壞。目前對于調律結果的檢測分為聽覺檢測和調律測點檢測。在任何情況下,二者都是密不可分的。即使八度關系的兩音在聽覺上“絕對協和”,但是與調律曲線有所偏差,就存在著問題;同理,在調律曲線上標注的八度關系的兩音,即使完全符合調律曲線的規律,只要在聽覺上“有拍”,我們亦可認為其不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