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海霞
摘要:推進營改增政策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重頭戲”,也是促進經濟穩定增長、調整產業結構的“關鍵點”。我國自2012年1月1日率先在上海啟動營改增試點范圍以來,該項改革已運行三年多的時間,改革行業逐步擴大,特別是2014年,試點行業從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擴展到鐵路運輸業、郵政業和電信業,這在減輕重復征稅、促進了服務業加快發展、推動了制造業創新發展、促進企業轉型升級等方面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營改增 服務業 發展趨勢
一、 營改增的原因分析
在我國現行的稅收制度體系中,增值稅和營業稅是商品或勞務流轉過程中兩個重要的稅種,二者互相排斥,分立并行。增值稅主要用于制造業,營業稅主要適用于提供勞務的行業。從二者的征稅原理來看,增值稅只對商品或勞務的增值額征稅,具有層層抵扣的特點,不存在重復征稅。而營業稅通常是對營業全額征稅,容易導致重復征稅,無形中會加重納稅人的負擔。由此而造成的制造業與服務業之間的稅負水平差異,以及在整個流轉環節中的重復征稅日漸顯現出內在不合理和缺陷。
任何稅制的形成和發展,都是和當時市場經濟的特點和稅收征管水平是相適應的。1994年,我國的經濟發展處于起步階段,產業鏈比較短,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發展較快,而第三產業的服務業并不發達,重復征稅的現象也不突出,因此形成了增值稅和營業稅兩大流轉稅并存的格局。但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社會化分工越來越細,出現了很多新的經濟形態,此時我國市場經濟的特點是經濟結構發生變化,服務業迅速發展,而傳統服務業逐漸轉型為現代服務業。現代服務業主要呈現出以下特點:作業專業化、分工精細化、服務國際化、產業融合化以及業態新型化。
我國的傳統服務業按照原有稅制的要求,需按營業全額繳納營業稅,這一規定明顯與現代服務業不相適應,主要原因是現代服務業的服務對象主要是企業,即生產性服務,而服務要交營業稅,這樣使得生產企業無法抵扣外購的服務所負擔的稅收,加重納稅人的負擔,進而引發矛盾。再者,由于產業融合化的發展,服務業與制造業之間、不同的服務業之間以及服務業內部之間的邊界界定變得變得越來越模糊,使得營業稅的稅收征管變得越來越困難,矛盾日益突出。
二、 營改增政策實施的意義
(一)營改增改革有利于優化稅制結構,完善財稅體制
營改增實現了從“道道征稅,全額征稅”向“道道征稅,道道抵扣”的轉變,避免了營業稅重復征稅的問題,消除了貨物和勞務征稅制度不統一的現象,也是我國現行增值稅制度的發展和完善,也是我國稅制國際化的標志。
(二)營改增改革有利于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經濟升級
通過實施營改增政策,可以使增值稅在三個產業間相互抵扣,促使企業實施諸如主輔分離等方面的經營結構調整,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從而積極推動我國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三)營改增改革有利于擴大社會就業,改善民生
實施營改增政策,通過消除企業的重復征稅、減輕納稅人的稅收負擔,可以有效地促進服務產業的發展,幫助中小微利企業的成長,進而擴大社會就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有效地推動社會穩定健康地發展。
三、我國營改增政策的現狀
我國營改增政策自2012年1月1日起率先在上海啟動營改增試點范圍,至今該項改革已運行三年多的時間。改革范圍從最初的上海,擴大到北京、天津、江蘇、浙江、寧波、安徽等12個省、直轄市、計劃單列市,2013年8月1日起試點范圍擴展到全國;試點行業也在擴大,如今,“營改增”已從當初的“1+6”擴展到“3+7”,覆蓋到全部交通運輸業、郵政業、電信業和研發技術、信息技術、文化創意、物流輔助、有形動產租賃、鑒證咨詢、廣播影視7個現代服務業。
從實施的效果來看,營改增政策試點以來,不僅解決了營業稅重復征稅的問題,減輕了納稅人的稅負,同時也推動了服務業的發展,實現了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優化。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14年底,全國營改增試點納稅人共計410萬戶,其中一般納稅人76萬戶,小規模納稅人334萬戶。由于稅制轉換,全年有超過95%的試點納稅主體稅負均勻下降,統計減稅額達898億元;而且原增值稅納稅人因可以抵扣的進項稅額增加,減稅金額達1020億元。共合計減稅額達1918億元,改革所帶來的效應日益顯現。其中,鐵路運輸、郵政業分別實現改征增值稅363億元、11億元,與繳納營業稅相比,分別減稅8億元、4億元;電信業6至12月實現改征增值稅294億元,與繳納營業稅相比,增稅64億元,但為下游一般納稅人增加了稅款抵扣。
四、我國營改增政策的發展趨勢
隨著營改增的推廣,更多中小企業將減負前行,為發展實體經濟和結構調整加油助力。目前,營改增改革進行時已步入全速推進階段,按照國家部署,“十二五”期間將有望全面完成營改增改革。因此2015年將是我國稅制改革的關鍵年份,繼交通運輸業、現代服務業、電信業先后完成“營改增”之后,預計房地產業、建筑業、金融業和包括餐飲業、旅游業、酒店業、娛樂業等在內的生活服務等行業將在2015年完成營改增。
當然,國家在加快推進營改增政策的同時,要兼顧其將面臨的問題,以促使經濟能健康平穩的增長。比如對于建筑業來說,許多建筑施工企業,其勞務成本非常高,統計資料顯示,勞務和人工支出占總成本比重達到20%至30%,如果勞務人工這一塊沒法取得可以抵扣的增值稅專項發票,企業的實際稅負將會有大幅上升,這對微利行業的部分建筑業帶來重大打擊。因此在嚴峻的形勢下,營改增就需要格外慎重。
參考文獻:
[1]高翔陳魚.“營改增”后小微納稅人管理極具挑戰[N].中國稅務報,2015-04
[2]陳益刊.三大行業營改增將啟[N].第一財經日報,2014-11
[3]國家稅務總局營改增改革意義重大[N].中國經濟網,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