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穎 (九江學院 332000)
由企業經營理念、文化價值等精神要素構成的理念識別系統MI、由企業的制度結構、組織關系等要素構成的行為識別系統BI、由企業的外部視覺形象構成的視覺識別系統VI構成了企業的企業品牌形象系統,是企業通過對其經營理念、文化價值、制度結構進行塑造和改造的過程,企業基由這一改造過程,將本企業的形象有計劃和目的地傳達給企業內外的公眾,以此獲得公眾的認知和認同。完善統一、視覺效果好的品牌形象多年來幫助了許多企業成功地被公眾接受和追捧。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的社會、文化、經濟、審美、傳播媒介等方面和三十年前CIS概念剛引進入中國時相比,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過去的設計觀念和設計方法已經不能適應信息時代的需求。因此,對于設計師來說,需要敏感的發現這一問題,并在其中有所思考和實踐。
VI設計,即品牌視覺識別(Visual Identity)的英文縮寫,它作為現代企業品牌形象系統中最具有感染力和傳播效果的視覺部分,承擔著把企業及其產品形象最典型的個性特點和文化精神最直觀也最直接地傳達給目標受眾,并使其對該企業和產品產生價值感和認同感的任務。
如今,制作一套VI手冊對于一家“現代化”企業來說就如同證明其營銷理念、管理制度的門面工具,是其創辦和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標準流程。在這套VI手冊中,名片、信紙、紙杯、遮陽傘、員工制服、辦公用品,甚至到領帶花色、彩旗形狀盡數收羅其中。然而,細看內容會發現很多企業的VI手冊中的應用部分套用模板的痕跡過于嚴重,甚至許多都是將標志、標準色、標準字、輔助圖形等基礎部分內容在同一套模板中簡單套用以形成應用部分的內容。如此的“統一規范”確實幫助了設計師在設計的過程中節省了大量的時間,提高了效率,但是,如今文化觀念、生活習慣和審美趨向的個性化和多元化發展是當今信息社會的顯著特征,并且不同的屬性的企業有不同的視覺結構要求,呆板的、程式化的設計不但脫離了信息時代受眾審美的需求,還形成了惡性的約定俗成和僵硬的教條,阻止了企業視覺形象二次創造的可能性。如此“形象”難以使企業在現今競爭激烈市場競爭中突圍而出,更不要說企業品牌的營銷和推廣了。
VI設計的目的除了要形成視覺上的形成易于識別和記憶的規范性和整體性外,它還是企業品牌形象系統中最具有感染力和傳播效果的視覺部分,因此,在設計上,需要在設計的造型、色彩、圖案、材質、工藝等方面進行創意思考,以獨特性的設計形成吸引受眾的視覺沖擊力。這種獨特性中包含了設計師獨特性的設計理念,也包含有消費受眾獨特性的審美取向。
長期以來,VI設計中所假定的應用環境所形成的靜態架構已經形成了一種程式化。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VI設計中企業環境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過去的那種假定環境和設計架構已經無法適用,必須要應對多變的環境進行更新發展。如今,動態化的VI設計已經成為趨勢,即:VI設計中的標志、標準色、標準字、輔助圖形等內容可以根據時間、內容,以及安置場所、空間的變化產生靈活的動態變化,以適應環境的需要。
現今社會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VI視覺的承載媒體已經由傳統的平面印刷媒體向廣播、電視、電影、互聯網絡等多元化的媒體延伸拓展。因此,在進行VI設計制作的時候需要考慮到所做的設計不但需要在傳統的平面印刷媒體上應用呈現,還要加入聲效、動畫,甚至是虛擬現實等多種現代科技手段,還需要配合各種新媒體的視覺表現風格,以形成更大的視覺沖擊力和傳播適應力。尤其是,隨著互聯網絡技術的不斷進步、電子商務基由網絡這一快速且高效的宣傳載體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企業品牌視覺形象越來越多的在向數字化方向延伸,向多維度空間拓展進行拓展,這都需要設計師們開拓眼界、更新知識儲備,及時做出設計反應。
VI設計的目的是整合企業或是品牌的視覺資源,以形成協調的、整體的視覺印象呈現于受眾面前,規范性的視覺符號設計雖然有助于形成整體性的視覺印象,但規范性并不是其唯一條件和設計目的,且視覺印象的整體性也并不依賴視覺符號設計的規范性,只要它能符合設計對象所要傳達出來的視覺印象即可,若是能夠不但符合當下企業或是品牌所需要的視覺目的,又能夠為企業或是品牌未來的形象調整和發展預留出更多的創新空間而不是設置更新束縛,那就可以認為是一個優秀的VI設計了。這需要設計師在設計的過程中,打破思維慣性和設計的規范性意識,對VI設計的內涵、功能、作用等方面與時俱進、有所思考和實踐,以面對時代發展的需要。
[1]嚴晨,嚴渝仲.企業視覺形象設計[M].遼寧美術出版社,2008
[2]彭嘉騏.論品牌形象設計發展新趨勢[J].藝海,2010(5)
[3]于方.論信息化時代數字化企業形象的構建[J].包裝工程,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