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兵
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化德縣第一小學
“問題探究反思”策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淺探
張繼兵
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化德縣第一小學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問題、探究、反思”策略,就是通過采取經歷情境、發現問題、實踐探究、反思提高的教學過程,使小學生初步感受到數學學習是一個充滿觀察、實驗、歸納、類比和猜測的探索過程,從而實現數學教學的高效益。本文對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實施“問題、探究、反思”策略,提出了三點建設性意見。
“問題、探究、反思”;策略;運用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問題探究反思”策略,能激發小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究、認真反思的熱情,提升解決數學問題的有效性,從而實現數學教學的高效益。那么,怎樣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實施“問題探究、反思”策略呢?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體會到:把握好以下三點是重中之重。
首先,要激發小學生的好奇心。在引入新課時,小學數學教師要適時創設問題情境,優化課堂環境,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小學生的好奇心,使他們產生主動探究的欲望。
其次,要喚起小學生的求知欲。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要不斷呈現生動的數學問題,使小學生燃起創造性思維的火花,并積極去探索.這樣,小學生的求知欲會空前高漲。
再次,要促動小學生的思考點。小學數學教師要分課型、分場合創設問題情境,拓展小學生的思維廣度、思維深度和思維方向,引發小學生的學習、探究興趣,使小學生探究交流更加積極。
首先,要從小學生的需要出發,讓小學生主動去探究。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從小學生的需要出發,為小學生提供寬松、自由的探究時間和空間,使探究活動順利開展、取得實效。
其次,要從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小學生有效去探究。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從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為小學生創設生動的問題情境,使小學生有效去探究。
再次,要從小學生的思維點出發,讓小學生成功去探究。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從小學生的思維特點出發,為小學生提供動手操作機會,使他們成功去探究。
首先,要從小學生存在的差異性入手,創設多向互動情境,促進小學生深入思考。小學生個體之間存在著個性特征、經驗積累、認知水平、知識背景、思維方式等方面的差異。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從小學生存在的差異性入手,為小學生創設多向互動的學習情境,促動小學生深入思考、廣泛討論,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其次,要善于捕捉矛盾沖突,消除小學生思維障礙,引導小學生積極探究。在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要在小學生思維出現矛盾沖突之際,巧妙地引導小學生去爭辨、討論,探究知識,溫故而知新。這一環節容易被青年教師忽視,必須引起重視。欲話說,“理越辯越明”。不要怕教學秩序受影響,要放手讓小學生去爭辯、討論,矛盾總是在爭論中得以解決的。
再次,要把開放問題引入課堂,讓小學生個性化思維盡情展現,掌握算理。開放問題的答案往往不唯一,不同的小學生往往會找到不同的答案,使解題水平參差不齊。正是這樣差異性的存在,為小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解題策略,為小學生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反思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因此,廣大從事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同仁,在教學中,一定要設計與小學生學習、生活相聯系的開放練習,創氛圍、激學趣,使小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數形結合,突破重點和難點,在饒有興趣、不知不覺的交流中鍛煉了思維,明確了算理。
第四,要講究策略和方法,培養小學生數學思想,使小學生數學知識逐漸豐厚。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學科的靈魂,是小學生形成良好知識結構的紐帶,更是提高小學生思維質量的助力泵。所以,小學數學教師除了關注數學學科的育人價值外,還要講究策略和方法,下大力氣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想,使小學生的數學知識逐漸豐厚。在教學中,我們要化生為熟、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化曲為直,把未知的、陌生的、復雜的問題,演繹、歸納、轉化為已知的、熟悉的、簡單的問題。只有增強了小學生的數學思想,小學生的數學能力才能得到大幅度提高。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問題探究反思”策略,既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又是小學數學教學的最終目標,它有利于調動小學生主動學習、學會探究、學會反思的積極性,提高小學生探究與反思的能力,增強解決問題的有效性,進而提升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1]鄒瑞珍主編.學與教的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6.
[2]郭思樂主編.思維與數學教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6.
[3]田闊主編.教苑新論.光明日報出版社.2009,12.
[4]王仲眷主編.數學思維與數學方法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12.
[5]唐瑞芬主編.數學教育學.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12.
[6]冷玉主編.弄潮帆影.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