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化德縣第一小學
“疑導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淺探
張麗
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化德縣第一小學
“疑導式”教學模式的主線和核心是顯疑、探疑、質疑,意在既重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啟發、點撥、引導作用,更突出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探索、主動發展的主體作用,進一步培養小學生的創新學習精神、創新學習意識、創新學習思維、創新學習技巧和方法。本文對“疑導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策略進行了淺探。
“疑導式”教學法;小學數學教學;運用;淺探
“疑導式”教學法就是讓小學生先提出問題,而教師環環緊扣,引導小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方式。由于其疑在前,而導在后,故稱其為“疑導式”教學法。
“疑導式”教學法的基本要求是:小學生在學中找疑,教師在導中質疑,小學生在練中釋疑。疑,就是疑問、疑點、疑義。導,就是指導、引導、誘導。質疑問難是“疑導式”教學法實施過程中始終貫穿的主線,小學教師的指導必須圍繞著質疑問難來推進。
“疑導式”教學法是對傳統教學的一次重大變革,它的大面積實施,可以實現基礎教育教學目標、教學方式和教師職能的根本性轉變,更加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探索、主動發展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創新學習精神、創新學習意識、創新學習思維、創新學習技巧和方法,促進教學目標的落實,提高小學生綜合素質。
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實施“疑導式”教學法呢?筆者對此進行了探索。
首先,“疑導式”教學法強調小學生主動參與、質疑問難;而傳統教學法強調小學生被動接受知識。
其次,“疑導式”教學法重視小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讓小學生探索、設想更多的答案;而傳統教學法重視小學生集中思維能力的培養,給小學生以現成的答案。
再次,“疑導式”教學法注重事物的變動和發展;而傳統教學法注重事物的沿襲和模仿。
第四,“疑導式”教學法力求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相統一;而傳統教學法只看重知識的傳遞。
首先是尋疑。這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起始階段。主要分三步進行:一是明確目標。小學數學教師要依據教學內容,設計出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學習目標,并通過口述、小黑板、多媒體等形式展示給小學生,使小學生學有目標、趕有方向。二是指導小學生自學。針對學習目標中的問題,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在小學生自學之前提示一些思考性問題作指導,也可以在小學生自學過程中遇到困難時作啟發性的點撥。通過自學,小學生可以找出知識的疑點、難點、易混點。三是讓小學生質疑問難。小學數學教師應在小學生自學結束后,給小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把在自學中遇到的、尚未解決的疑難問題提出來,鼓勵全體小學生質疑問難,促進各個層面的小學生積極思維。
其次是設疑。尋疑,只是找到了小學生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出現的疑點、難點、易混點。要想把疑點、難點、易混點變成課堂教學中可以啟發小學生思考、探索的問題,尚需要設疑。只有設了疑,才能由問題作引導,啟發了小學生進行類比、推測、驗證、發現,不僅能使小學生圓滿地解除了疑點、難點、易混點,而且能有效地培養小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再次是解疑。尋疑、設疑都是為了解疑。解疑,就是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小學生解答疑問。它通常要經過以下三步:一是創設情境,顯疑。教學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創設出優美的情境,引發出將要解決的數學問題,啟發小學生動眼觀察、動腦思考,自主而積極地探索數學問題,提高學習效率。二是研究探索,探疑。顯疑引發了小學生的探究欲望。這時,小學數學教師要引導小學生積極參與討論、研究,探討如何解決疑問。三是回顧反思,質疑。結論的獲得,并不是說思維已經完結、疑問徹底解決了。知識需要鞏固。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在結論得出之后,指導小學生在閱讀教材、梳理知識的鞏固練習中質疑,以加深小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拓寬小學生的思維空間。
第四是釋疑。小學數學教師要在探討的基礎上,組織小學生發言,進行交流與辯論,對疑問作出解釋。通過辯論和交流,使正確的認識得到肯定,錯誤的和不完善的認識得到糾正和補充,從而有力地提高了小學生分析能力和辨別能力,從根本上提高了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疑導式”教學法是一種科學、高效的教學模式,將其運用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能進一步培養小學生的創新學習精神、創新學習意識、創新學習思維、創新學習技巧和方法,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
[1]鐘啟泉主編.解讀中國教育.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8.
[2]施良方主編.學習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9.
[3]崔慶中主編.數學教學理論與實踐.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