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利,王 鑫,萬劍鋒,葉家福,何海生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北海校區海洋信息工程學院
計算機專業中職升本特色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
陳 利,王 鑫,萬劍鋒,葉家福,何海生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北海校區海洋信息工程學院
從各方面闡述目前計算機專業中職升本特色人才培養困境,從研究國家試點中職升本的背景環境入手,找準中職升本畢業生的人才定位,結合其特點,探索計算機專業中職升本人才培養模式。
中職升本;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困境;自主學習能力;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指出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以適應國家和社會發展需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探索多種培養方式,形成各類人才輩出、拔尖創新人才不斷涌現的局面,完善職業學校畢業生直接升學制度,拓寬畢業生繼續學習通道,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會地位和待遇。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也明確指出,擴大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培養規模,探索建立職業教育人才成長“立交橋”,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在此背景下,廣西首次在2013年開展本科院校招收中職生試點工作,目的是實施中職-應用本科-專業碩士的貫通培養,為廣西區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以及加快實現“富民強桂“戰略提供強有力的高端技能人才支撐。2013年和2014年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海洋信息工程學院一共試點招收了600多名中職升本學生,其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學生約為200名。
然而,在對中職升本學生的教學過程中卻凸顯了這部分學生理論基礎薄弱、嚴重不適應高校傳統教學模式等“水土不服”的問題。因此,如何探索出一套最適合計算機專業中職升本學生的人才培養模式,最大限度地發掘學生的其專業發展潛力,使其不論是在理論知識還是專業技能上都比之前有較大提升,獲得較好上升機會,是我們目前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同時也給其他理工專業中職升本學生的培養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計算機專業的中職升本學生之前主要從事網吧管理員、電子廠流水線上的工人、私人電腦公司的售前售后人員、商場電子產品銷售員等工作,工作辛苦、待遇較低且幾乎沒有上升渠道。高校對口招收中職畢業生的試點是一個重大的機遇,他們重回校園的想法是希望畢業后能獲得更好的職業發展。但是當這部分學生真正在進入高校學習時,不論是學校、教師還是學生都遇到了相當多的問題,需要大家共同面對和解決。
1.1計算機專業中職升本學生理論基礎薄弱
大部分中職生未讀過高中,數理化基礎非常薄弱,英語較差。這樣的基礎使得他們在上高等數學、程序設計或其它的專業課程時猶如聽天書。本科課堂上教師所教授的內容已經大大超過了他們的知識儲備和理解力,必然會出現消化不良。有學生表示,雖然上課努力去聽了,但自始至終都不知道老師在說什么。還有有學生表示,他們在中職學校習慣了動手操作的實踐課程,對于坐在教室里聽教師講授理論課倍感不適。
1.2計算機專業中職升本學生學風及自主學習能力有待提高
首先,由于中職學校或者家庭因素,大部分中職升本學生養成了懶散的生活和學習方式,缺乏堅強的毅力、意志力,自律、自強自立能力不足。不少學生通宵達旦地沉溺于網絡游戲,嚴重影響學習。
其次,中職升本學生更喜歡實踐操作課程,習慣手把手教會知識和技能,沒有養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自主學習習慣,不愿花費更多的時間去理解、消化理論知識,更不愿意動腦筋去發現問題和思考問題,只是被動的接受教師所灌輸的知識,再加上聽不懂教師講授內容,時間一長,必然會產生自卑和迷茫情緒,喪失學習熱情,這對中職升本學生的心理健康和今后的職業發展都非常不利。
1.3缺乏適合計算機專業中職升本學生的教材
中職升本是近兩年才在部分省市進行試點招生,教材編制工作尚未跟上。任課教師給計算機專業中職升本學生上課時大部分仍然采用普本教材,并不適合中職升本學生的理論基礎,若學生上課沒聽懂,課后想自學教材的話比較困難。
1.4教師缺乏教授中職升本學生的經驗
桂電海洋信息工程學院大部分教師缺乏對中職升本學生的授課經驗,且心理準備不足,沒有意識到中職升本學生和高中起點升本科學生的巨大不同,對中職升本學生仍然沿用針對高中升本學生的教學方法。相比高中升本學生,中職升本學生的課堂紀律較差、學習積極性不高及理解接受能力較弱等特點均出乎預期,很多教師由于教學效果反饋不佳而感到無所適從。
2.1找準計算機專業中職升本學生的定位,修訂培養方案
中職升本教育的試點展開,是職業教育體系內不同層級之間的協調與銜接的體現,是我國現代教育體系向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體現。根據中職升本學生理論基礎差、實踐動手能力強的特點,并考慮到現階段社會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企業對人才的專業技術能力、創新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我們對中職升本畢業學生的定位為“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
2.1.1計算機專業中職升本人才培養目標的修正
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中職升本人才培養方案為例,目標為“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實踐創新能力、自學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精神,能在信息產業及IT相關領域從事計算機應用軟件、嵌入式軟件或移動互聯網軟件的測試和維護工作的應用型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這就區別于中職培養一線熟練操作工的人才培養目標,又能與之銜接。
這個培養目標又與“培養能在信息產業、自動化及IT相關領域從事計算機系統軟件及應用軟件、嵌入式系統或移動互聯網軟件的分析、設計、開發、測試和維護工作的應用型工程設計人才”的高中起點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有所區別,中職升本的培養目標去掉了“軟件的分析、設計和開發”,更注重培養“軟件的測試和維護”能力。
對于中職升本學生的外語能力也可適當降低要求,相對于高中起點應用型本科生畢業時的外語要求是“具有較強的外語應用能力”,中職升本學生要求“掌握基本的英語應用能力”即可。
2.1.2計算機專業中職升本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的修改
在課程體系設置上不應以學科知識為本位,而應注重與中職階段培養相對接,以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為導向,進行能力為本的培養,在課程設置上強調學生專業知識、素質和技能的協調發展。在設計課程體系前,需深入了解企業不同類型工作崗位對人才的具體要求,以就業為導向,實行校企合作,結合學生自身特點,進行分專業方向深度培養。減少一些理論性較強的課程,增加實踐環節比例(應達到50%~60%),并在實習實踐環節上針對未來就業崗位的需要選擇、安排實習實踐內容。通過校方與企業的深度合作,把教學環境、企業氛圍和就業環境高度統一,讓學生在就業中獲得主動性,真正做到與用人單位零距離對接。
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中職升本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為例,學生在大一大二即基本完成計算機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從大三開始根據學生特點及自身意愿選擇專業方向,分軟件技術方向、移動互聯網應用技術方向、嵌入式技術三個方向對學生進行深度培養,每個方向均增加大量實踐環節課時及校內實訓時間,為之后的校外實習實訓奠定基礎。大四上學期安排學生到對口IT企業進行長達四個月的實習及實訓,使學生提前在真實的企業環境下工作,一畢業就能達到企業的用人標準。此外,設置企業自設課程,與眾多知名IT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建立企業特色班,核心課程進行校企共建,邀請知名企業專家來校授課,結合當前最新的計算機發展趨勢,幫助學生確立自己今后的職業發展方向。
2.2改進授課方式,優化師資隊伍,加快教材建設
首先,任課教師應對中職升本學生理論基礎薄弱的情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在對中職學生的教學上要更有耐心,改變枯燥的授課方式。比如,對于C++課程,為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可采用案例項目驅動的層次化教學法。在每完成一個項目之前,每個學生需在課前查閱、收集和整理大量的資料,并在上課的時候共同討論,提出自己對項目的思路和想法,集思廣益,進而從根本上獲得表達能力、合作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的全面提升。
其次,提高教師實踐指導技能,派專業教師定期到企業掛職,對IT行業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形成形成清醒認識,準確把握企業內相關工作崗位的工作任務,以保證教學過程和教學內容能夠與崗位能力培養實現有效對接。調整教師結構,聘請有企業開發經驗的教師來補充教師隊伍。
再次,加快教材建設,目前還沒有專門針對中職升本學生的教材,本科教材通常是重理論輕實踐,不適合中職升本學生使用,但本科教學也不宜使用實踐內容相對較多的高職教材,這也迫使我們必須加強專門的計算機專業中職升本學生教材的建設。
2.3大力加強中職升本學生學風建設
2.3.1樹立正確的目標
班主任、輔導員乃至任課老師要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目標,確定以后的職業發展方向,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以進入到高一階段和層次的學習,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逐步糾正不良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2.3.2嚴格的管理制度
實行嚴格的半軍事化管理,督促學生進行早操、早讀和晚自習,由教師定期進行抽查,引導學生把精力放到學習上。通過定期的班會,班級學習小組,師生互動會等多種形式,提高全體學生認識,減輕社會風氣對校風學風建設的沖擊和影響,動員全體師生一起投身到創建優良校風學風的熱潮之中。
2.3.3鼓勵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科技社團活動和競賽
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科技社團活動及各種競賽,比如大學生科技文化月、大學生創新基地、移動開發協會、物聯網協會、程序設計大賽、網頁設計大賽等,使得中職升本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在實踐運用中得到鞏固和發展,使其在活動中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學習方式逐漸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問題意識、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在科技社團活動過程中得到有效培養。
本文針對現階段中職升本教育教學方法不成熟、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不完善、學生缺乏理論知識和學風建設等問題進行探索。中職升本是國家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大舉措,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人才培養工程,探索中職升本的人才培養方案還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內容,必須根據學生的情況及社會產業人才需求,探索創新教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才能培養出真正適合社會經濟發展的高質量技術技能型人才。
[1]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Z].2014.
[2]夏建國.技術本科創新型人才培養:定位、特征與思路[J].中國高教研究,2011(7).
2014年度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校級教育教學改革一般項目(J GB201436)、2015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重點項目(2015J GZ123)、2015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一般項目A類(2015J GA200)、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教改項目2015級人才培養方案改革專項項目。
陳利(1974-),女,高級工程師,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海洋信息工程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