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杰
江蘇省通州中等專業學校
中職電工電子技能教學“雙場合一”理念的融入與建構
胡 杰
江蘇省通州中等專業學校
文章針對中職電工電子技能教育現狀,引入了“雙場合一”教育理念,提出將“雙場合一”教育理念融入到中職電工電子教學之中,可以有效促進中職電工電子教學,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越來越多高水平的電工電子技能人才。
中職電工電子;技能教學;雙場合一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步伐的不斷推進,社會生產力水平迅猛發展,電氣技術也突飛猛進,在中等職業學校的電工電子教學中,我們一定要加大對學生動手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以適應現代社會對技能型人才的實際要求。這就必然要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教學應著力提高技術含量,努力培養出能為社會作貢獻的高水平的技能人才。為此,深入探討中職電工電子專業的教學改革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德國職業教育是世界公認的最好的職業教育,其中雙元制的教學模式作為成功的榜樣,備受各國職業教育推崇,中國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致力于職業教育改革,也在一直探索德國的職教模式如何在中國落地開花。基于此,江蘇省特級教師姜漢榮提出了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理念,即“雙場合一”教育理念,這里的雙場,指的是學場與職場,學場意即學校教育,職場即企業教育。
“雙場合一”理念要求學習內容由學校與行業(企業)協會共同制定,具體則是由各相關行業協會來制定培訓總綱,生產企業制定培訓計劃,學校制定教學大綱、授課計劃,確定教學內容、時間、地點,教學與培訓工作由學校和企業共同來完成。為保證教學工作的順利完成,學校的費用由縣、市、省各級政府財政承擔,學生在企業培訓所產生費用由企業和行業協會承擔。而且,學生在職業學校學習時間只占總學時的30-40%,在企業培訓時間則為60-70%。因此,學生實際上主要是在企業一線實習,學習內容與企業實習內容緊密結合。最終,考試由企業人員監考,實現教考分離的模式。畢業后就業率極高,畢業即就業。
(一)中職電工電子理論教學的現狀
1、專業教師缺乏,教學難度大
在中等專業學校,電類專業教師大多承擔本專業的教學任務,機械類專業又沒有自己的電工電子教師。為此,多采用合班上大課的方式來完成教學任務,生數多,人員雜亂,課堂紀律差,教學效果非常不理想。
2、學生人數多,水平不等
隨著國家大力倡導職業教育,以及一系列優惠政策的實施,中等職業學校的入學人數逐年攀升,加之各地教育水平不一,從而學生入學水平不在同一起跑線上,也給教學工作帶來較大難度。
3、教師講課單一,效率低下
很多電類專業的老師既要帶本專業的課程,又要帶機械類的電工電子,精力有限,未能很好地針對學情,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講課方法單一,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中職電工電子實踐教學的現狀
1、實驗課時少,考核簡單
電工電子是機械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在中職學校所占的課時比例比較少,而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一般是包含在理論課時里面的,有些課題甚至沒有實驗課。傳統的實踐教學都是以批閱實驗報告作為成績的標準,而非直接考核學生實踐操作能力。
2、實驗設備少,內容陳舊
中等職業學校一般是由原來的中專升格而成的,其實驗設備和實驗內容難以滿足職校實踐教學的需要。加上連年擴招,在校生人數劇增,設備根本不能滿足學校實驗課程的需求。
3、實驗教師少,經費短缺
相比高等院校而言,中等職業學校的專職實驗教師較少,許多實驗由理論教師完成,由于這些教師以理論教學為主,他們就很少有時間去依照電工電子專業的特點開發出相應的實驗項目。此外,中等職業學校屬于地方辦學,由于財力的原因,使得實驗經費投入的非常有限,使得許多實驗設備與耗材的購買較少,不能滿足相關需要。
根據雙場合一的教育理念,可以對現行中職電工電子專業的辦學模式進行較為深入的改革,讓“雙場合一”理念有效融入到電工電子的教學之中,創新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借鑒行動導向教學理念,改革創新教學模式。
(一)強化“雙場”合一理念,創新校企合作辦學的模式
1、在校企雙贏的基礎上,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辦學機制。采用合同制,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的訂單式培養模式。目前企業冠名班很多,有點形式化,實質性的訂單培養不多。所以,一定要推行合同制,學生一進校就簽合同,明確企業、學校、學生三方的責任、義務和權利,真正的訂單培養一旦確定,都可借鑒雙元制模式。所以,三方協議是關鍵。
2、在訂單式培養模式中,企業培養采用“師徒”模式。構建以課程和師徒實訓項目為紐帶的現代學徒模式,學生在企業實習期間與企業師傅建立師徒關系。同時,為強化實踐,改革“2+1”培養模式,推行“1+0.5”等循環教學實習模式,即1年學校學習,半年(或三個月)企業實習的循環交替式教學,這對加強學生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培養學生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有更加明顯的效果,使得“雙場合一”成為可能。
(二)借鑒行動導向教學理念,改革創新中職電工電子教學模式
1、廣泛推行和應用行動導向教學方法。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目標對象,電工電子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選擇性采用項目教學、情景教學、案例教學、模擬教學等行動導向教學法,實現教、學、做一體化,實現“雙場合一”的培養目標的實現。
2、建設理實一體化教學場所與設施。在校內,要積極探索校企共建,滿足理實一體的實訓基地及環境,根據電工電子專業學習領域工作情境,建設和完善真實和仿真模擬教學環境,使“實踐教學生產化”。在校外,建立穩定的企業實訓基地,滿足“雙場合一”的新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
3、著力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建立健全“雙師型”教師的招聘培養、考核評價和激勵約束等機制;通過把電工電子專業教師派到企業實踐鍛煉、參與企業項目開發等途徑,全面提升“雙師”素質;提高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擔任兼職教師的數量和承擔專業課學時比例,優化“雙師”結構。
總之,在中等職業電工電子教學中,有效引入“雙場合一”教學理念,可以有效提高電工電子教學效率,為社會培養越來越多有一技之長的專門人才。
[1]陳麗,開展中職電工電子技能教學的策略[J].職業,2012年2期.
[2]程娟娟.德國雙元制本土化發展的啟示[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4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