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樹樟濰坊學院
淺談英語教學中的“學得”與“習得”
陳樹樟濰坊學院
本文立足于高校英語教學的現狀,通過學得與習得的理論服務于高校英語教學。提出了高校英語教學需要實施學得與習得的教學模式,也就是以學得作為主導,且又注重習得,應當創設習得的條件,從而有效地統一學得與習得。只有如此,才可以實現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高。
高校;英語;學得;習得
作為溝通人際關系的語言,不但具備相同的規律,而且由于國家、區域、民族等的差異,存在著不同的特點。語言有著非常強的親緣性,所有國家、區域、民族的語言對自身來講能夠被叫做母語或者是主體語言。不然,就被叫做外語或者是客體語言。人們通過習得學會母語,即在母語的環境中自然地掌握,針對外語而言,也就是在一定的環境中有針對性地掌握。盡管學習外語跟習得母語存在年齡、方法、環境上的不同之處,可是也具備相似的地方,也就是語言的學習者是人。怎樣通過學得與習得的理論教授英語,這是需要持續探究的一個問題。
目前,不少的高校師生之間的關系依舊是沿襲傳統意義上的,教師屬于支配者與主導者,注重發展學生的智力與教授學生知識,不注重學生學習情感的要求,學生的學習變得比較被動,教師和學生間缺少交流,這導致很多的學生厭惡英語學習,從而難以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在高校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當轉變教學思想,注重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定位自身的角色為知識引導者與合作者,不僅僅是為學生講解知識,還應當兼顧學生學習時的主體因素,增強學生的主體觀念,尊重學生學習中的方式、意志、情感、思想等,引導學生擺脫厭學、害怕,焦慮的學習情緒。教師應當借助相應的反饋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熱情,且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以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性,積極性。只有創建良好的合作、平等、友好的師生關系,師生間才可以具備互動、交流,學生在理想的學得與習得氛圍中持續地獲得積極向上的情感感受,對教師輸入輸出英語具備積極和開放的態度,才可以挖掘學生的語言潛力,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技能,提高學生合作意識與人文素養。
成功的高校英語教學需要具備學得與習得這兩個環節,這兩者之間互相融合與滲透,不可分割,學得的英語知識能夠內化成為習得的知識,習得當中也涵蓋有目的性的學得,通過學得加以完善。充足的數學量是學生學得與習得的前提,學生在累積充足的語言知識與語言素材之后,對應用語言的規則進行內化,才可以輸出,而輸出的基礎保障就是輸入。
在缺少自然環境的條件之下學習英語知識,重點通過教學課堂這種平臺,教學學得輸入應當為習得輸出營造好的條件。高校英語教學應當緊緊圍繞教學大綱,結合教學規劃與教學素材的框架,按部就班地實施。通過有著交際性、實用性、人文性特點的教材,確保教學知識跟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牽涉到平時的經貿、科技、生活等的一系列方面,鮮活而充滿趣味性,然而,教師對教學素材的選擇不可以只是限制在教材上,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英語能力,有效地借助當今廣泛流行的傳播媒介、報刊雜志、圖書音像資料以及開放的環境,對教學資源進行合理地配置,完善地道與真實的語言素材,強化輸入語言信息量,從而使學生習得的教學環境得以優化,創建一種多信息源與多模態的教學系統。教師應當以聽讀的關鍵形式強化輸入語言量,引導學生累積語言感性認知,且使學生的視野與知識面拓展。教師輸入可理解性的語言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性。為此,活動的內容應當立足于學生的具體要求,并非以語法規則作為視角,難度略高于學生的固有水平或者是在學生固有的水平上。這樣,輸入豐富、有趣、生動的語言內容對于真實、快樂、寬松英語學習氛圍的創設非常有益,這使教學課堂變成學生實踐語言的理想場所,學生可以實時性地掌握與應用英語知識,從而自然而然地習得英語,更加有效地轉化知識與技能為交際能力。
在很大程度上,英語學習的成敗受到課外學習質量高低和花費精力多少的影響,在高校整個的語言學習當中,課外學習的關鍵作用不管如何強調都不為過。高校的英語教學不但應有效地應用課堂增多輸入知識的量,而且還需要有效地進行課外學習活動,給學生習得語言營造好的學習氛圍。一方面,能夠借助學生社團與固定的師資力量,引導與組織學生進行英語戲劇、英語演講、英語角等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且激勵學生參與社會的涉外志愿者活動項目,借助一系列活動長效化、標準化、系統化、廣泛化、豐富化地創設持久的英語習得環境,盡可能地給學生營造應用與接觸英語的氛圍。學生對第二課堂的參與,可以獲得習得語言與展示自己的平臺,有效地統一實踐應用與能力訓練,在長時間的語言信息儲備當中,推動學生英語語言的學得與習得,以及更加深入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綜合應用技能。作為高校英語實踐教學活動必可可少的一項內容的課外活動,變成了英語教學課堂的延伸與拓展,實現跟第一教學課堂的互相推動與促進,這有利于高校英語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激勵學生通過業余時間觀看英語專題錄像片或者是原版影片,閱讀英語原版書籍、雜質、報紙,以及通過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方式在比較自然的環境當中學習英語語言知識。如此使學生接觸英語語言知識,有助于學生對英語語言規律的內化,推動學生從學得比較自然地轉化為習得。
綜上所述,在高校英語教學中,學得的基礎是習得,習得的升華是學得,習得是累積量,而學得是質的提升,習得屬于累積知識的過程,學得屬于形成學習技能的過程。學得屬于系統化地概括習得,是實時有效地保存習得的知識,防止流失習得知識。為此,需要有效地統一學得與習得。習得與學得屬于從低至高的一個發展過程,也是必然的、互動,不斷提升的一個過程。
[1]胡春桂.引英文原版電影入課堂學習策略分析[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04)
[2]岑紅霞.英文原版電影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分析[J].中國教育學刊.2013(S1)
[3]周莉芬.對高職院校英文原版電影賞析教學的思考[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2(02)
[4]劉鵬.淺析英文原版電影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