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的宏觀角度經濟政策的組成主要包括對貨幣行使的相關政策,它在國民的經濟發展中擁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隨著改革開放不斷向縱深推進,此文先介紹中國人民銀行進行簡單的概述,然后詳細介紹貨幣政策有效性的問題。在1985年之前,中央銀行相關體制并沒有在我國得到成立,并且本國不存在實際意義上的錢幣規定政策。在此后,我國銀行通過引用錢幣政策來調控國民經濟,促進經濟自身增長,但是錢幣政策在實行過程中,有發揮好的時期,也有發揮不好的時期,這時我們不得不考慮貨幣政策自身具備的效力問題,錢幣政策發揮進一步重要影響的時候到了。目前,金融方面的危機急劇惡化,貨幣政策的大起大落,我們不得不提高錢幣政策的有效力度,兩個不同的貨幣政策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實行,就是兩個相反的貨幣政策,一種是當幣值穩定后,在將另一種相反的錢幣政策實行起來。
【關鍵詞】貨幣政策 人民銀行 有效性 貨幣政策有效性的影響
一、前言
金融學一直以來把錢幣政策當作是宏觀經濟調控的探討課題。從宏觀經濟學角度實現經濟均衡進而研究貨幣經濟和政策。實際生產中的關系是由生產力所決定,此類關系往往需要與之適應的新經濟政策。生產力的發展,經融的創新不斷增多,經融的結構不斷演變,信息網絡對貨幣環境不斷改善,貨幣政策被人類逐步地了解,是貨幣政策不斷出現全新現象問題,全新規定,嶄新環境。由于2001年時通貨緊縮,自2006年開始出現了過剩的流動性。加之,目前許多的專家學者等等一些代表認為中國當前的匯率體制是制約貨幣有效性的原因,因此提出的研究貨幣政策有效性這一課題[1]。
二、人民銀行貨幣政策的概述
在貨幣政策中,現下學術領域對于規則的描述主要有兩個不同的途徑:其一是直接給定錢幣政策的規定的形式,包括泰勒原則,佛利德曼原則等,其二是處于中央銀行目標函數最優化的前提,推導出最有錢幣相關政策的規則形勢,Wood ford以及Eric是早期極具代表性的調研。處于較優狀態的錢幣政策形式規則比較復雜,不適合用于實踐中,但此類貨幣政策的形式規則具有更好調控經濟的作用以及更好的福利損失。有些學者在混合菲利普曲線的基礎上,研究了最優貨幣政策規則與泰勒規則相互抉擇之間福利損失和通貨膨脹的福利成本[2]。艾宏德等在研究中更加突出菲利普曲線對于最優錢幣政策的作用。以上所講的貨幣政策的研究研究大部分都是將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之間的有利性的平衡關系作為貨幣政策的最終努力目的。
三、貨幣政策有效性和與之相關的有效性影響因素的理論
貨幣政策分為廣義和狹義。廣義上的貨幣政策指:中央銀行、國家政府以及另外一些相關部門在經濟社會和經濟變量上所使用的一些產生有效性作用的全部手段。狹義的貨幣政策是指:中央銀行為了保證經濟目的得以最終達成,使用多種方法和手段對貨幣供給量和利率進行合理有效的調整,從而作用于宏觀經濟的方針和手段的整體累加效果[3]。外生與內生屬于貨幣中的兩種形式,從本質上看,完全的信用貨幣制度現代的貨幣制度,資產規模由中央銀行的資產運用所決定,進而決定貨幣數量[4]。錢幣供給內生論者曾說,錢幣供給量是由物品的價格、利潤率、生產量等因素決定。如果國內的錢幣提供出現了內生情況,錢幣的需求便由錢幣提供量決定,錢幣供給無法被該國央行自主控制,使用供給類別的錢幣政策形式來調整錢幣的宏觀經濟將會沒有任何效果。后來內生性的貨幣理論被凱恩斯貨幣經濟學家提出,即中央銀行受到市場的需求壓力而調整貨幣的增減[5]。
四、中國貨幣政策有效性的影響和與之有聯系的分析
作用于錢幣政策的有效力度特點表現在選定的最終目標量和實際目標間有無矛盾的存在,著便是錢幣政策的主要目的。單純化的目標與多重化目標比較來說,單一目標有效,因為單一化目標中的目標數量不多,以此比較容易實現。單一目標和多重目標存在沖突,在開展錢幣政策時可能不會全部達成,從而對錢幣政策的效果產生消極作用。錢幣政策的有效特點被其自身的媒介目標和操作目標所影響。中央銀行使用的此類政策對宏觀經濟實際運行產生作用的關鍵點是中介目標,因此不管錢幣政策實際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由中介目標來決定。中介目標的選擇在整體中擁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于選擇中介目標往往具有三個特性,分別為可控性、相關聯性以及可測性,當這三個特性全都具備的時候,貨幣政策的作用就會得到很好的發揮[6]。從世界觀出發,中介目標包含兩個不同形式:價格目標和數量目標。在不同情況下,中介目標也會不同。錢幣政策的工具是貨幣政策的有效性的具體體現,同時也影響著這一有效性。貨幣政策的工具包括一般性和選擇性,對于不同性質的經濟體制使用不同的錢幣政策工具。通常在計劃經濟體制極度集中的狀態下,行政手段最有效;面對市場化特點經濟的體制時,使用經濟化手段具有較強的效果。通常情況下,國家都會存在兩種錢幣政策工具,主要區別就是將哪種貨幣政策工具作為主體的問題。貨幣政策是通過傳導主體進行傳導以及實現。傳導途徑從中央銀行到下級各種與貨幣有關的企業和組織等。就貨幣政策的傳遞通道,在學術領域中有兩種觀點:貨幣觀點和信貸觀點。貨幣政策時滯對貨幣政策具有重要影響作用,時滯在錢幣政策中有兩種類別,一種是包括內部時滯,另一種是外部時滯。內部時滯越短,錢幣政策可以調控特性就越高。外部時滯越時間越短,傳導過程中遇到的不確定因素越會大大減少[7]。
五、關于提高人民銀行貨幣政策以及有效性的參考
第一,補充國有銀行擁有的資本金,可以通過各種渠道,逐步使國內控股的股份制度的商業化銀行越來越多,進而使此類銀行被推進進行上市經營。第二、成本約束和利潤考核通過各種方法使之強化。第三、金融監管被加強,逐步完善外部約束機制。逐步擴大直接融資比重,是國有企業通過發行股票、債券調整和改善其負責結構,改善企業的經濟效益,降低銀行的不良債權。積極培育我國健全的金融市場體系,規整金融市場行為,是中央銀行實施監控,保證貨幣政策按時傳到的必要通道。不斷完善貨幣市場構架體系和組織體系,積極進行金融工具的創新,資本市場將會被進一步完善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凱恩斯.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M].商務印書館,1983.
[2]薩繆爾森,諾德豪斯.經濟學[M].中文版,華夏出版社,1999.
[3]米爾頓佛里德曼.弗里德曼文萃[M].中文版,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91.
[4]李念齋.中國貨幣政策研究[M].中國統計出版社,2003.
[5]黃達.宏觀調控與貨幣供給[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
[6]謝平.新世紀中國貨幣政策的挑戰[J].金融研究,2000,1.
[7]戴根有.過于我國貨幣政策的理論和實踐問題[J].金融研究,2000,9.
作者簡介:陳扶星(1979-),男,漢族,甘肅白銀人,本科,職稱:助理經濟師、研究方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