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玲 孫美凝
【摘要】近年來,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業務經營管理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銀行傳統的經營服務模式面臨改革。商業銀行如何進行改革創新,緩解互聯網金融帶來的前所未有的壓力,已成為其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本文中簡要介紹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淺略分析其給商業銀行帶來的影響,并針對這種情況提出了幾點應對策略。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商業銀行 改革
一、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
(一)用戶數不斷增長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我國互聯網用戶不斷攀升。截止2014年3月,我國互聯網用戶數達到了8.51億戶。隨著互聯網金融的不斷普及,這些用戶都是互聯網金融的潛在客戶。而我國網上銀行自1996年起步以來,經過了快速的發展,截止到2013年,我國網上銀行市場交易額達到了1283.82萬億元,且仍在逐年增長。由互聯網用戶數以及網上銀行交易量的不斷增加可以看出,互聯網金融在我國仍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及優勢,值得我們密切關注。
(二)業務品種不斷增加
傳統銀行的業務主要是支付結算以及存貸款等方面,但是將業務僅停留在這些方面卻是不夠的。銀行應主動開展互聯網業務,不斷創新金融業務。例如建設銀行所開展的兩大電子商務平臺:“善融商務個人平臺”和“善融商務企業平臺”。其他商業銀行也在積極開展互聯網金融業務進行不斷創新。如創設小微企業互聯網交易平臺,通過該平臺,中小企業在網上提出貸款申請,并提供其財務數據,銀行根據其所提供的信息進行打分,再通過兩者的互動,企業也可獲得融資貸款,且無需抵押或擔保。
(三)交易成本的降低
網絡金融的不斷發展使得客戶逐漸降低對原有的傳統金融機構的依賴,取而代之的是利用互聯網平臺進行交易。網絡交易相較于網點柜臺交易來說,其優勢在與:網絡交易無需面對面、無需排隊取號等待,而且成本較低。相較于傳統的柜面服務,銀行只需投入一些電子設備或者開發一些軟件,鼓勵客戶通過網上銀行或者自助終端辦理業務。這樣不僅能夠隨時隨地的滿足客戶的需要,而且提高了銀行的服務效率,降低了柜臺人員的壓力,節約了成本。
二、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一)正面影響
1.促進商業銀行的改革,加快傳統金融業務融入互聯網。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促進了商業銀行的改革。互聯網強大的信息處理技術以及方便快捷的個性化服務向傳統銀行提出了挑戰。互聯網公司擁有更多的信息,強大的技術以及不斷的創新,而傳統商業銀行則擁有數量眾多的客戶、資本以及完善的風險控制系統。假如商業銀行能夠加快改革,不斷創新,利用互聯網的優勢來改變自身的盈利方式以及客戶的體驗度,有效降低其經營成本和信息的匱乏,則商業銀行會盈利新一輪的發展。
2.提高商業銀行金融業務效率,加快金融脫媒。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互聯網企業為資金供需雙方提供金融搜索平臺,充當資金信息中介的角色。從融資角度看,資金供需雙方利用搜索平臺尋找交易對象,之后的融資交易過程由雙方自己完成。從支付角度看,第三方支付平臺已能為客戶提供收付款、自動分賬以及轉賬匯款等結算和支付服務,與傳統銀行支付業務形成替代。
(二)負面影響
1.沖擊商業銀行的傳統領域。互聯網金融交易平臺如第三方支付平臺和P2P平臺,沖擊了銀行傳統的存貸業務和中間業務。互聯網金融交易平臺的應用,拓寬了客戶貸款途徑,對銀行沖擊甚大。
2.削弱商業銀行的服務角色。互聯網金融中發生的交易一般是通過第三方平臺實現的,在這個過程中,客戶沒有跟銀行發生接觸,從而疏離了客戶跟銀行的關系,使得客戶的忠誠度下降。在金融業務日益推進的大背景下,商業銀行沒有針對客戶多樣化需求及時作出相應調整,使得商業銀行傳統價值創造和體現方式被徹底顛覆。
三、商業銀行應對策略
(一)商業銀行加強自身創新能力
互聯網金融模式的出現無疑對傳統銀行業尤其是大銀行提出了挑戰,同時也為小銀行的發展提供機會。商業銀行,應該在激烈的競爭中擺正位置,積極創新,汲取互聯網金融在技術、客戶、時效、信息等方面的有利特點,并與自身傳統業務相結合,推出更多新興業務,開發電子銀行平臺,在滿足客戶更多需求的同時形成優勢。從這一角度看,互聯網金融模式的出現也推動了傳統銀行業的運作模式,從而推動金融行業向更電子化、便捷化、信息化方向發展。
(二)重視大數據,提高自身數據獲取能力
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成功,歸功于他們在數據的深度挖掘應用方面。因此,商業銀行可以借鑒利用先進的信息采集技術,將現有數據體系進行整合,通過對信息系統數據架構的改造和數據資產的規范治理,加快手機銀行、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在業務環節的應用,提升信息綜合處理、技術應用、增值服務、市場拓展等能力。更應促進傳統商業銀行的積極性調整,商業銀行應該有管理地開放客戶信息和交易數據,與海關、工商、稅務等部門共享、互換數據,完善銀行自身的數據庫,并與互聯網金融的數據交流合作,充分利用雙方各自的數據優勢,做好數據搜集和積累。銀行應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進一步洞察客戶,分析客戶需求,甚至是預測市場動向,構建銀行數據服務體系并且促使其良好運作。
(三)創新業務、簡化流程
銀行在應對互聯網金融的沖擊時,應從以下幾點著手:第一,提高對互聯網線上業務的投入,加強對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大力發展網上銀行,擴大線上業務范圍,提供客戶的個性需求,穩定客戶群體。例如:開展理財產品網上申請贖回,活期存款自動申購貨幣基金,針對學生用戶可推出網上校園卡充值等業務。第二,銀行應正確認識互聯網,開展自身電子商務平臺,或者加強與第三方電商平臺及支付企業的合作,擴大支付業務覆蓋結算領域,通過收取交易手續費用來提高收入。例如:建設銀行的善融商務電子平臺,交通銀行的交博匯等。利率市場化是指金融機構在貨幣市場經營融資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場供求來決定,包括利率決定,利率傳導結構和利率管理的市場化。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和普及,人們對互聯網金融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理財觀念的不但轉變,銀行受到的威脅也是越來越大。因此,銀行只有提高利率水平,以更高的收益來吸引客戶,才能更好地同互聯網金融進行競爭。
(四)重視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加強與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合作
商業銀行可以以互聯網為依托,以市場為導向,多方面、多渠道尋求合作機會,充分利用商戶資源和客戶信息。一方面,商業銀行可以聯合小額貸款、擔保、租賃等金融服務商,形成金融服務聯盟,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和交叉銷售;另一方面,大力開發第三方支付方式或者與相關互聯網金融企業進行合作,提高自身移動支付滲透率,擴大商業銀行的電子商務方面的業務。我國商業銀行應該加強同這些企業的科技合作,開發出更多的適合本銀行的軟件系統。
參考文獻
[1]卓尚進.互聯網金融:在創新中蓬勃發展[N].金融時報,2013(06).
[2]馮娟娟.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商業銀行競爭策略研究[J].現代金融,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