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楊+蔣志強
[摘要]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對于當代大學生價值判斷、學習方式、思維方式和交往方式都產生了深遠影響,而這種觀念上的深層次轉變,也為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全新的挑戰和機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當認清工作環境的變化,根據新媒體的特點,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路徑進行創新,強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能力。
[關鍵詞]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析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9-027
[文章編號] 1671-5918(2015)09-0057-02
[本刊網址] http://www.hbxb.net
高等學校的重要任務之一便是培養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而素質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也正是高等教育不斷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在大學生的素質教育過程中,廣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做出了大量的開創性工作,并在維護高校穩定發展的趨勢中,取得重要成果。但近些年來,新媒體的高速發展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帶來一定的挑戰和機遇。隨著信息技術和傳媒企業的迅速發展,以及電腦、手機的廣泛普及,以微博和信息通訊為核心的新媒體正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起到深遠影響。新媒體有著開放性、普遍性、互動性和時效性等特點,在大學生群體中獲得極為廣泛的認可,并已然成為了大學生在信息咨詢時的首要選擇。但新媒體的信息承載過于龐雜,對于大學生思想意識和行為習慣的影響,很容易造成大學生思想層面的問題。而面對新媒體時代的浪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當對新媒體特點進行分析,并對工作方法和手段加以改進和創新,從而適應新媒體時代的進程,并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
一、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點
傳統媒體以電視、報紙、雜志和廣播為代表,并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傳統媒體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媒介與載體,能夠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但隨著網絡技術、數字技術、移動通訊技術的出現,新媒體在大學生群體中獲得了廣泛的接受和認可,這主要是源于新媒體的進入門檻非常低,用戶在使用的過程中,不需要經歷過于復雜的流程,這不同于傳統媒體商業資本和行政資源的高度集中。每個大學生都能夠在新媒體中擁有自己的位置,這種平民化的特點,符合了大學生張揚個性的年齡特點,也為大學生的觀點表達、情緒宣泄提供了平臺,但一旦當他們的極端情緒和心理壓力在網絡環境中進行釋放,很容易會引起學生思想層面的問題,從而對現實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對于新媒體的出現和發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清楚其以下特點:
(一)開放性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高速發展,網絡得到了很好的運用。大學生能夠通過各種搜索引擎、通訊工具和社交平臺等網絡工具,將自己的思想意識表達出來。在校大學生因在現實生活中,面臨著學習方面和生活方面的多重壓力,再加上對于就業的迷茫感。很需要有這樣的平臺來供自己宣泄心理壓力,但當不良情緒在網絡上蔓延開來后,很容易讓學生受到非理性信息或煽動性信息的誤導,影響學生的現實生活。
(二)普遍性
中國互聯網絡的高速發展,已經使得我國網民接近6億,互聯網的普及率也高達40%。通過手機來上網的網民數量也高達3.9億,這些數據都表現出了新媒體的普及。而在我國的網民群體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人也超過了1億人。而高等院校具備完整的互聯網基礎設施,并且大學生中也普及應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個人電腦。在技術方面上,已經消除了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障礙,這也讓大學生對新媒體的接觸更為簡單,因此產生了對新媒體的強烈依賴性。
(三)互動性
在互聯網應用技術不斷提高的進程中,大學生對社交平臺、即時通訊工具和網絡搜索引擎的使用,能夠擺脫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并在虛擬世界中更輕易的獲取對問題的信息探索,以及與陌生人建立社會關系,并與處于不同地域的親友溝通。這種在現實世界中無法被滿足的需求,可以通過互聯網絡的應用工具,實現互動與溝通。這對大學生接受信息和交流信息的方式,產生了徹底改變,讓大學生不再被動接受信息,而是自由選擇信息的接受,并參與到信息的互動之中。
(四)時效性
在新媒體時代中,每一個個體都能夠對信息進行價值判斷,并通過自己經營的媒介,來向社會公眾發布。在短暫的時間中,便能從信息的傳遞者,變為信息的制造者。大學生對新媒體的熱切,強化了他們信息的獲取能力。
二、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臨的挑戰
(一)對大學生價值選擇和判斷的影響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環境的變化,為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許多挑戰。新媒體時代對于個性的主張,充分體現了信息傳播主體的多元化。但這也在大學生的思想觀念中形成去中心化的概念,在生理和心理期并未成熟的大學生,在信息獲取的過程中,將潛移默化的變為無中心狀態。信息傳播路徑和形態的變化,使得網絡媒體會因商業利益,而對突破道德底線、背棄社會責任等現象進行追求和逐利。許多煽動性信息會對青年大學生的價值選擇和判斷進行嚴重影響,并且西方價值觀通過新媒體也對大學生思想造成了嚴重影響,給高校大學生思想工作帶來難題。
(二)思想教育工作者主導話語權的削弱
新媒體具有普遍性和開放性的特點,這使得使用者的群體被擴大,并且通常會因現實中的壓力,從而在虛擬環境中表現出“逆反權威”的心理。而人人都能通過新媒體等手段,對信息進行獲取,因此大學生更愿用自我的獨立判斷來進行問題思考,而大學生的思想活動也更加的多元化,并不像以往一樣傳統化。大學生能夠以自己觀點和想法,對社會問題進行探討。而傳統教育所強調的邏輯性、深刻性和全面性都被大學生所抵觸,在新媒體時代中,信息量異常龐雜,因此大學生通常會采用碎片化或娛樂化的閱讀方式。而信息內容的獲取方面,大學生也通常會對教師傳播的知識將信將疑,以往學生獲取知識,新知識有了疑問后,都會下意識的尋求教師幫助,但隨著搜索引擎的出現,使得學生更習慣網上搜索。這種對主流價值觀的懷疑,可能會導致大學生心理上的信仰危機,讓大學生對于學術的敬畏轉變成不屑一顧,而社會實踐經驗少的大學生,很容易會對主流思想政治教育進行質疑,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導話語權。endprint
(三)大學生道德約束功能被弱化
新媒體傳播方式的虛擬特點,會讓使用者產生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不同的精神體驗,因此虛擬世界很容易成為使用者宣泄壓力的場所,因此龐大的信息源中匯集了良莠不齊的各類信息,而人們也更容易受到好奇心理的影響,從而突破社會倫理底線,擺脫社會道德約束。而教育主題的觀念落后,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新媒體的作用和重大影響認識不到位,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道德約束功能,使大學生更容易淪為傳播不良信息的主體,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極大困難。
三、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徑探析
(一)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導網絡
新媒體的多元化需要中國社會文化生態的多樣性來適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當堅持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體系,強化對大學生價值觀的深遠影響,面對新媒體技術形態的出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應當認清錯誤思潮泛濫背后的市場因素。并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適應新媒體的過程中,不應當陷入技術誤區之中,應當以傳播作為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而將內容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當明確的認清新媒體的特點及發展規律,從而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加強網絡社會管理,建立新媒體思想宣傳陣營,將網絡輿情導向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大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
(二)建立有效的良性互動機制
良性互動機制的建立需要柔性管理,并不能完全依靠外界約束力來執行專制式管理,應當明確“以人為中心”的原則。用共同的價值觀和文化背景,來營造相關氣氛,對大學生進行人性化管理。在新媒體的網絡環境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當以大學生平等的基礎,樹立起“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觀念,讓大學生群體完成新媒體時代下應用主體的轉換。并通過新媒體的應用工具,對大學生的思想傾向和利益需求進行搜集,并開展正確網絡引導,順利實現教育信息的全覆蓋輸出,保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
(三)提升教師能力素質
1.更新教育觀念。新媒體時代下教師應當認清自身的優勢被縮小,并對大學生的“教育客體”身份進行轉變,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將大學生作為“教育主題”,與學生開展真誠的交流,并借助新媒體開放平等的特點,加強師生間的了解。
2.熟練使用新媒體。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帶來了新的要求,不僅應當具有敏銳的信息意識,還應當掌握必備的技術應用,而且對于網絡流行的語言進行熟悉,這樣才能在與大學生交流的過程中,完成思想啟迪和價值導向。因此高校也應當有計劃有組織的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新媒體技術的相關輔導和培訓,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為全面的掌握新媒體技術,能夠運用新媒體的優勢開展工作,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l]黃巖,陳偉宏.新媒體: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契機與挑戰[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