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忠
[摘 要]從1978年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政治經濟發展迅猛,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但社會事業發展與經濟發展速度相比相對較慢,尤其是河南省同其他兄弟省份的社會事業相比,因此彰顯了各種社會問題和矛盾。筆者借鑒以往國內外學者理論研究,參閱河南省政府相關文件,立足省情,系統分析河南省社會事業發展面臨的形勢,找出關鍵問題所在,總結出了制約社會事業發展的因素,希望能對加快河南省社會事業發展和政府決策提供參考,促進社會事業和經濟的和諧發展。
[關鍵詞]社會事業;問題;分析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 5918(2015)08 - 0076- 02
doi:10. 3969/j.issn.1671-5918.2015.08-035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一、河南省社會事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通過和中部六省以及全國平均社會事業發展總指數的相比,河南省社會事業發展在全國范圍內屬于較低水平,甚至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根據省情分析影響社會事業發展的問題如下:
(一)我省老齡人口總量持續增長,老齡化社會問題嚴重。數據顯示2013年在我省常住人口中,65歲及以上人口與2012年相比增加23萬人,隨著社會生活消費水平不斷提高、物價不斷上漲,老齡化隊伍日益龐大必然引起城鎮養老保險的收支不均衡,增加農村家庭養老的負擔,社會事業壓力漸增。
(二)我省社會事業性公共服務分配格局和基本供需矛盾突出。近年來,河南省財政對社會事業投入持續加大,社會事業發展很快,成就較為顯著,但與經濟發展和社會需求比較而言,差距依然很大。各級政府在加強社會事業建設時,由于分配格局的原因,可能會導致城鄉地區間公共服務供給會產生差距,這種趨勢已經出現且不斷拉大,需要引起省政府的高度重視。
(三)省財政投入相對不足,缺乏社會財資支撐。現階段社會事業發展主要是以政府為主導,但社會事業發展需求資金量巨大,省財政根本無力承擔,導致我省社會事業發展滯后于經濟發展速度。
(四)城鄉之間社會事業發展失衡問題。社會公平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存在如何縮小差距,重視公平是政府急需關注的。
(五)社會事業發展的體制創新滯后。河南省社會事業的體制創新滯后如下:缺乏社會事業系統研究和科學規劃;在管理和資源存在“碎片化”分配格局;政府需要增強制定政策的主動性,提高制定政策的質量,保障社會事業政策實施效果做出創新。
(六)社會事業管理改革滯后。河南省政府和各層管理部門如何積極推動社會事業管理理論、方式和方法創新;如何從源頭治理,完善基層社會管理、服務和供給體系建設;如何建立健全社會事業發展動態監測機制都是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二、影響河南省社會事業發展的制約因素分析
V河南省經濟的快速發展、城鎮化水平的不斷提高為其社會事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但也受到人才、資源、政府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影響著社會事業的和諧發展。
(一)人才制約因素
1.公民思想認識不足,意識錯位。長期以來,省內公民受文化素養的影響普遍認為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發達水平取決于其經濟水平,社會事業發展決定于其經濟發展程度的錯誤觀念,很大程度上忽略了社會事業發展對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性;全省各級黨政領導和基層管理者對社會事業發展重視程度不夠,重看得見的硬件設施建設,輕看不見軟件投入問題突出,對加快社會事業發展的戰略重要性認識不足。領導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使社會事業發展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因此我省必須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正確處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與“注重發展社會事業”的關系,堅持政府以改善民生為根本,堅持以社會事業為重點促進寬領域開放,推動開放向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延伸。
2.人是社會事業的出發點,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河南省政府應著力社會事業人力資源的持續開發,依靠社會事業人才制度的不斷創新和優化,培養和引進優秀的創新人才;省政府應采取科學得當的措施充分調動和發揮省內社會事業管理和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依靠社會事業科技創新提高全省人民的綜合素質,有效利用科學技術為社會事業保駕護航,促進全省社會事業的和諧發展。
(二)社會結構變化制約因素
社會結構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占有一定資源、機會的社會成員的組成方式與關系格局。近年來,我省社會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主要表現在人口結構、家庭結構和城鄉結構等諸多方面影響著社會事業的發展。
1.家庭結構轉變影響著社會事業的發展
由于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實施,結合河南省情的發展,近年來我省家庭規模向小型化趨勢發展,戶均人口規模下降明顯;核心家庭在諸多家庭類型中依然處于主體地位,但是比10年前下降10%以上;由于人們婚戀價值觀念的多元化和城鄉人口流動的變化,家庭類型呈現多樣化趨勢。根據省情來看,家庭類型主要為核心家庭類型、一代二人戶和典型的“三代五口”主干家庭,除此之外,還與空巢家庭、隔代家庭和單身家庭等。家庭結構的改變引起社會老齡化問題更加嚴峻,居有所屋、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等問題必然導致社會事業的壓力劇增。
2.城鄉結構變遷影響著社會事業的發展
(1)城鎮化的高速度。2008年以來,我省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制定了實施新型城鎮化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我省城鎮化進程發展很快,城鎮化率從2000年的23. 2%提高至2013年的43.8%。由于城鎮化的快速發展,會凸顯諸多社會矛盾和問題。
(2)農民和進城務工人員缺乏城鎮化的歸屬感。隨著河南省城鎮化的不斷推進,農村人口和進城務工人員向城鎮的遷徙在短期內出現爆炸性增長,舉家進城的農民人口成為城市的新型居民,已經成為我省未來城市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河南省政府近年來已經出臺了相應政策和措施輔助新型居民城鎮就業,幫助他們子女就近入學教育,但在低保、醫療、教育、住房等方面不能平等地享受同城居民相同的社會政策,這一群體難以真正融人所在的城市,會突顯和引發新一輪社會矛盾,影響這社會事業的發展。endprint
(三)政府和政策制約因素
面臨國際、國內以及河南省自身現階段的發展現狀,社會事業社會化和社會體制轉型的進程不斷加快,河南省政府必須加快完成政府職能轉變,正確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到社會事業發展中來,創新體制和政策促進河南省經濟與社會事業的和諧發展。
1.以改善民生為根本,增強政府公共服務供給的能力。在社會事業發展的過程中政府要以科學發展觀作為指導思想,堅持以人為本,即以改善民生和滿足民眾需求為出發點,最大程度上真正滿足省內人民需要,合理利用公共資源且能避免浪費;以提供基礎性的公共服務為重點,滿足全省公民最基本的公共需求如所有貧困人口的最低生活保障、所有老齡人口的養老保險、所有適齡兒童的義務教育等。
2.秉持“有限政府”理念,多方引援、籌集社會事業發展資金。政府不能也不應該是提供公共服務的唯一主體,應當以效率為基礎,鼓勵社會參與、引人多元化的公共服務供給主體,從而減少政府管理的支出成本,更好地為民眾提供優質服務。純公益性社會事業如九年義務教育、普及性疾病預防和基本社會福利等必須充分彰顯政府的主體作用;混合性社會事業如專門醫院、特色學校、特種養老設施等可以通過公私聯營、財政補貼、貼息貸款、特許經營、優惠政策等多種形式引進社會力量興辦;盈利性社會事業如非義務教育、文化娛樂、旅游產業等必須在政府指導下,統籌規劃,宏觀調控,引進社會力量和民間資本投資興辦,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主導作用,遵循市場規律,不斷滿足居民多層次、多元化的社會需求。
3.穩步增加財政對社會事業投入比重。近年來,河南省社會結構劇烈變動,如人口流動劇增、城鎮化速度加快和家庭結構的轉變、升級,社會老齡化問題日益嚴峻,這就要求河南省在社會事業發展的過程中,必須穩步增加財政在社會事業投入比重,以更好地滿足不同群體不斷發展的需求,促進全省社會事業的發展與經濟發展的和諧發展。
4.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因素
河南省政府應根據國際國內時代的發展和形勢的變化,結合省情及時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保障社會事業的發展。尤其針對社會引資、引技和引智等優質資源方面進行創新,給予合理的優惠政策,以優化河南省的發展環境,加快河南省社會事業的穩定發展。
(四)科技制約因素
河南省科技水平明顯滯后于經濟發展。河南社會事業的科技發展緩慢,尤其農村地區利用科技信息技術在文體事業、公共安全、勞動保障等方面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投入與產出沒有起到應有的輻射和帶動作用。河南省政治、經濟和文化快速發展,民眾對健康、教育、醫療、安全等各方面的需求趨向多元化且不斷提升,這必將要求社會事業科技有一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積極促進社會事業科技發展是河南省經濟和社會事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因此,河南省政府必須采取有力措施保障社會事業科技發展。
(五)環境制約因素
當前,河南省正在實施糧食生產核心區、中原經濟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三大國家戰略規劃,強力推進現代農業大省、先進制造業大省、高成長服務業大省建設。省政府應借此機遇順應形勢,加快美麗河南的環境治理,持續進行良好投資環境的宣傳,加快社會事業各領域對外合作優勢的宣傳,增加吸引力,在引才引智引技引資上擴大合作成效,促進社會事業全面的發展。
(六)創新制約因素
河南省應該通過創新為社會事業創造各種有利環境和條件,把社會項目和人才的創新力吸引到促進和發展各項社會事業上來;應全面增強全省社會事業管理人員的創新意識,合理安排發展社會事業的創新平臺,比如:加強創新體制建設;創新規劃、創新項目、創新品牌的實施;各項創新科學集成和關鍵技術的普及與推廣;需要法律、制度、政策的創新等促進社會事業的穩定發展。
河南省社會事業的和諧發展是一項復雜的基礎工程、系統工程和創新工程。河南社會事業的和諧發展有助于維護社會的穩定,有助于滿足人民的需求,有助于統籌城鄉的協調發展,有助于優化政府的決策,有助于促進經濟的增長和社會的轉型。
參考文獻:
[1]周黎鴻,聶碧芳.農村社會事業發展與民生改善問題研究[J].改革與戰略,2009(10):81 - 83.
[2]高丙中.國家在場的社會事業[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1):5-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