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顯豐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胡麻營明德小學
我地小學語文教研活動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王顯豐
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胡麻營明德小學
教研活動是貫徹教育方針,落實教育教學計劃、教學常規,開展學科教研的活動。教研活動是教育教學改革順利進行的一種關鍵,應該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支持因素,應該成為教師碰到問題時能獲得專業支援的的一種方式。
教研活動;教學觀念;改進措施
教研活動是貫徹教育方針,落實教育教學計劃、教學常規,開展學科教研的活動。教研活動是教育教學改革順利進行的一種關鍵,應該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支持因素,應該成為教師碰到問題時能獲得專業支援的的一種方式。
作為教師,我認為首先應該弄清什么是教研,研究什么?
什么是教研?教研就是指教學研究。
研究什么?一是研究教材、研究學生。二是研究我們怎樣利用教材、教學生學些什么?怎么教?學生怎么學?三是研究優秀課例,人家教學生了些什么?怎么教的?為什么這么教?比我們自己的教法好,好在哪里?
通過教研,弄清楚、弄明白“教什么、怎么教”這兩個關鍵。即學法、教法的研究才是教學研究的重點。偏離這兩個重點的教研,一味地分析試卷、試題,我們成了考試研究員了,不是教學研究員了。
只有加強對學法、教法的研究,才能真正轉變我們的教育觀念,提高教師的教學理論、教育技能。教研活動才能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催化劑。
近年來,我地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在市教育局的正確領導和關心支持下,在省、市級課改專家的幫助指導、引領下,全體小學語文教師不懈探索,積極開展教研活動,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是現實中的教研活動還沒有充分起到它應有的作用,淡化了其應有的價值,那么問題在哪里呢?這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
1.有的教師自我提高的能力不強,教學觀念轉變難。
語文作為母語課程,學生的學習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基礎上的,教師要善于引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揮必要時的指導者作用。
我們有的老師在課堂上出現兩種錯誤認識,一種是把學生自主學習異化為自流,放棄教師指導者作用;一種是過分夸大自己的指導者作用,剝奪了學生靜下心來讀書、寫字的機會,剝奪了學生表達的機會。他們一旦看到別人的課上得好,學生的能力強,就會埋怨自己的學生笨,當然,學生的客觀差異是有的,而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技巧無疑決定了學生智力的開發程度。
2.部分教師對公開課缺乏正確的認識。
公開課是教研活動中的一個重要形式。公開課的實質是帶著問題去進行,提出教學過程中較為突出的問題,并圍繞這個問題去設計教學,一起分析研討,找出不足,并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實踐、改進這種專題性研究形式的公開課不僅能集思廣益,而且能就某一問題進行深入研究,逐步形成系統的教研成果,達到預期的目地。
目前許多學校的公開課仍然停留在形式上,有的甚至是為了完成學校或上級教給的任務。教研活動在安排上往往缺乏計劃性和系統性,沒有形成對問題統一和深刻的認識。教師關注的是教了多少知識而很少去關注學生學了多少知識。由于教師只關注教師的教,因而必然會忽略學情的反饋,到底學生學習的情況如何,教師也就不可能去關注。只有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層面來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才能真正從關注教師的教轉為關注學生的學。
3.評課中缺乏誠懇的意見。
在教學活動中,學校在每學期都安排了一定數量的公開課。其流程就是說課活動、聽課過程、評課,目的在于教師教的相互學習與交流。但這些活動都是流于形式,并沒有起到研討的作用。其主要表現教師在做客之前做了充分的準備甚至是不厭其煩的進行演習,導致所謂的公開課不能反映教學的真實情況和教師的教學水平,同時也制約了教師臨場的教學機智和教法的靈活運用。一位老師是這樣說的:“每學期開學初,每個教研組都要求有一兩位老師開公開課,要求全校的老師都來聽課、研討,當聽完課后,教研組老師圍坐在一起,也很熱鬧,七嘴八舌地評課,相互恭維,不說真話的不良習慣,但是講來講去是這個問題應該怎么問,那個板書應該怎么寫,雖然這也很重要,但感覺這樣就事論事的評課總缺少了些什么”。其實,公開課的真正目的是總結經驗,肯定成績,更重要的是發現并糾正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不足,是授課者和聽課者從中受益。學校的教研活動應該是面對教師教育教學的實際情況的研究,也只有如此教研活動才是有意義的,對教師才是有幫助的,反之沒有價值
4.研究過于形式化,過程化。
公開課不指向教學實踐中具體的問題,目的不明確。也就是說,教研往往只停留在淺層次的上課、聽課、評課、經驗總結方面,始終是“就課論課”的形式,而沒有指向教學實踐中的具體問題,每一次的教研也沒有一個明確的主題,所以這樣的教研就猶如缺乏靈魂的軀殼,顯得蒼白無力。教師們只關注個人經驗,運用個人經驗解決問題,而忽略他人的經驗,不會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解決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有些教師雖然也搞了一些專題研究,但由于缺乏科學性、計劃性、系統系,所以研究也往往是隨意的、零碎的、膚淺的。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情況下,要結合學校教育教學情況下進行一些課題研究,教研課不能無目的的上,每一節課都應圍繞課題展開,這節課究竟研究哪一方面的問題,運用哪些策略,取得的效果怎樣,都是我們關注的重點。課題確立后,一定要邊實踐、邊總結,再實踐再總結,不斷豐富和完善。在此期間,全面地了解課題的進展,所以必須堅持寫“階段總結”,把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共識上升為理論,再用這正確的理論去指導教改實踐,不斷探索教學的內在規律,使教研工作能力和教學質量同步提高。
5.對教研的認識存在偏差。
提到教科研究,有些教師認為那是科研人員的事情,我們教師只要上好課就可以了,甚至有的教師認為所謂的教研就是寫幾篇論文,這就是對教研缺乏正確認識。作為教師要善于總結,善于提煉,用科研的方法去對待,處理教育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就能使教育教學工作有序、有效、規范。
其次教研活動也出現了一些盲目性和隨意性。有些學校搞課題研究室為了裝點門面,應付上級檢查,全然不顧本校的教學實際。但教學質量并不理想。
1.繼續通過教研活動為教師提供優質服務。
繼續通過開展集體備課活動、教材教法培訓、送教下鄉、典型教師展示課等各種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動為基層提供科學的、實效的、扎實的、可操作性強的教學策略。
2.努力營造教科研氛圍。
目前的語文教研活動,缺少的不是活動,而是教師個人的教科研工作,通過開展語文教研活動,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構建有效教學的行為模式,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而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全組教學均衡、持續、穩步發展。
3.加強老師學習,切實推進語文教研活動,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
(1)教師除本校崗位練兵活動活動以外,要積極參加區教研活動。做到有參加,有記錄,有匯報,有收獲。
(2)力求以各學校備課組為單位,積極開展練兵,有專題負責人定期進行檢查。
語文學科作為一門基礎學科,要求我們教師要積極投身到教研活動之中,時刻發現新問題,研究新問題,總結教學活動中的新經驗,這樣才能提高教師的教研水平和業務水平,才能為培養優秀的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1[孫瑞欣,校本教研的7個關鍵點[M],西安:西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年7月,第一版
[2]孫瑞欣,說文解詩[M],沈陽:白山出版社,2014年12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