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梅河北省新樂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小議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提問
李新梅
河北省新樂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提問的各個環節處理方法得當,學生積極提問、積極作答,配合教師的教學,再將教師的提問與學生的提問科學地結合,課堂教學定會達到極佳的教學效果。
教師;學生;課堂教學;提問
課堂提問的過程是師生雙方共同提出問題和解答問題的過程,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它的形式應該表現為:教師問學生答,學生問教師答,學生之間相互問答。教師的提問可以盡量減少學生上課時思想開小差的現象,即克服學生“思維缺席現象”,使學生的思想更加集中,且可以使課堂教學目標更加明確。下面就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有關提問的問題進行如下探討:
課堂提問方法很重要,課堂上教師提問方法正確得當,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達到啟發式教學的目的,對于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提問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最常見的提問的方法介紹一下。
1.抓住關鍵提問突破法。
能否抓住關鍵問題進行提問突破,決定了教師這堂課教學成功與否。教師要抓住一個關鍵問題打開一個決口,讓知識的水流奔涌而出,以提升學生的思想,這就要求教師要能真正地吃透教材,才能找到關鍵問題的所在,用一句形象的話來說叫:“牽一發而動全身”。例如在講解《祝福》這一課時,有教師為抓住關鍵問題這樣提問:“如果我們把祥林嫂的悲慘遭遇畫成十幅圖,你能否給十幅圖各起一個標題?”這樣設計還是比較合理的,因為這樣,一下就把祥林嫂一生整理了一下,為后面分析作了一個充分的準備。再如《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心了嗎?》一文,可以這樣提問:“中國人”在第二、五、六自然段中,三個“中國人”含義有何不同?這樣一問就能提挈全篇,回答了它,也就懂得了論敵偷換概念、蓄意誣蔑的卑劣伎倆和全文脈絡及寫法,用這樣一種提問法,必須縱觀全局,問于緊要之處。
2.蠶食鯨吞法。
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問大了難以回答,這時就要劃整為零,提出一個個的小問題,然后各個突破,進行蠶食鯨吞。如《記念劉和珍君》第七部分第二段中心意思較難理解,可以這樣設計提問:此段有幾個句子?每一句表達了什么內容?關鍵句是什么?然后再問全段中心思想是什么?這種方法在那些特別復雜的問題中可以發揮很好的作用。
3.循序漸進提問法。
教師在進行提問時,有些問題不可一步到位,就如登山一樣,要拾階而上,于峰頂領略無限風光。如在教《燈》一課時,可以這樣提問:聯系了有關燈的哪些事?突出了燈的哪些特點?燈象征了什么?贊美燈蘊含著什么樣的深意?步步提高逐步推進設計提問,這樣必然達到一種很好的提問效果。
4.多方位輻射法。
教師提一問題要求學生多角度求答,海闊天空,發散思維,以拓寬學生思路。如讓學生以《流水》為題寫一篇議論文,我認為為啟發學生的思路可以這樣設計提問:可以從哪些角度立意?流水具體對我們有哪些啟示?顯然流水可以看作是百折不回一往無前的代表,也可以看作是百川歸海,目標要一致,也可看作逝者如斯夫,要珍惜光陰。這樣的問題不會圈住學生的思維,而且學生的思維可以射向四面八方。
5.暫時擱置法。
這種方法對于解決難以回答的問題尤其有效,明知問題學生很難回答,但還偏要提出,暫時擱置,留待醞釀,不要求立刻回答,而是以后作答,如同打一個燈謎,暫時不揭謎底,讓猜謎之人煞費苦心地反復琢磨,給學生充分思索的回旋余地。這樣,一旦以后揭開謎底,學生印象會非常深刻,很長時間不會忘記此問題。
6.疏導式提問法。
有的問題教師提出后學生答不上來,形成僵局,教師可以改變角度,提出與之有關的其他問題,誘發引導、點撥提示。如《記念劉和珍君》這一課有這樣一句:“至于這一回在彈雨中互相救助,雖殞身不恤的事實,則更足為中國女子的勇毅,雖遭陰謀秘計,壓抑至數千年,而終于沒有消亡的明證了。”教師問:這句是復句還是單句?如若學生一時答不出,可以提出一個相關的啟發問題:“為”與哪個詞搭配?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再如教《黃鸝》一課時,教師提問:描寫黃鸝的全部美麗的深刻含義是什么?學生極可能找不出思路,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說說當時的背景,這樣問題就趨于簡單化了。
以上的各種提問法,并不是分割開來的,許多課文可以綜合運用以上的多種方法,教師要視情況而定,靈活運用之。
教學過程中單單有教師提問還是不夠的,目前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倡師生對話、師生互動,為創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氣氛、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課堂教學過程中還是缺少不了學生提問的。許多課堂教學中沒有學生提問,或者有的教師意識到了要有學生的提問,卻不能將 “生問師答”“生問生答”落到實處。
教師的提問和學生的提問,都是實現師生互動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教師的提問,會導致出現一種“牽牛式”的不良教學現象,即只以教師的目標和思路進行教學,學生沒有了自主權;但單單只有學生的提問便會導致“放羊式”的不良教學現象的出現,即沒有教學主線,學生想到哪問到哪,這樣的課堂呈現一種零散性與無序性,缺乏一種整體構思的主線。所以說單單有教師的提問,課堂氣氛會非常沉悶,單單有學生的提問便會導致課堂氣氛過分的活躍,只有二者有機結合,才能使一節課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在有序的軌道上進行,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的思維才可以發揮到極佳狀態,學生的創造性才能很好地體現出來,使學生創新求異思維得到很好的開發,達到素質教育的目標。所以說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提問與學生的提問是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缺一不可。
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提問的各個環節處理方法得當,學生積極提問、積極作答,配合教師的教學,再將教師的提問與學生的提問科學地結合,課堂教學定會達到極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