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保芹河北省館陶縣市莊聯合小學
在語文教學中注重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
武保芹
河北省館陶縣市莊聯合小學
審美情趣是人們在認識和接受事物的過程中判斷事物美丑的興趣和愛好。法國藝術大師羅丹曾說過:“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語文教學是美的,它的美是教材與教師集中的藝術體現,是教師創造性勞動的美。它不僅可以促進學生身體健康地成長,而且還能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提高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思維力和創造力,培養高尚的人格。
語文教學;注重;學生;審美情趣 ;培養
我們的語文教材濃縮了中國悠久的語言文化,文章中蘊含著美的情趣、美的意味、美的想象,所以讓學生在美文提高審美情趣,是非常有意義的。然而學生是有很大的個性差異的,面對差異的學生,他們對美文的審美也是有差異的,怎樣讓學生這種獨特的審美感受逐漸成熟,這是提高閱讀教學質量的關鍵。
進行審美教育必須借助審美媒介施教,充分發揮審美,媒介的傳導作用,我們在教學中,配合現行的多媒體來創設審美情境。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感悟美。我們的語文教學應注重讓學生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來感悟其中之美,那么首先教師應該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古人云:“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教學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才能體悟到文中之美。在這里,教師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的教學語言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善于運用富有激情的語言,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美的形象。在教師的精心引導下,學生一般都能迅速領悟并體驗到作家在這篇作品里所精心營造的優美意境,從而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使學生得到審美的愉悅,在愉悅中得到美的熏陶。
審美教育是一種情感教育,它主要的特點是以美感人,以情動人,用情感來撞開學生的心扉。只有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審美情感,才能強化審美活動的內驅力,才能談得上進行審美教學。怎樣激發學生的審美情感呢?可以承上采取下列作法。
(1)觸發審美快感。憑借審美對象引起學生的審美愉悅快感,既是一種享受,又是一種陶冶育。
(2)引發審美聯想。審美的思維始終要伴隨形象,要用形象來思維,這種思維離不開聯想。
(3)誘發審美體驗。審美體驗的本質是一種對象化的自我享受。作為一種審美享受,所欣賞并為之感到愉快的不應該是客觀的對象,而應是自我的情感。審美教育就必須誘導激發學生對審美客體的喜悅感、自由感、質疑感、驚異感等,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調動審美主體的審美潛力,產生審美激情,進行深刻的審美體驗。為了達到激發審美體驗之目的,承前四法,我們又摸索了兩種作法,實踐中獲得了較好的效果。
(4)開展審美創作。審美創作的層次高于審美感受。我們認為,審美情境、審美情感、審美體驗是審美感受這一層次的,是初級的審美活動。而審美創作則是在較深刻的審美領悟、品味、感受基礎上,理性因素相對突出的高層次審美活動。
(5)彌補審美失真。審美教育是由教師、審美媒價、學生三個因素構成的。審美教育過程中通過審美媒介對審美客體進行審美活動時,會出現審美失真現象。因而教師要及時給學生彌補審美失真,盡可能縮小失真限度。這一步最常用方法是:教師平時給學生講解一些系統的影視理論知識,對學生的審美活動作歸納綜合,總結講評。教師給學生多讀多寫評析文章,作典范引路。學生互相評定。在教師講評后,學生矯正審美活動,把教師的意見適當容于自己的活動。
語文課要進行美育,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因為教材中所選文章,大多都是久傳不衰的名人佳作,有鮮明的形象、優美的意境、感人的情節、生動的語言。教師如能披文入情、剖析精微,則不僅能傳授語文知識、訓練語文能力,而且能培養學生審美的素養。語文中的文字、文字中的意境、意境中的人物形象等素材,為我們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因此,教學應充分地體現美、利用美。在學生的自主學習中,水到渠成地看到了作者給我們描繪的春回大地、生機勃發的優美動人的景象,理解了春的活力給人希望與力量的主旨。
教育學、心理學已經證明:“任何一項智商目標都同一定的德育、美育目標聯系在一起的。”良好的思想品質和習慣態度是提高語文鑒賞能力的必要條件。要感悟文情,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和審美情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循循善誘,引導學生進入文中的意境,感受意境的美。語文教學中要重視讀講課文:因意悟文,循文求意。《春》有這樣一段描寫:“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還眨呀眨呀的。”讀了這段文字,讓你仿佛置身于萬物復蘇、爭奇斗妍的春天之中,又仿佛在品賞一幅清麗、明朗的水彩畫,這幅畫把美的情致注了進去,我們要讓學生去感知它、品味它,讓學生把它說出來、寫出來。在引導學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的同時,我們還必須培養學生扎實認真的學習態度和“虛壹而靜”的心理品質,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進入文中意境,感受它的美妙。
培養學生認識美的同時,要啟發學生發現美、創造美,學習知名作家的寫作方法,提高自身水平,寫出對美的感受、對美的認識。這就要求我們去掌握一些藝術表現方法。例如:引導學生發現并學習《濟南的冬天》中的一些藝術手法,如運用色調的對比,烘托出生動的形象;其二是從紛繁的景物中略去次要的部分,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加以突出表現;其三是精心設計景物和構圖,層層展現景物形象等。認識和創造美是一個長期的永無止境的追求過程,我們要教育學生勤奮與努力,用自己的人生去寫美、畫美、實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