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波河北省新樂市東王中學
初中生物教學方法淺議
周 波
河北省新樂市東王中學
本文簡要介紹了初中生物教學的幾種方法,旨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更好的提高教學質量。
生物;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采用的手段,目的是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那么,生物教學中經常運用哪些方法呢?
研究表明,人的創新能力和右腦有著密切的聯系,只有大腦左右半球的功能都得到平衡發展,兩大腦半球的活動相互密切配合,人的創新能力才能得到高度發展。而右大腦半球功能的開發主要靠能體現形象性、直觀性等特點的各種實踐活動。因而實踐活動在培養創新能力方面有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楊振寧教授也曾經指出:“對人類來說,畢竟百分之九十的科學活動是實驗,而且科學中最重要的基礎是實驗,對那些特別擅長動手的學生來說,應認為擅長動手是一件非常榮幸的事,因為有這種能力,他們就很有可能在適當的學科中從事很有意義又很重要的事業,取得扎扎實實的進展。”鑒于此,我發揮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優勢,努力構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大廈”。一是做好課堂演示實驗,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善于觀察,培養學生創新觀察能力。二是創造條件、改進實驗,開齊開好所有的學生分組實驗,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獨立動手操作,使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得到充分的培養。三是調整分組實驗的時間,改新課后的驗證性實驗為新課中的探索性實驗。如“葉綠素的提取與分離”實驗。通過調整,鍛煉了學生的觀察力,培養了學生的探究、分析、歸納能力。四是指導學生設計實驗方案,訓練學生的實驗思維能力。
愛因斯坦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質疑”體現出學生對教學過程的一種積極參與,通過調動已有知識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思考,在求知中蘊蓄突破,標志著學生由被動學變成主動學,從學會走向會學。科學發明創造往往是從質疑開始,正如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說:“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心理學研究表明:疑,最易引起思維的不斷深入,有疑才能不斷拓寬學生的思路,才能促使學生去探索,去創新。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千方百計地激發學生質疑,使之養成質疑的好習慣,大力培養學生創新潛能。生物學的研究對象是五彩繽紛的生物界。奧妙的生命活動規律和形形色色的生命現象為學生質疑提供了豐富的源泉。作為生物學教師,首先要創造一個優良的教學氛圍,構建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同時教師要向學生講明主動提出問題的好處。另外,列舉一些名人和同學中由于善思好問而取得巨大成就和優異成績的例子,為學生提供學習的榜樣。其次,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難。應對敢于大膽提問的學生給予表揚。對于提問者,問題即使很簡單或是沒什么意義,都必須認真解答,與此同時,認真研究學生的思路,并抓住時機引導學生怎樣問才更有意義,教給他們提問的方法。對于學生提出的富有思考性的問題可根據情況因勢利導,及時組織大家討論。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如果一時難以回答,要實事求是地給學生講清原因,并在課后給予回答。學生能否質疑,質疑水平的高低,老師的態度和方法非常重要、非常關鍵。正確的態度永遠應當是鼓勵和引導。通過鼓勵,使學生從不敢提問到“敢于”提問;通過引導,使學生逐步做到“善于”提問。
1.加強生物與社會的聯系。
生物課程標準中提出“使學生理解生物與科學、技術和社會的關系”。因此,生物教學中,教師應把學生放在現實生活背景中,引導他們解決問題、理解生物學知識在科技、社會中的作用。反過來,社會科技又促進了生物科學的發展。
為了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除正常的實驗外,我還有意地讓學生多動手,使學生的實驗技能得到充分鍛煉。例如在學習“葉的形狀”這一節時,我讓學生課下動手做一套葉序的模型或葉鑲嵌的模型,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用家中的廢舊材料(硬紙板、易拉罐)或粘貼、或捆扎做成對生、互生、輪生等各種葉序模型,下一課時帶到課堂上來,對制作合格的給予表揚和鼓勵,存在問題的給予糾正。當學生看到自己制作的模型受到老師的重視和學生的贊許時,都感到一種成就感,做的不好的不甘示弱,決心下一次一定做好。
我還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動手制作植物標本和昆蟲標本,學生從采集標本、整理、干燥一直到定型需十幾天時間,他們在做標本的過程中邊學邊做,使學習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結合在一起,使所學的知識更扎實。質量高的標本在全年級巡回展出,并留在實驗室供教學使用。
2.加強學科之間的聯系。
在生物教學中,應加強各學科之間的聯系。生物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與物理、化學和數學緊密聯系。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學科之間的聯系。例如:在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時,需要用氫氧化鈉溶液。為什么?氫氧化鈉溶液有什么作用?初一學生沒有學習化學知識,是很難理解的。教師必須先告訴學生用氫氧化鈉溶液起對照作用,然后引導學生做試驗,通過實驗現象的分析,得出其作用。此外,在“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一節,提到了氣壓,學生還沒有學到有關的物理知識,學生學習起來很抽象。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用模具教學,加以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使學生明確學科之間的相互關系,從而更好地為學習生物學服務。
“教無定法”,不論哪種教學方法,只要符合教育學規律,符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能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這種教學方法就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