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大學國際教育學院 于善波 王玥
民營企業財務控制問題研究
佳木斯大學國際教育學院 于善波 王玥
摘 要:本文依據相關理論,通過對民營企業的財務控制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加強民營企業財務控制的相應對策,為企業未來開展財務風險控制活動提供了重要的參照。
關鍵詞:企業財務權力 民營企業 控制制度
民營企業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經濟快速成長和社會安定起著重要的作用。但在其蓬勃發展的過程中,卻出現了一些只注重營業額和產品市場占有率的企業,忽視了財務管理在企業經營中的中樞地位,使民營企業管理拘泥于只注重經營而忽略管理的格局之中,民營企業的財務管理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從而難以面對市場競爭的激烈挑戰,導致企業的生命力不斷下降。如何在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為企業謀求穩步發展,創建以加強財務管理為導向的現代企業制度,是企業未來發展應該關注的問題。
1.1 財務控制的概念
財務控制是指將企業的資金投放、獲益進程及其結果進行權衡與改正,目的是力求企業達到既定標準以及為達到此標準所擬定的財務計劃得以順利完成?,F代財務理論認為企業理財的目標以及它所反映的企業目標是股東財富最大化的體現。財務控制總體目標是在確保規章制度和法律條款貫徹執行的基礎上,對企業的資源配置進行改革,根據委托責任大小的不同與各項績效考核標準來整合制定財務控制具體方針,是企業理財活動的首要步驟,也是實現理財目標的重要手段,所以財務控制與企業的理財有著相輔相成的關系。
1.2 企業財務控制特征
(1)以價值控制為手段。財務預算的實現是企業財務控制的目標之一。財務預算的組成部分有很多如現金預算等,它們都是以價值形式來體現的。財務控制必須以價值為導向引用價值控制手段來完成。
(2)以綜合經濟業務為控制對象。財務控制以價值為手段,可以將不同層次、不同經歷、不同業務領域的活動綜合起來。
(3)以現金流量控制為日常控制內容。由于現金流量是企業財務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現金流量的變動對企業財務管理有著深遠的影響,企業應實時關注現金流量的變動,做出相應對策。
2.1 企業財務機構的設置不夠科學
大多數民營企業機構設置存在漏洞,有著機構層次不明確、分工混亂的問題,更有很多小企業因為業務量較少不設立財務部門,或即使設立財務部門,財務部門作用相對較弱,導致企業財務管理缺失而無法保證企業財富的保值增值。
2.2 法人治理結構不健全
在民營企業中,由財務監督董事會行使監管公司的權利,監督的對象是董事會;監事會行使所有權,監督的對象是企業經營的領導;金融監管和監事會行使所有權,監督的對象是企業的中層管理者。各環節之間的關系缺少一個相應的金融監管機構,來避免由于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缺乏成熟的投資環境所可能導致出的問題。
2.3 控制制度不完善
目前,民營企業過度投資,利潤隨機分配,設立小金庫,濫發獎金現象比較嚴重。過度分散的附屬權利是導致上述現象的原因。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金融監管制度已無法滿足現代企業的需要。財務管理的控制力不足,成為滋生內部違規行為和損害企業利益的溫床。
2.4 財務權力分散
民營企業一般情況下都是缺乏決策機制的,有序的內部監督機制對于企業的發展是非常有幫助的,財務管理職權的不統一,使權、利、責三者無法明確,民營企業沒有完善的財務主體部門,財務人員權利弱化分散,所以一經開展有關財務活動事項時必須需要經上級批準方可執行,這無形減慢了民營企業財務活動的速度,浪費了企業過多的人力和資金。
2.5 費用支出失控
民營企業管理層在費用控制方面能力較弱,民營企業監督機制同樣也是非常不健全的,民營企業管理層有很多方面的費用支出存在一定的問題,導致民營企業利潤虧損。一些民營企業財務管理的不完善,經濟事項核查相對混亂,職權不明確,導致企業的資產得不到科學地管理致使企業資產不斷減值,出現了虧損的現象。
3.1 完善民營企業財務控制機構
建立健全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民營企業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核心,資金是民營企業生存的關鍵。一是創建民營企業完善科學的財務預測方法、控制與計劃方法體制,對未來財務活動和財務成果作出科學的預計和測算。二是建立科學的財務分析體制及分析方法,運用科學健全的財務分析方法對財務活動及其成果進行分析與評價。三是學習并引用國外先進財務管理技術,建立健全的會計內部控制制度。但引進不能全盤照搬,發揚國外管理技術先進之處,并剔除不適用本國國情部分有所揚棄。建立嚴格的獎懲制度,為推動民營企業轉型升級創造必要的市場融資條件。一是在企業內部之間應該相互監督與相互扶持,一旦發現問題可以快速溝通解決以及責任的認定處理。二是定期或不定期地聘請會計師事務所、財務顧問以“第三人”的視角審視、監督民營企業的經營管理行為。
3.2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
加強管理體制建設,實施有效控制。要推動民營企業管理分設,使決策層與執行層分開,建立專職制度,推動由功能型向專家型轉變,以彌補專業知識不足、局限于局部利益和短期利益等缺陷,加強監事會的權威性。要在企業章程及股東大會決議等重大企業規章中體現監事會的重要地位,賦予其行使職權的權利,有效監督企業內部各項事務,意圖達到有錯必糾及時改正的良好風氣。另外對以下四點進行關注:首先,企業監事會要選擇專業性較強的專業型人才,以求在監督范圍內避免不必要的錯誤;其次,要提高企業辦事效率,減少運營成本;再次,要擴大監事會的監督范圍來達到監事會對企業的監督職能;最后,要建立相應的績效考核制度,監事會成員需定期進行考核,以保證企業監事會的公正性以及透明度,是企業員工得以信服,提高企業監事會與員工工作的向心力。
3.3 健全管理層的激勵機制
企業要聘請職業的經理人服務于企業的切身利益,就必須要把企業的收益直接與經理人的利益相掛鉤。經理人在企業蓬勃發展不斷壯大的同時,自身利益也不斷增加,得到了企業的利潤分享權是一個職業經理人的追求目標。本質上,民營企業管理層就是利用股權安排來實現激勵管理層。職業經理感到企業不利于自身發展時,自然對企業的貢獻就會相對減弱。而與之相反管理層如持有企業股份,那么他們就會成為企業的主人,他們可以通過企業的股份得到企業利潤分享權。而作為主人的他們企業利益也等同于管理層利益,企業是否成功與他們息息相關,如果企業經營得當,他們將獲得可觀的收益,相反,運營不善,他們自身的利益也會受到損失。正是這種以分發股權的經營管理模式不斷吸引著優秀經理人的加入,也加強了企業和員工,企業與管理層的凝聚力與歸屬感,并推動著企業員工的行動力切身服務于企業,從而擁有一批忠誠的企業管理者為企業謀求發展。
3.4 集中企業財務權力
明確民營企業各層面財務決策的權力和責任,民營企業實行財務控制集中制度,要把分權與集權控制在一定范圍內。民營企業的分權表現在各企業經營自擬,對其自己的生產銷售過程擁有法定的權利。集權并不意味著所有事物都要集中控制,而是要做到“集權有道,分權有序”,在允許范圍內我們要將權利下方,使不同企業都有著不同形態的生命力,有利于企業的多元發展。企業財務管理方式分為以下幾個層面,母公司董事會——集團財務總部——財務結算中心——子公司財務部。公司應明確各層面的職責與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包括他們各自在企業中所扮演的角色,他們各自籌劃投資決策,利潤的分配等各項權責,以實現企業團隊管理的規范化,以及內部結構的程序化。企業應設立財務總監一職,財務總監有權對民營企業的財務問題進行監管以及對未來財務發展方向的籌劃,同時擁有執行和監督計劃運行的權利,同時在企業重大財務事項中財務總監與公司負責人擁有簽字權,并對財務信息的真實性付起法律責任,使公司財務信息更加真實可靠。
3.5 整合費用支出
統一資本運營以統一資產管理為基礎,企業資產以及人員的調度由企業統一管理,統籌出適合企業發展的管理運營方案和績效考核制度,總公司各下屬企業依附于總公司發展,總公司對下屬分公司的運營以及資金保值有相應責任。如未經總公司批準,各下屬企業不得以任何方式進行資產重組、轉讓等一系列資金投放行為;企業資金由公司的總部直接管理分配,設立資金結算中心,負責民營企業內部資金的統一調度、使用,也有利于企業的監督職能的實施;在設立銀行賬戶方面,企業可以設立統一的銀行賬戶,只保留一個日常經費賬戶,其他下屬企業開啟輔助戶以完成銀行業務。通過這種中心結算的方式,可以避免企業占用多余資金,有利于資金結構優化。
參考文獻
[1] 孫興輝.民營企業財務控制[J].甘肅審計,2013(12).
[2] 宋建波.民營企業財務控制的新思路[J].會計研究,2013 (5).
[3] 湯谷良.現代企業財務控制的再造[J].會計研究,2012 (8).
[4] 李心合.民營企業財務控制問題探討[J].財經研究,2012 (15).
[5] 張兆國.論利益相關者合作邏輯下的企業財權安排[J].會計研究,2012(2).
[6] Archer.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enterprise group financial control system[J].2012(22).
作者簡介:于善波(1969-),男,黑龍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教授,主要從事區域經濟與企業網絡化成長方面的研究;王玥(1992-),女,黑龍江哈爾濱人,佳木斯大學國際教育學院2011級會計學專業學生。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5)04(b)-0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