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中學 陳昕
內部審計價值增值問題的淺論
海南中學 陳昕
摘 要:每個企業都是建立在持續經營的基礎上的,而持續經營是以企業價值的不斷增值為保障的。企業生存的環境也直接影響企業的經營成果。現在的企業面臨的環境是多變的,大致可分為內部環境與外部環境。其中外部環境一般屬客觀環境,是企業不可控制的。而內部環境是企業自身在發展經營時所形成的,企業在這方面有很大的可控性。本文就內部環境中的內部審計價值如何使企業價值增值的問題進行討論。內部審計有助于協調企業各個職能部門的工作執行情況,并協助領導成員有效履行他們的職責,獨立評價企業各方面的經營運作。由此可看出內部審計在企業經營過程中不可或缺。
關鍵詞:內部審計 增值 目標 改善方法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市場經濟的改革和公司體質改革的進一步深化,使得企業經營所面臨的挑戰不僅來自市場內部的還有國際競爭者的影響,各個企業因面對內外部環境的不同,都要制定一套適合于自身發展的內部審計制度以達到為企業價值增值的功能。但是在我國現在的經濟環境之下的許多企業對內部審計價值增值認識不夠,或不夠重視,從而阻礙了企業的發展甚至影響到一個企業持續經營的可能性。針對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價值增值的現狀,本文從內部審計的概念入手,借鑒國際上成熟的內部審計價值增值制度,發現不足,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提出企業實現內部審計價值增值的幾條途徑。
增值型的內部審計是內部審計發展到現在的一種審計形式,它并沒有脫離內部審計的范疇,可以說現在公司所執行的內部審計就是增值型內部審計,增值型內部審計是內部審計在不同的階段適應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在2001年修訂內部審計的定義中對增加價值一詞做了明確的解釋:機構的設立是為了其所有者、其他利益關系方、顧客和客戶創造價值或謀取利益,內部審計在收集資料、認識并評價風險,對經營與改良時機產生了深刻的見解,這些見解可能會對機構帶來諸多利益。這些價值的信息可以咨詢、建議、書面報告或通過其他的產品形式呈現出來,所有這些都傳達給相應的經營管理人員。
2.1 增值型內部審計工作范圍過于狹窄
內部審計在我國只有20多年的發展歷史,它的產生與發展很大程度上是模仿國外的實務與理論的成果,并不是我國市場經濟自身發展到一定階段的自我調節產生的結果,所以基于我國本身內部審計的實務與理論根基就不完善和穩固。由于我國內部審計設立的特殊背景,一開始就被錯誤地視為國家審計職能的延伸,內部審計工作的重心便局限于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和合規性審計。長期以來內部審計是以“警察”的身份出現,突出了“監督”職能,忽視了“服務”職能,內部審計不關注企業的經濟效益和長遠發展。
2.2 增值型內部審計作用難以發揮
我們生存在一個“人情社會”中,內部審計是監督和協助各部門積極及時履行他們的職責,內部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發現部門有違反公司規章制度與國家財經法規的行為時,有可能會為人情面子關系而對其進行包庇,增加了企業經營風險。也有可能對有問題的部門只進行表面功夫的檢查,敷衍應對審查任務等,以至于內部審計難以發揮其監督評價職能及開展保證咨詢活動。其次被審計部門普遍對內部審計持有抵觸情緒,不愿配合內部審計工作,使審計人員很難開展審計工作并取得有用的信息。
2.3 內部審計人員整體素質有待提高
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代表著這個國家整個會計人員的水平,而我們國家雖然現在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實質上整體的經濟環境還是很薄弱的,與美國不同我國資本市場相對落后,市場經濟的改革還是處于初級階段。每個國家會計的發展適應其國情的發展,而我國加入WTO組織以后,我國企業不僅要面對多變的國內市場,同時還有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從而導致內部審計難以與國際接軌,其發展與國情不符的矛盾產生。所以我國內部審計人員的整體專業水平落后于發達國家,導致內部審計質量有待提高。
2.4 對于內部審計價值增值認識的模糊
從客觀上講,國家對于內部審計法律還很少,只零星分散在各相關法律的少數章節,或不同部門政府頒布的規定中,缺乏統一性,相互間存在著漏洞與矛盾,很少有憲法與法律對內部審計作出規定,缺乏權威性。從企業的角度上,我國內部審計的產生是行政命令的產物,片面強調外向性服務及作為國家審計基礎(政府審計的延伸)而存在的內部審計模式同時它主要針對大型國有企業,而在市場中大部分是非國有企業。這種審計對內部審計在性質上認定的模糊,不利于內部審計理論與實務的發展。
3.1 加快增值型內部審計法制建設
從大的環境上講,我國關于內部審計相關的法律規定很少,很多內部審計在執行任務過程中,沒有相關的法律依據可以遵循,沒有一套行為的標準,即使有也是援用國外的經驗方法,很難與我國國情相符合。隨著經濟的發展,對于增值型內部審計相關法律建設的呼吁聲越來越高,也越來越緊迫。所以我國應盡量加快內部審計法律的建立以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使審計人員做到有法可依;并加強內部審計法律的宣傳,使企業認識到增值型內部審計的重要性。
3.2 明確增值型內部審計的性質與定位
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曾定義了內部審計是獨立、客觀保證與咨詢服務,它利用系統的規范的方式來評價風險管理、控制和治理從而改善企業的經營方式和增加企業價值,該定義很好地詮釋了內部審計的性質與定位。很多國內企業沒有認識到這一點,認為內部審計部門只是一個單純的資源消耗部門,無法為企業創造價值。2009年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發展報告指出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在我國內部審計工作中處于主導地位,發揮著領跑者的作用。但在整個經濟市場中,非國有企業占市場的大部分份額,由此可以看出我國內部審計發展的不平衡。增值型內部審計是企業適應市場發展的產物,它在企業價值創造過程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是風險管理,內部控制,公司治理的重要的環節。它通過改善風險管理,控制、治理程序并提出改進措施為企業創造直接價值,同時由于內部審計部門的設立對其他公司管理人員起到威懾作用而創造的間接價值。只要每個公司設立一套完善的、并行之有效的內部審計系統。它所帶來的價值將遠遠超過其所消耗的成本,所以內部審計是每個企業不可或缺的一個職能部門。
3.3 審計資源的合理配置
根據二八定律,只有20%的企業流程對80%的企業目標起作用,這20%的流程就是企業的核心。企業應該把大部分內部審計資源集中于20%的核心流程。內部審計部門基于價值鏈的基礎上和管理層以及普通職工討論確定核心流程,審計結果與最佳標準或實務比較得出差異,并分析差異產生的原因及影響的結果,最后要提出糾正的建議。對于一些低效的核心流程甚至可以將其外包,以減少組織的負擔,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
3.4 內部審計時間的轉變
傳統的內部審計只是事后消極的差錯防弊的內部審計,而想要為企業價值增值服務就要轉向積極興利的事前、事中審計和事后審計。即內部審計的監督評價的功能要覆蓋整個企業生產流程。事前審計可以起到預防作用,減少失誤,防止弊端,有助于實現決策的科學化。事中審計可以及時查明經濟目標和預算的實現程度,糾錯防弊,有利于挖掘潛力,改善管理,保證最終目標和預算的實現。事前、事中、事后審計是審計發展的必然產物。在審計人員提出審計建議后,要根據問題的嚴重性,確定是否要對其進行后續跟蹤審計。
3.5 與被審計單位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
在很多企業中審計部門很難取得被審計部門的信任,被審計部門認為審計部門只是上級派來的找碴兒的部門,本能有著抵觸的情緒。這樣再優秀的審計人員,也會因為被審計部門的不配合,而無法取得好的審計結果。內部審計人員首先要把姿態放低,在一種互利平等的環境中與被審計建立互信的戰略合作關系,與被審計單位相互討論而不是強制性的、單方面的提出建議。也可以在會議上營銷其審計措施,被審計單位可以接受或不予采納其意見。同時這種方法也有著兩方面的好處:第一,在一個企業中,每個職能部門的管理者對其管理部門的運作方式最為了解,在審計人員與管理者討論的過程中,可以采納管理者的建議,以免審計人員由于其了解的局限性作出與實際情況不符的建議;第二,內部審計部門與被審計人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也可以減少企業協調成本。
3.6 審計綜合人員素質提高
國內內部審計部門人員素質比較單一,限制了其發展與審計的準確性。我們應吸收各方面的人才而不僅僅局限于會計人員,以適應審計的需求。內部審計的職責與執行的任務要求審計人員具備很強的專業素質與很高的道德水平。內部審計人員要不斷地進行繼續教育,提高自身執行業務的能力與效果。必要時要實行輪崗制,使得內部審計部門保持著不斷進步與活力的狀態。信息時代的到來,內部審計人員要懂得利用計算機軟件與實務連接起來,提高審計效率,節約自身的成本。
隨著經濟模式的轉變和公司結構的改變,內部審計在現代企業當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我們不應回避市場給予我們的挑戰,我們應在挑戰中抓住機遇。增值型內部審計正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加強對增值型內部審計的理論研究,對于我們企業發展和經濟轉型有著重要而長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趙娜.基于功能拓展視角的內部審計增值路徑探討[J].中國優秀經濟期刊,2010(17).
[2] 沈靜秋,殷麗麗.基于企業目標視角的內部審計增值探析[J].中國內部審計,2010(11).
[3] 孟建軍.論內部審計的增值目標及其實現途徑[J].中國農業銀行武漢培訓學院學報,2004(01).
[4] 陳潔.論內部審計的增值目標及其實現途徑[J].新疆電力技術,2009(2).
[5] 秦曉霞,鐘源.給予企業價值增值內部審計研究[J].價值工程,2008(01).
[6] 倪良輝,許寶,趙林婷.價值鏈視角下企業內部審計增值路徑探析[J].南京審計學院,2011(05).
[7] 吳秋生,楊端平.內部審計:組織價值的增加者[D].山西財經大學,2003.
[8] 楊應杰.內部審計的增值功效及實現途徑探析[J].金融會計,2010(10).
[9] 張磊,沈玉志.內部審計功能途徑的探析[J].財會通訊,2005(12).
[10] 郭艷萍.內部審計增值目標實現途徑——參與企業風險管理[D].內蒙古財經會計學院,2007.
[11] 郭璐.企業價值增值的利器——內部審計增值策略[D].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10.
[12] 張巧亮,房亮.內部審計增值功能研究值國際比較[J].全國優秀經濟期刊,2006(12).
[13] 牛詠梅.淺析我國內部審計的現狀與對策[J].會計文苑,2009(03).
[14] 王光遠.消極防弊·積極興利·價值增值[N].財務月刊,2003(03).
[15] 時現,毛勇,易仁萍.國內外企業內部審計發展狀況之比較[J].審計研究,2008(06).
中圖分類號:F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5)04(b)-16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