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衍斌
(廣東工業大學,廣東 廣州 510006)
隨著學校多元化的發展,很多高校為了落實黨建教育工作,多方向鼓勵學生參加黨組織。但就在黨員隊伍日漸壯大的同時,黨員的素質教育卻呈現下滑趨勢。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目前一些學校的黨建工作僅注重發展團員成為黨員,所以對預備黨員的監督和考察不足。為深入了解預備黨的現實情況,在研究過程中,我們采取填寫問卷的形式,考察預備黨員對黨的認識程度。
本次調查對象是廣州中醫藥大學體育健康學院大學一年級至四年級的預備黨員。
本研究采用了問卷調查法,共發放問卷50份,回收有效問卷35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87.5%。問卷的數據處理主要采用了SPSS17.0統計處理軟件。

表1 入黨動機(單選)統計
預備黨員應積極進取,但現實中,部分預備黨員對中國共產黨缺乏全面認識,對黨的了解比較少,一部分大學生將入黨當做一種資本,為了日后能享受更多的權利(如表1所示)。51.42%學生的入黨動機是由于父母的期盼,25.71%為了日后工作,同時不乏一些學生認為如評獎學金、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等榮譽相對于普通同學容易。這類人雖然組織上加入了黨,但思想上還沒有理解共產黨的性質和義務,其入黨動機存在較大功利性。因此院黨委應成立專職小組(最好是由輔導員組成)對大學生預備黨員進行定期的黨性知識的培訓,以及采用具體的實踐方案考察他們對黨的認識。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普及黨的基本知識。專職小組應根據預備黨員教育工作的特點,制訂預備黨員的思想教育計劃,并監督計劃的實施。
當代大學生基本上是以高考優勝者的身份進入大學校園,他們普遍自我感覺良好,不輕易發現自己的缺點,也不善于聽取其他人的意見,更多時間喜歡以自我為中心。由表2可知,71.42%的學生對黨支部組織的活動只是偶爾參加,由此可以看出多數的預備黨員在無聊的時候才參加一下支部活動,在一些小事上能夠充分反映出對黨的認識不夠。雖然能在字面上理解黨的宗旨和義務,但真正身體力行的人占少數,所以這部分人在處理利益、集體主義和個人價值的矛盾時,不能擺好自己的位置。

表2 對黨支部活動的熱衷度(單選)
隨著學校的不斷擴招,高校學生人數增長越來越快,一對一地和學生進行黨建教育基本上很難落實。所以現階段,輔導員很難對預備黨員進行全面考察,就連入黨后的培訓機制也嚴重缺乏,對預備黨員思想教育的內容、形式等缺乏創新,不符合現代人的個性發展特點,因而很難滿足預備黨員的心理需求,難以深入思想內部,導致預備黨員對黨建教育缺乏興趣。
根據調查數據可知,黨組織活動座談會或交流會占68.57%,主題活動占17.14%,例會占10%,其他占4.29%。可見預備黨員之間的交流方式較為單一,且積極性不高。同時,高校在考察、發展黨員工作,通常更多的心力是投放在確定發展對象和入黨前培訓階段,以保證發展對象符合條件,具備公信力。但這種方式單一性很強,培養人的制度、填表制度只體現在形式上,對預備黨員的培養難于到位,從而造成發展對象成為預備黨員后,存在對黨的認識不夠的問題。
針對這一現象,將課堂單一化的思想教育與多元化的課堂文化結合是當務之急,創立適合當代大學生個性的課程,放棄單一的煩悶無聊的思想教育方式。具體來說,教師可在課堂上多采用影視題材的教育片,鼓勵學生一邊觀看一邊思考;可結合歷史背景將思想內容深化;還可鼓勵學生以演話劇的形式將歷史重演,讓預備黨員在觀看中得到教育,將認識升華到思想層面。

表3 你所在的黨支部經常通過哪些方式開展黨性教育(多選)
從表4的數據看,60%的預備黨員認為學校的一些黨性教育活動只停留在形式上,沒有深入到實踐中。從高校整個考察預備黨員機制看,大部分學校都較重視理論教育,他們在考察預備黨員合不合格時,更多地關注試卷和問卷,而實踐教育這方面相對而言比較缺乏。正是由于二者不平衡,導致理論教育停留在形式上,難以滿足培養先進大學生的需要。因此,為了改善當前大學生預備黨員教育的現狀,應通過形式多樣的實踐教育,以實踐為主,理論為輔,將更多的黨性知識,在社會實踐中化為具體的行動。

表4 你所在的黨支部開展的黨性教育活動是否流于形式(單選)
以學校黨校為教育陣地,加強預備黨員的理念教育,從小事上貫徹正確的黨建思想。預備黨員必須嚴格按照“積極分子—重點培養對象—預備黨員—學生黨員”的四級培訓體系,嚴格考察,使預備黨員在學校能得到真正的錘煉。另外,必須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深化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堅持不懈地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自己,提升預備黨員的理論水平,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礎上,不斷地糾正思想上的誤區,堅定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從根本上解決思想上入黨的問題。
引導大學生預備黨員學習和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努力成為中國先進生產力開拓者、中國先進文化的傳播者和中國最廣大人民利益的維護者。
大學生預備黨員年輕,有活力,愿意創新,但由于社會經驗比較欠缺,因此應在學校和社會實踐中加強鍛煉。
4.2.1 開展多元化的活動,鞏固理論學習效果。
定期開展有關黨建教育的演講比賽、歷史話劇賽。小品、繪畫等豐富多彩的活動,鼓勵預備黨員拓寬自己對黨認識的知識面。此外,可以開展一些主題鮮明的活動,如舉辦相關或參觀的圖片展,瞻仰紀念碑,觀看勵志影片,開設網上論壇等,運用多種手段,與時俱進地加強黨性教育。
4.2.2 努力為預備黨員提供實踐和鍛煉的平臺。
多舉辦一些“三下鄉”系列活動,讓預備黨員親身體驗農村生活的艱苦,開展各式各樣的義診義教活動,成立家鄉大學生聯合委員會,等等。這些都是預備黨員的實踐平臺,讓他們在服務新農村建設的實踐中,增長見識、磨煉品質、增強本領,提高學生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所有黨建工作的制度必須正規化和透明化,所有的監督者也必須嚴格按照制度實施考核,容不得半點失誤。只有通過健全考核制度并嚴格執行,才能更好地強化預備黨員的思想教育工作,實現大學生預備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規范化和制度化。
4.3.1 建立有效聯系人制度。
院系黨總支部應完善聯系支部制度。院系黨支部安排兩名委員作為學生黨支部的聯系人,對學生預備黨定期引導幫助,聯系人定期向輔導員、任課老師及周邊群眾了解情況,同時要求預備黨員上交思想匯報。
4.3.2 預備黨員民主制度。
黨支部定期召開預備黨員會議,會議上人人沒有特權,大家可以相互批評和自我批評,但要注意不要讓會議形式化,而是實事求是,盡量做到正視自身問題,在思想上重視,在行動中改進,接受其他黨員和師生的監督。
4.3.3 網絡公開監督體制。
將預備黨員的一些個人資料直接投放在學院網站和微博,進行公示,要求所有群眾監督。這樣監督面廣泛,能促進每一名預備黨員加深對黨的認識,實現思想上的轉變。最后,對受監督的預備黨員都進行一次光榮的展示,這樣既能增強預備黨員光榮感和責任感,又能促使其發揮表率作用。
4.3.4 預備黨員轉正答辯制。
所有的預備黨員到正式黨員這一過程的轉變,都必須按照嚴格的流程進行,從思想匯報、轉正申請到討論轉正大會,黨支部負責人都要高標準、嚴要求,杜絕討論大會走過場的現場。預備黨員轉正時,由各支部舉行一場答辯會,要求全體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參加,預備黨員只有順利通過答辯會才能轉正,否則延長轉正期。這一制度能促進預備黨員加強學習,提高黨性修養。
總的來說,預備黨員是日后中國共產黨的棟梁,所以在轉正期間要高度重視預備黨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堅持與時俱進,根據新的情況,制定新的工作計劃和方法。
[1]尤建國.科學發展觀視閾下高職學生預備黨員教育管理機制研究[J].南通職業大學學報,2012(9).
[2]趙國峰.大學生預備黨員教育管理思考[J].北京市計劃勞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1).
[3]陳文遠.加強預備黨員教育發揮學生黨員作用[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