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永斌
[摘要]甘肅省武威市地表水嚴重不足、地下水資源嚴重超采,水資源十分短缺,灌區推廣節水灌溉技術十分必要。但是該技術在農村推廣卻存在農民對節水灌溉認識不清、對節水技術了解少、節水灌溉在農業生產中仍處于起步階段等諸多問題,需要政府干預廣泛推廣。政府應要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及技術規范、做好宏觀規劃、保證資金投入、重視因地制宜,通過科學的流程在灌區推廣節水灌溉技術。
[關鍵詞]武威市;節水灌溉;推廣路徑
[中圖分類號]C9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5)03-0072-02
doi:10. 3969/j.issn.1671-5918.2015.03-036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節水灌溉既有增產、增效的直接經濟效益,也有拉動內需、帶動產業發展的間接經濟效益,同時還有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尤其對于我國水資源極其匱乏的情況更是意義重大,因此國家非常重視農田節水灌溉,但是各地政策落實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甘肅省武威市水資源利用現狀
發源于祁連山山區的石羊河,是武威的“母親河”。其流域內共有八條支流,均發源于祁連山冷龍嶺北坡。其中金昌市境內兩條即東大河和西大河。武威市境內六條,自東向西為:大靖河、古浪河、黃羊河、雜木河、金塔河和西營河。長期以來,西大河和大靖河的地表水不能進入石羊河,古浪河和東大河的部分洪水可以進入石羊河,石羊大河的徑流主要靠涼州區的四條河流補給,是武威綠洲賴以生存的重要保障。但從上世紀50年代以來,由于氣候環境的變化,上游來水量銳減,隨著人口的急劇增加和耕地過度開發,工業化和城鎮化步伐的加快,水資源變得嚴重稀缺,供需矛盾變得非常突出。可以說,水資源的短缺現已成為制約武威市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大“瓶頸”。
(一)水資源總量稀缺
武威市水資源總量為14. 937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4.297億立方米,地下水不重復量0. 64億立方米,石羊河流域(武威屬區)水資源總量為11. 4381億立方米,地表水10. 602億立方米,其中區內自產7. 727億立方米,地下水重復量0.61億立方米。由于水資源比較匱乏,市人均水資源650立方米。武威市地表水嚴重不足,主要靠采掘地下水資源來滿足生產和生活用水,武威市地下水可采量達7.8億立方米,純地下水資源為0. 91億立方米,由于地下水資源嚴重超采,水質明顯惡化。
(二)武威灌區水資源浪費嚴重
渠系利用系數低,到目前為止,80%以上的農民對節水灌溉認識不清,對節水技術了解少,節水灌溉在農業生產中仍處于起步階段。旱農區降水資源利用率不高,有限的降水資源不能充分利用。在有限的降水中,因徑流損失的水分占總降水的20%,而休閑期無效水分蒸發則占降水的24%,真正能被農業生產利用的降水只有總量的56%。就在利用的56%中,也有26%由于田間蒸發而喪失,作物真正利用的降水只有總量的30%。由此可見當地人民沒有樹立真正的節水意識,還不能領會國家政策的本質,不能將國家政策落到實處。
(三)地下水超采問題突出
由于自產地表水資源總量貧乏,只占全省地表水資源量的5%,人均占有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3,加之地表徑流逐年減少,武威市社會生產生活用水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開采地下水,導致涼州區、民勤盆地、古浪河灌區等均出現地下水超采現象,綠洲出現多個超采大漏斗。特別是民勤下游,地下水位交上世紀70年代下降大數十米。
二、武威市推廣節水灌溉的必要性
(一)現有水資源總量難以滿足傳統灌溉需要
武威市現有灌溉面積23.6萬公頃,灌溉需水量24.81億m?。現自產水資源量14.93億m?,人均水資源735m?,是全國的三分之一,全省的2/3,低于酒泉人均7600m?和張掖3020m?。灌溉水利用率55%,總體缺水10億m?,一般平水年缺水7億m?,中等干旱年缺水8.8億m? ,干旱年缺水10. 40億m?。按照傳統灌溉方法每年有近20%~30%的農田不能及時、足額灌溉。
(二)灌區缺乏規范、科學用水觀念
上游地表徑流水量豐富的區域,農民灌溉頻繁,甚至超過了農作物本身的需要,造成浪費;而中下游隨著水量的減少,灌溉次數相應減少,不能滿足需要。“有水在門前過,不澆也有過,只要有水就不放過”、“小麥開花高打壩”之說,反映了農民群眾對灌水的態度和做法。因此,引導農民改變傳統的思維模式和灌水方式,按作物需水規律灌溉用水是發展節水農業的前提條件之一。
(三)節水灌溉未被廣泛推廣
武威市渠灌區輸水渠道防滲襯砌率低,田間工程不配套,灌水方法落后,是發展節水灌溉的重點區域,特別是田間工程部分,由于當地群眾認識不清,知識欠缺,還不具備節水意識,先進的節水灌溉技術推廣成為灌區最薄弱的環節。
三、推廣節水灌溉的路徑
(一)要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及技術規范,在宣傳推廣節水灌溉技術實施過程中要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引導群眾接受灌溉技術。要適時組織群眾學習新技術,使群眾擯棄傳統觀念。以宣傳和講座等形式開展,如節水灌溉最大的受益者是誰等方面進行宣傳推廣。
(二)政府應做好宏觀規劃,整體布局,引進先進的節水灌溉技術,推廣節水灌溉項目。政府要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力度,并在建成投入使用后健全運行管理體制,督促企業做好售后服務。水資源永續利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離不開資金投入的增加,沒有相當的物和質資金的投入,而僅僅是相關政策支持和宏觀規劃,水資源的保護與污染治理都只能是“紙上談兵”。無論是節水灌溉技術的研究和推廣、抗旱品種的培育和推廣,還是水污染治理設備的研制和應用等等都離不開大量的資金投入。按照水利部的節水灌溉規劃,全國每年發展節水灌溉工程面積2000萬畝,每年需要投入資金84~91億元。但是目前武威市發展節水灌溉是以農民自籌為主,資金投入嚴重不足,挫傷農民發展農業節水的積極性。
(三)政府部門還應注意因地制宜,避免盲目推廣問題。當前各地在推廣應用節水灌溉技術中,出現了很多不恰當的做法,如行政干預較多,不征求農民群眾的意見,盲目模仿;沿國道成線、成片修建僅為供參觀用的樣板工程或旅游農業;本已有比較完整的低壓管道輸水灌溉系統,又在上面重復修建噴灌工程,應付上級參觀的面子工程;地下水嚴重超采的井灌區,本應通過修建節水工程減少地下水用量,改善和恢復生態平衡,但卻繼續擴大灌溉面積,導致地下水開采量更大等等。
(四)政府應主導加強后期運行管理。在全新節水灌溉技術引進之后,要建立健全科學的管理和服務體系,從規劃、設計、設備供應、施工組織到人員培訓、運行管理等全過程人手,進行服務與引導,以適應市場、農村特點。實行有計劃、有節制的科學用水,推廣應用不同作物不同方法的節水灌溉制度;根據所建節水工程區別對待,采取多種方式進行科學管理;制定嚴格的操作規程及維修養護標準,提高節水灌溉工程使用壽命。
四、結語
甘肅省武威市地處西北欠發達地區,要本著節約、高效的原則,在充分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本地區實際,利用適當的管理體制和靈活的經濟政策,實行利益及相應的責任有機地結合的制度,科學推廣現代灌溉技術。將流域、灌區和田間的管理、工程和農藝節水措施很好地結合起來,使節水灌溉事業獲得可持續發展,取得更好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參考文獻:
[1]李宗堯,繳錫云.節水灌溉技術[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4.
[2]張平平.淺談節水灌溉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J].科技信息,2011(27).
[3]陸祥生,梁智.武威灌溉農業節水問題思考[J].農業科技與信息,2006(9).
[4]楊雪梅,楊太保,石培基,吳文婕,劉海猛.西北干旱地區水資源一城市化復合系統耦合效應研究——以石羊河流域為例[J].干旱區地理,2014(1):19 - 30.
[5]李桂連,王金輝.中國西部地區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研究[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4(10):44-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