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晶+王照雯
[摘要]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發展中的“永恒”主題,目前校企深度合作還存在著制度欠缺、機制不完善、企業的積極性不高等諸多問題,通過分析,提出了校企深度合作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校企;深度;合作;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C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5)03-0003-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3-002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近年來,國內各職業院校都非常注重校企合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目前的校企合作大多是個別的短期合作,鮮見深度合作。企業缺乏深度合作的積極性,已成為制約校企合作繼續發展的瓶頸。
一、什么是校企深度合作
校企深度合作是指院校與企業之間的一種全方位的合作,包括實施專業設置、課程體系建設、實訓基地建設、頂崗實習等合作。
二、校企深度合作存在的問題
目前校企深度合作在實踐上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制度欠缺、機制不完善
校企二方在校企合作中的責、權、利無明確的法律依據,相關法規執行監督不力.職業教育的人事、財務等分屬不同的系統管理,相互之間的政策和法規不銜接。企業缺乏校企合作的驅動力。很多校企合作的成功做法難以深入推廣。
(二)企業缺乏積極性
主要原因有:
1.安全風險企業難以承受,頂崗實習學生在實習期間一旦發生安全事故,需要企業、學生、學校和相關法律部門共同處理,除經濟賠償外還耗時耗力,企業難以承受,這是企業缺乏積極性的主要原因。
2.企業在校企合作中的貢獻得不到社會的認可,企業在校企合作中難以實現責、權、利對等,對校企合作的費用得不到合理的補償。
3.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水平達不到企業的要求,一是技能水平較弱,學生難以達到企業的要求;二是定位模糊,學生眼高手低,不愿從事生產一線工作。三是缺乏職業道德,隨便離職離崗,甚至“團伙”無聲離職,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生產秩序。
4.學校對實習學生管理不善,特別是對頂崗實習的學生,有的職業院校在學生頂崗實習期間校方無人問津,致使學生在實習中自由散漫。
(三)社會輿論導向影響
職業教育的社會地位不受重視,一些學生在企業心浮氣躁,不遵守勞動紀律,不安心工作,不受企業歡迎。這些都制約了校企合作特別是深度合作的開展。
(四)學校服務于企業不足
校企合作中的企業按理在其產品研發和技術革新中能獲取學校的服務與支持,能優先錄用優秀學生,以提高企業職工的整體素質,但實際上,一些學校教師的技術能力和科研水平不足以滿足企業需求。
(五)校企合作利益不平衡
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學校的收益是相當可觀的,不僅能培養合格人才,還能促進就業、提高學校聲望,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但對企業來說,企業難以在短期的合作中得到實在的利益。企業以追求利潤為目的,在參與校企合作的活動中,難以實現深度合作。
(六)缺乏第三方
為保障校企合作的順利進行,應有第三方介入進行協調、服務和監督。但是,目前能起到第三方的作用機構組織尚未建立。
三、校企深度合作的對策與建議
(一)通過政策導向來鼓勵校企合作
各級政府應加強相關法律、法規建設,規范校企合作的性質和地位,營造良好的校企合作社會氛圍,進一步明確和規范政府、學校、企業在校企合作中的責任和義務;制定優惠政策,調動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校企合作具有公益性質,政府有責任對此進行補償。美國對參與校企合作的企業制定了合理的減稅政策,同時還設置了各種專項資金和財政補貼來吸引企業參與校企合作。我國應當大膽借鑒美國的先進經驗,制定各種鼓勵和獎勵政策吸引企業參與校企合作,可通過財政補貼、減免稅收、或對成績卓著者予以獎勵等政策來鼓勵企業積極參與。
(二)建立各級校企合作教育委員會和行業指導協會
各級校企合作教育委員會,可以起到指導和協調作用。職業教育的雙重屬性及其相應的辦學機制,決定了我國職業院校在辦學過程中必須建立多方參與,多元合作的校企合作教育委員會。這對學校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行業指導協會可評價校企合作的效果,評價指標主要有接納實習和錄用學生數量、比例,校企雙方投入的人、財、物等。作為對校企合作獎勵的依據。
(三)建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
職業院校的專業設置及培養方案的制定是非常關鍵的,課程體系、教學評價、技能訓練及頂崗實習等都依據專業培養方案的培養目標,因此,職業院校建立校企合作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開展經常性的合作研討活動是非常必要的,這能使校企多方相互了解,專業建設更加貼近企業崗位的需求。大連海洋大學應用技術學院自2005年開始成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至今已有9年,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四)推行“訂單式”培養模式
“訂單式”培養是校企深度合作最有效的途徑,能形成產教對接的辦學機制,推進校企招生與招工的一體化,既增強了學校的辦學活力,促進學生就業,又有利于企業對高技能人才的對接需求。
(五)創建校辦產業
學??梢元毩摻ㄐ^k產業,也可以校企合作聯合投資創建校辦產業,形成“產教對接、以產促教”。大連海洋大學應用技術學院獨立創辦金工實習廠和電氣實習廠,對外承接生產任務,為學院創造利潤,對內為學生課程實習、生產實習、頂崗實習創造條件,取得了極好的效果,是校企深度合作的典型模式。
(六)教學環節融入企業文化
新生入學,企業講座“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接下來學生到企業參觀,后來學生頂崗實習,將企業文化與職業精神融入實踐教學環節,在企業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從而實現從學生到職業人的無縫對接。
(七)完善“頂崗實習”的管理
以生產與教學相結合的原則,制定健全的“頂崗實習”規章制度,規范企業、學生、指導教師的行為。校企雙方要明確各自的責任、權利和義務,共同出資為實習學生購買人身保險等,保障頂崗實習學生的安全。學校在實習期間如無必要不召回學生,企業為實習學生指派技術人員(師傅)進行指導,由企業和指導教師共同考核成績,計入學分。企業與學校各自為頂崗實習學生提供補貼,譬如企業提供實習工資、住房、吃飯費用等,學校也可以減免部分學費、住宿費,讓學生感受到企業、學校的人文關懷,提高實習學生的就業率,也為校企深度合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八)組建職業教育集團
在政府和行業的主導與指導下,一個或幾個職業院校與若干個企業組建“XXX職業教育集團”,成立集團董事會,是校企深度合作的發展趨勢。
(九)實施校企雙向“冠名班”制度
企業在學?!坝唵闻囵B”的班級冠名“XXX企業XXX實驗班”;同時學校也可以在企業總部或某一車間冠名“XXX院校實訓基地”等。如大連海洋大學應用技術學院在十幾個學生頂崗實習單位掛牌“大連海洋大學應用技術學院實訓基地”,以建立雙方的情感紐帶。
幾年來,大連海洋大學應用技術學院的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這都是校企深度合作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