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梅+高迎春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本科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我國地方高校培養學生的一個迫切任務。目前,地方高校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還存在一定問題。本文分析了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必要性,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改變傳統教學方法、調整課程設置和完善課程評價機制相應對策,以促進本科生創新能力和復合型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地方高校;創新能力;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5)03-0007-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3-004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創新能力逐漸成為國家、企業之間提高競爭力的主要因素。2007年,教育部啟動了“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要求高校切實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對實踐教學和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創新。對于我國高等教育培養的碩士生、博士生來講,這些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以及導師的細心指導,他們所撰寫的畢業論文都有獨特的創新點,他們的創新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我國很多地方高?,F在主要以培養本科生為主,本科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我國地方高校培養學生的一個迫切任務。目前,多數地方高校能夠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并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積極培養本科生的創新能力,符合我國素質教育的要求,有助提高學生的競爭力,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創新應用型人才。
一、地方高校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隨著國家對教育投入的逐漸增大,各個地方高校的實驗室、實驗儀器、語音室、多媒體教學、網絡服務、圖書館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學生可以廣泛地利用學校的各種先進資源,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投入到對自己感興趣的領域進行鉆研,同時也可以和其他同學組成團隊一起研究,有利于發揚團結協作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但是,我國還缺乏獨立自主的核心技術主要是因為缺乏大量創新型人才,所以,地方高校根據學校的自身特點培養創新型人才有利于我國經濟的良性發展,提高我國的競爭力,促進“中國夢”的實現。其次,受我國傳統教育的影響,學生從小學到高中主要把精力放在學習文化課上,很少有創新實踐的機會。到了大學,學生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和實踐機會,很多高校本科生思維敏捷,容易接受新觀點、新事物。這些學生強烈迫切在一些領域進衍改革,打破傳統的束縛,提出一些創新的想法,有助于這些領域的創新和發展。從國家對教育投入的增大、當今社會的需要和當代大學生對創新能力的要求三個方面可以看出我國地方高校對本科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二、地方高校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問題
雖然我國多數地方高校十分重視本科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但在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教學方法陳舊。我國教育長期受傳統教育的影響,教育方法主要以“填鴨式”為主。地方高校教師往往是課堂的主體,課堂以教師的講授為主,缺乏啟發式、互動式教學,學生大多是被動地聽講和記筆記,束縛了學生的思維方式,每次課教師留給學生互動的時間很少,學生很難有發揮的余地。另外,一些高校某些專業的課時有所減少,教師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講課速度有所加快,很多學生很難跟上教師的講課速度,逐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更不用說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了。
(二)課程設置不合理。目前,多數地方高校的課程設置主要以基礎課和專業課為主,地方高校開設的實驗課門數和學時較少,很難滿足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要求。多數地方高校的實驗室對學生都是封閉的,學生只有在有課的時候可以利用,課后沒有進入實驗室提高自身能力的機會。有利于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課程設置較少,如創新理論課、創新實踐課、競賽類選修課等,學生沒有得到提高創新能力的有效指導。
(三)課程評價機制單一。很多地方高校的課程評價機制分為考試課和考查課,考試課主要以平時成績和試卷成績為主,學生只有按時上課、不曠課、不遲到早退,平時成績就不會太低,考查課只要不經常曠課、按時交作業基本就可以順利通過。這種單一的課程評價機制很難體現出學生創新能力的高低,學生也沒有必要注重自己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機會。同時,對于創新能力強的學生,學校缺乏必要的獎勵或激勵機制,這也導致學生不熱衷于創新能力的培養。
(四)學生缺乏創新意識。當代大學生普遍缺乏創新意識,沒有意識到創新的重要性。很多學生把大量時間用到玩網絡游戲、看小說、談戀愛等發面。表現好點學生把精力放到考大學應四、六級、駕照、各種職業證書的上面,很少有學生把精力放到創新能力的培養方面,沒有意識到創新能力對自己的就業、工作后的發展、自己創業和國家貢獻等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
三、地方高校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對策
面對我國地方高校本科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中存在的問題,筆者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相關對策,以促進地方高校本科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適應新時期創新復合型人才培養的需要。
(一)改變傳統教學方法。傳統的“一言堂”教學方法成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要障礙,隨著時代發展的需求,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改變主導者的角色,轉變為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而學生轉變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可以提前讓學生預習下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第二次上課時把重難點內容向學生講解,然后把課堂的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分組討論。學生可以討論這節課不明白的地方,小組組員之間可以相互幫助,對于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尋求教師的幫助,教師再給予細心的講解,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可以帶動學生與學生之間和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師可以多鼓勵學生們對同一個問題產生不同的見解,或同一問題的多種解題方法,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拓寬學生的思路,有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目前地方高校使用的教材往往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教材內容過于陳舊,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相關學科論壇挖掘本學科的前沿知識向學生講授,學生對于與時代接軌的新鮮事物往往具有濃厚興趣,既有利于知識的擴展,又有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調整課程設置。地方高校的課程設置在新時期也要不斷進行調整,在課程改革方面要注重課程設置的多樣性、層次性和選課的靈活性,包括開設選修課。對于不同水平的學生,課程設置不能一成不變,針對水平較低的學生要多設置一些簡單、基礎的課程,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不會因為課程難度大而失去興趣,對于水平較高的學生要多設置一些有難度的課程,這樣可以促使學生對這一門學科有更深入的了解,有利于對這一學科深層次的研究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學校還應該多設置一些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必修課和選修課,如讓學生初步了解創新知識的理論課,教師集中授課和學生動手實踐相結合的創新實踐課,以知識性、趣味性、實用性為主的實踐選修課,提高學生學科競賽能力的競賽類選修課等。此外,學校應增加實驗室的利用,增加向學生們開放的時間。實驗室擁有的先進設備和儀器,學生從中能夠拓寬知識、提高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重要場所,充分合理利用實驗室是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一個有效途徑。
(三)完善課程評價機制。地方高校的課程評價除了考試課和考查課外,應該以“知識與能力并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原則,以測試學生獨立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和動手能力為主。課程評價應該多樣化,可以采取閉卷、開卷、論文和畢業設計等多種形式進行評價,把學生的創新能力納入最后成績的范疇之內,例如學生的畢業設計,教師應該把創新點作為衡量學生成績的主要標準,創新點鮮明的畢業設計應給與高分,這是對學生積極探索的一種肯定,有利于提高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積極性。此外,學校可以增加實踐類、實驗類和競賽類等創新類選修課的學分,激勵學生多選修這類課程,達到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目的。學校對于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電子設計大賽、挑戰杯競賽等學科類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可以給予免修若干選修課學分等適當的獎勵,學校通過增加獎勵機制等手段完善課程評價機制,促進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四)激發學生創新意識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創新意識的積極性首先要培養學生的興趣,學??梢越M織學生參加各類的實踐活動,接觸到行業的先進技術和設備,在實踐中體會到創新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對本行業的興趣。學生可以參加各類學科競賽,學科競賽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讓學生真正走出去,與各高校的優秀學生站在同一個競技平臺上,相互學習,既可以提高競爭力,又可以使學生學到書本中學不到的知識,激發學生對本領域的深入研究。學??梢匝垖<襾韺W校進行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培養的學術講座,對學生給予指導。學??梢越M織成立創新協會或創新類論壇,積極引進新成員,促進學生之間自由地交流各自見解,學校通過各種途徑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有利于增強學生對本學科的學習興趣,從而激發學生創新意識的積極性。
四、結論
隨著時代的發展,地方高校培養的本科生不僅要具有扎實的基本功,還要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各個地方高校應采取一定的措施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增強大學生自主創業能力,符合我國創新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有利于提高我國的國際競爭力和綜合國力。
參考文獻:
[1]徐濱.培養本科生創新能力的思考[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6):128-129.
[2]游瑞云.實驗室在培養本科生創新能力種的作用探討[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34-36.
[3]馬清珍,張寶魁.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理工高教研究,2008(2):83-85.
[4]李從舉.以科研推動本科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J].實驗室科學,201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