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梅+王揚
[摘要]《瓦爾登湖》被美國國會圖書館評為“塑造讀者人生的25部經典之一”。在《瓦爾登湖》中,作者亨利·戴維·梭羅倡導一種樸素、真實、清醒、自然的生活方式。這部巨著可以幫助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找到正確的人生方向。
[關鍵詞]瓦爾登湖;當代大學生;生活觀
[中圖分類號]1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5)03-0176-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3-086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亨利·戴維·梭羅(1817-1862),是美國作家、思想家、自然主義者,19世紀超經驗主義運動的重要代表人物。梭羅很有才華,被稱為自然隨筆的創始人。在其一生中,梭羅共創作了二十部一流的散文集。梭羅文筆簡練有力,樸實自然。他的作品非常富有思想,在美國19世紀散文界獨樹一幟。梭羅的著作都是基于他在大自然中的親身體驗寫成的。梭羅的代表作——《瓦爾登湖》,被認為是美國文學中最受讀者歡迎的非虛構作品。
19世紀上半葉,美國開始了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型。在這個歷史時期,美國社會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但與此同時,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原本和諧的關系不復存在。在大自然面前,人類顯得異常貪婪,變本加厲地向大自然索取,這嚴重破壞了生態平衡,使得人類自身的生存環境日益惡化。并且,在美國建國后曾經為大多數人所信奉的勤奮、節儉、誠信和奉獻精神迅速被拋棄,利己主義、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思想開始盛行。在人們對未來日益迷茫的大背景下,《瓦爾登湖》的問世就像是一股清涼的湖水,緩緩地流人人們的心田,將人們的靈魂洗滌得纖塵不染,純凈如水。徐遲先生就認為:“《瓦爾登湖》是一本靜靜的書,一本寂寞的書,一本孤獨的書,是一本寂寞、恬靜、智慧的書?!碑敶袊鐣媾R著和當時的美國類似的問題,普遍存在的道德滑坡問題正侵蝕著中國大學生的心靈,不少學生因此迷失了自我。在此背景下,領悟《瓦爾登湖》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并身體力行之,對于當代大學生重塑人生觀和價值觀是極具現實意義的。
“隱居”以明志
1845年7月4日梭羅搬到瓦爾登湖畔開始了他為期兩年的獨居生活。但梭羅在瓦爾登湖畔的“隱居”并非真正的隱居,而他也絕非是真正的隱士。隱士,是中華道家哲學術語。隱士是早期的道家人物,他們跟老子一樣,崇尚自然無為的人生態度,選擇避世自修的生活方式。明代的劉基認為隱居即為“退居山野隱居之室”。因此,梭羅并非真正的隱居。梭羅搬到瓦爾登湖畔去獨居是因為他想要遠離塵囂,想要在自然的靜謐與安寧中尋找一種本真的生存狀態,尋求一種更為詩意的生活。去瓦爾登湖畔生活是梭羅的人生實驗,他希望能夠在簡單的生活中深入思考并重塑自我。梭羅通過這次親力親為的實驗向世人證明,不需要很多錢,不需要豪華的別墅,不需要華麗的禮服和豐盛的大餐,我們也可以活得好好的,活得開開心心的。
梭羅并不認為他的那段生活是值得效仿的,從他的文字中可見一斑:“其實我倒不強求別人采取我的生活方式,既因為在他熟練地掌握這種方式之前,我自己可能已經過上另一種生活,也因為我希望這世界上有盡可能多與眾不同的人;但我盼望每個人都能非常清醒地去發現和追求他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模仿他的父親,母親或者鄰居?!笨梢?,梭羅的本意是希望大家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我們當代大學生在學習梭羅的《瓦爾登湖》時,絕不可以只學表面,盲目模仿,一定要實事求是,因為我們根本就沒有獨居“瓦爾登湖畔”的能力和機會。當代大學生要想提高自身素質,不必也不應該與世隔絕,而應該在積極人世、服務社會的過程中修煉自我,這才是更高水平的修煉。所謂“小隱隱于野,中隱隱于市,大隱隱于朝”,外界對本心的干擾越大,人的素質就越能得到提升。倘若我們當代大學生能夠在喧囂的城市里守住本心,那么我們將戰無不勝。在《瓦爾登湖》的結尾,梭羅這樣寫道:“所有早晨只是時間的流逝,而不是真正的破曉。導致我們閉上雙眼的陽光,對我們來說就是黑暗。只有在我們醒著時,天才是真正的破曉。日出未必意味著光明。太陽也無非是一顆晨星而已。”事實證明,梭羅的文字的確有著發人深省的神秘力量,能夠讓當代大學生們清醒地活著,去追隨著他們內心的渴望,去成為獨一無二的人。
“外道內儒”的中國元素
林語堂曾經說過:“就其整個人生觀來說,梭羅在所有美國作家中最具中國情趣。作為中國人,我感到與梭羅心心相通?!?/p>
細看梭羅的一生,我們不難發現他的人生與中國古代的一位賢人極為相似,這個人就是中國古代圣賢孔子的弟子顏回。梭羅他終身未娶,生活儉樸,基本上做到了戒葷茹素,而且其言談舉止不落窠臼。而顏回的一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彼麄冞€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英年早逝,真是天妒英才啊。他們都追求一種“不求聞達于世,但求無愧于心”的人生境界。諸葛亮在《誡子書》中曾寫道:“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就是梭羅一生的寫照,同時也是道家所追求的境界。梭羅的思想似乎有著道家的心境。道家提倡自然無為,提倡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道家思想的特點是無所不容,無所不包,在哲學思想上呈現出永恒的價值與生命力。梭羅一生都在追求與自然的融合,這與道家“天人合一”的境界極為一致。知者樂水,上善若水,梭羅選擇在瓦爾登湖畔寫下這篇《瓦爾登湖》,而老子,莊子也經常在他們的作品中用水來表達他們的思想精髓。
儒家堅持“親親”、“尊尊”的立法原則,維護“禮治”,提倡“德治”,重視“仁治”。儒家提倡修身養性,反對盲目的、無原則性地追求物質享受,這在梭羅的文章中也有所體現:“我并不想浪費時間去謀取華美的地毯或者其他高級的家具,或者佳肴美食,或者希臘式、哥特式的房子。如果有人能夠不費吹灰之力就獲得這些東西,并且獲得后知道合理的使用它們,那么我也并不反對他們的追求?!笨鬃诱J為:“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孔子他注重精神追求和道德修養,梭羅在它的文章中也表達了相似的思想:“不必給我愛,不必給我錢,不必給我名譽,給我真理吧”。endprint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美國人,梭羅卻與中國的先哲們悟出了極其相似的人生哲理,梭羅的作品和人生經歷充分展現出外道內儒的中國色彩。這些人類所能共通和共享的美好人性啟示能夠幫助當代大學生審視現實,指導人生。否則,任由年華與歲月虛度,志向與愿望日漸消磨,天之驕子們也只會像枯枝落葉般一天天衰老下去,最終只能徒勞地悲傷并后悔。
當代大學生的一面鏡子
《舊唐書·魏徵傳》:“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币馑季褪莿e人的成敗得失可以作為自己的借鑒。作為大學生的我們完全可以從梭羅這樣的偉人身上汲取精華,取長補短,從而成為一名更加合格的大學生。通過閱讀梭羅的作品,我們可以發現,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大學應該從以下三方面人手。
首先,要做真正的自己。梭羅曾驕傲地宣稱:“每個人都是自己王國的國王,與這個王國相比,沙皇帝國也不過是一個卑微小國,猶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團。”梭羅還說:“公眾的看法對我們的影響,其實并沒有我們自己的看法那么大。人對自己的看法,決定或者影響著他的命運”。現如今,有很多大學生都不會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因為他們太在意別人的看法,老師的、父母的、朋友的,太多太多人的想法影響著他們的決定。并不是說這些人的意見都是的錯的,我們是應該聽取一些正確的,有益的意見,但這并不代表著我們一定要按照他們說的去做。愛默生曾經說過:“我們要用自己的雙腿去走路;我們要用自己的雙手去勞動;我們要說出自己的思想?!彼援斘覀冏鰶Q定的時候,我們應該靜下心來,聽一聽我們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我們應該相信自己,因為這是我們自己的人生,沒有任何人可以代替我們去活。我們應該相信自己做出的決定,即便最后我們真的失敗了,那又怎樣,至少我們活出了自我,而且又有誰能夠真正評判成功與否呢,只有我們自己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不是嗎?!
其次,要杜絕貪欲。在梭羅看來,“絕大多數奢侈品,以及許多所謂的生活的舒適,非但是多余的,而且還會妨礙人類的提升。說到奢侈和舒適,最聰明的人往往過著比窮人還要簡單和簡樸的生活。無論在中國、印度、波斯還是希臘,古代的哲學家都是身外財物比誰都少、內心財富比誰都多的人?!爆F在很多大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都出現了問題,他們一味地追求名牌,追求那些極為昂貴卻并不實用的東西,這些東西也許他們并不喜歡,不過為了滿足他們的虛榮心,他們寧愿昧著良心過日子。這些人只在意他們的外表是否光鮮亮麗,卻忘記了一個人的內心才是最需要花時間去塑造,完善的。我們當代大學生應該端正自己的生活態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這方面我們完全可以向梭羅學習,他通過自己兩年多的湖畔獨居生活,向我們證明,即使沒有很多錢,沒有豪華的住宅,沒有昂貴的衣服,沒有豐盛的大餐,我們也能夠活得好好地,每天開開心心,無憂無慮的。我們這些大學生自詡是文化人,可是我們卻被這花花世界迷了眼,慢慢地丟失了我們的原則和堅持,失去了底線和追求的我們又和野蠻人有什么區別呢。而且有的時候人就是這樣,總是貪得無厭,得到了白銀就想要黃金。貪婪似乎是人的天性。所以我們當代大學生目前要做的就是放正我們的心態,要學會知足常樂,要看清自己的內心,不要貪得無厭。
最后,要堅持不懈。梭羅說他的實驗讓他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如果人自信地朝著夢想的方向前進,努力去過上他事先設想的生活,他將會取得普通人想象不到的成功。到那個時候孤獨將不再是孤獨,貧窮將不再是貧窮,而軟弱也不再是軟弱。梭羅用他的親身經歷向我們證明了這樣一個道理,而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去相信并不為之努力呢?
參考文獻:
[1]亨利·戴維·梭羅.瓦爾登湖[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
[2]冒鍵.瓦爾登湖畔的圣賢:梭羅與孑L孟之道[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02(9).
[3]李潔.論梭羅與中國的關系[D].上海:復旦大學,2008.
[4]劉德松.靈與肉和諧的哲學思索——重讀梭羅的《瓦爾登湖》[J].長城,201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