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冰蕊,李彥琴,任雁
河北女子職業技術學院
從媒介素養入手做好大眾媒介人才教育
崔冰蕊,李彥琴,任雁
河北女子職業技術學院
從媒介素養角度分析我國媒介從業人員的主體狀況及成因,確定適合我國的媒介素養教育及普及途徑是跨學科培養復合型媒介人才;高校和媒介產業雙向聯動,培養實踐操作能力;注重媒介融合意識和技能培養等.
大眾媒介;人才;教育
現代社會,媒介不僅是公眾獲取知識、信息的重要手段,更是認知社會的有效手段,因而也成為能夠影響受眾世界觀、價值觀和人文素養的重要因素之一。面對信息時代的巨大變革,大眾媒介和高等教育應當共同肩負起媒介素養教育的重任,并為大眾傳媒領域做好人才儲備和培養工作。
媒介素養是指能夠正確、科學、有效享用大眾傳播資源,并可以充分利用媒介資源完善自我,參與社會進步。媒介素養主要涵蓋受眾媒介接觸動機、媒介資源使用的方法與態度、媒介資源利用的有效程度等方面。據學者魯賓分析,媒介素養有三個層面,即能力模式、知識模式和理解模式。據此,可以衍生出對于媒介素養較為科學的分析方法,即為受眾媒介認知、媒介接觸動機、媒介使用能力以及對待媒介態度。
(一)媒介接觸狀況
媒介是信息傳播的載體,當前媒介的發展呈多元化、數字化、一體化的趨勢。新媒體對傳統媒體形成巨大沖擊。目前,大學生接觸媒介的時間很長,但其媒介行為與社會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對于媒介從業者和教育者來說,絕不能簡單的規定傳統意義所認可的媒介接觸行為和規范,而應該在充分了解大學生媒介接觸行為的基礎上,對其進行積極的引導和干預。研究表明,媒介接觸對學生的成長是一種積極因素大于消極因素的活動,問題在于怎樣引導行為走向。
(二)媒介使用用途及目的調查
調查數據顯示,大學生對網絡的使用用途呈多樣化態勢。在涉及大學生使用網絡用途及目的的調查中,瀏覽新聞和查閱資料的比例高居榜首。這意味著大學生將通過網絡閱讀新聞、獲取最新信息以及查閱資料、掌握知識、解答疑惑作為了使用媒介的首要功能。同時,在網絡中進行影音、游戲、通訊社交等行為則成為了大學生課余生活的主要活動之一。筆者發現大學生接觸媒介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在接觸媒介過程中呈現出一種主動、積極地利用媒介資源的狀態。
(三)媒介使用的態度及狀態
同時,在研究中筆者也發現大學生具備主動獲取媒介信息的意識,但理解和分析媒介信息亟待加強。當代大學生大都具有一定的判斷力和自我價值標準體系,因此他們在媒介接觸上表現出了一定的媒介接收能力和使用能力。他們大多會主動選擇和接收對自己有用和感興趣的信息,渴望通過以網絡為代表的新型媒體接收最新信息進而感受社會的發展變化,以便更好的接觸社會、適應社會發展。但大多數大學生的媒介信息理解和分析能力,屬于媒介認知、使用的淺層次階段。在與媒體接觸上,大學生表現出自由、開放心態,他們對新興媒體接受能力快但,又并不抵制傳統媒體,能夠融合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立體式、多渠道地獲取信息。
(四)媒介接觸與使用的環境
當代大學生是在大眾媒介普及的環境中成長的一代。作為在電子媒介環境中長大的一代,90后大學生從小就養成了通過以電視、電腦為主的電子媒介接受信息的習慣。相對于閱讀長大的60后、70后而言,在電視機前面和電腦屏幕前面長大的“影像一代”、“網絡一代”的大學生,無論在生活方式、行為方式還是在思維方式上都與前代都有明顯的不同。
目前,大學生能夠自覺地使用媒介獲取信息,但不知道如何通過媒介正確、高效獲得自己所需要的內容。有些人在接觸媒介時并沒有具體的目標和計劃,有的人很長時間也沒有有效信息的收獲。他們具有一定的媒介信息選擇和使用能力,但篩選、理解和應用的能力有待加強。當他們面對媒介提供的海量信息時,基本上是按照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來決定是否接受,缺乏深入了解信息背景的自覺意識。
在以數字媒介為主的現代社會,對新媒介的依賴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的主要生活內容。年輕的大學生,必須在面對復雜的媒介環境和頗有感官吸引力的媒介技術的過程中,學會做出正確的取舍與選擇。因此,這種環境因素顯然要求我們對大學生的媒介行為進行理性引導與教育。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堅持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教育戰略,助推我國從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大國的轉變。在當代新媒體技術發展帶來的媒介融合的新形勢下,中國媒體人才培養應該走一條能力導向、素質為本的復合型人才培養之路。
(一)跨學科培養復合型媒介人才
從大眾傳媒行業人才需求來看,媒介從業人員要求凸顯“復合化”,不僅要懂業務、懂傳播,還要懂經營、懂政策。因此,高校方面首先要調整人才培養計劃,進行課程改革。人才培養方案的變革是讓學生具備跨學科的視野和思維,適應媒介復合型人才的工作需要。
同時,跨學科培養復合型媒介人才必須掌握更多領域的知識,才能發現和捕捉到更有價值的創新點,提供精辟、獨到的觀點。因此,大學生在校期間不僅僅要學習本專業課程,還要選修其它學科的專業課程。“跨專業”掌握知識和技能,才能適應未來的媒體工作需求與變化。課程改革的方向是注重必修課和選修課的“博”“專”結合。必修課應當貫徹大跨度學科交叉的理念,打破傳統的學科分野的局限,建立信息技術類、人文通識類和媒介傳播類三大模塊合理配置格局。
(二)注重媒介融合意識和技能培養
整合媒介資源,開展媒介融合是傳媒產業縮減成本,提高運營效益的重要手段,也是世界傳媒產業的發展趨勢。因此,培養適應媒介發展趨勢的人才,應從培養大學生的媒介融合意識和技能方面入手。
[1]李榮.徐小蘭.《中國媒體人才:打造素質為本的復合型培養之路》.光明日報,2010,(8)
[2]柴焰.劉佳.《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實施策略》.中國成人教育,2007,(20).
[3]楊金姝.王浩.于鵬.《媒體融合背景下高校大學生媒介使用狀況研究》.市場觀察,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