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卉(吉林省環境監測中心站,長春 130011)
大氣污染與酸雨防治的關系與對策
范 卉
(吉林省環境監測中心站,長春 130011)
摘 要:大氣污染對酸雨的形成有直接影響,本文從大氣污染與酸雨防治之間的關系入手,指出酸雨已經成為全球性環境問題,提出了大氣污染造成酸雨的幾種途徑。通過對我國近年來酸雨問題的調查,研究我國酸雨的主要成因、酸雨面積及未來的發展趨勢。結合我國大氣污染防治現狀,對酸雨防治工作提出相關對策,以期為我國酸雨防治工作盡綿薄之力。
關鍵詞:大氣污染;酸雨;防治;關系;對策
酸雨因其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巨大危害而有著“空中死神”之稱,在人類社會發展中正在產生著不容忽視的影響。酸雨的形成與人類社會工業化進程中大量的化石燃料燃燒、大量人口集中而不斷加速的城市化進程及人口劇增等因素緊密相關,正是在人類工業化進程中大量燃燒以煤炭和石油等為主體的化石燃料造成大量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排入大氣中,一旦遭遇雨雪天氣就會從大氣層降落,給自然界動植物、人類社會建筑物、日常生活帶來不容忽視的影響。
在當今社會,酸雨正日漸成為一種全球化的環境污染問題,世界各國幾乎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酸雨的危害。一般來說,酸雨指的是PH值小于5.6的降水,這種降水具有腐蝕性,能夠對暴露在大氣環境中接觸降水的物體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自1975年第一次國際酸性降水討論會在美國召開后,40年來酸雨已經成為公認的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環境污染問題。
在我國,酸雨的主要類型是硫酸型,也就是說中國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大氣中人為排放的二氧化硫緣故,因此探究我國酸雨的防治必須要與治理大氣污染特別是二氧化硫排放相結合。從整體來看,我國酸雨的危害東部強于西部,南方高于北方,這是與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在工業發展進程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硫緊密相關的。根據相關報道,我國南方地區已經成為了繼歐洲、美國之外的世界第三大酸沉降區,酸雨正在我國的國民生產生活中產生著不容忽視的消極影響,給我國工農業生產與人們日常生活帶來越來越嚴重的危害。
2.1 影響植物生長
酸雨在我國最突出的影響首先出現在影響植物生長方面。根據我國的野外植物生長調查研究,當一個地區的降水PH值長期小于4.5時,當地的植物會出現大量落葉、成片死亡等情況,這種影響對于馬尾松、華山松、冷杉等樹木的影響尤為突出。酸雨影響植物的生長主要是通過改變了植物生長所依附的土地實現的,酸性降水進入土壤后會改變土壤理化性質,造成土壤板結、營養質減少等問題,從而影響植物的根部吸收。同時酸雨還會直接作用于植物本身,從對植物枝葉的損害過程中破壞植物的形態結構,抑制植物的代謝功能,從而極大地增加了植物的死亡率。
2.2 影響土壤環境
酸雨對土壤環境的影響是深遠持久且范圍廣闊的,通過酸性降水對土壤的作用可以降低土壤PH值,造成土壤板結,加速土壤中礦物質元素的風化,從而降低土壤養分庫的營養質,最終造成土壤貧瘠,并由此給以土壤為基礎的一切生命帶來嚴峻挑戰。相關研究表明,酸雨能夠大幅度提高土壤中的氧化鐵活性,減少土壤團聚體中的膠結物質數量,很大程度上破壞土壤的穩定性,加速了土壤侵蝕。同時,不同性質的土壤對酸雨的反應是不同的,一般來說,堿性土壤對于酸雨的抵抗力較強。
2.3 影響動物生長與人類健康
酸雨作用于自然水體中會給水生生物帶來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加劇甚至造成魚類的死亡。同樣對于從受酸雨影響過的水體中攝取水或食物的其他鳥類、哺乳動物等來說,酸化的湖泊和溪流會使動物在飲食中中毒,極大程度地影響其健康。由于我國酸雨的主要成因是人為排放的二氧化硫,因而我國酸雨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也異常顯著。酸雨會刺激人的皮膚,造成各種皮膚問題,同時酸雨的有害成分還會給人體呼吸道帶來影響,誘發哮喘等呼吸道疾病。
除此之外,酸雨還會加速建筑材料的腐蝕,加快建筑物的損壞速度和損壞強度,給建筑物、橋梁等帶來嚴重損壞,既影響了我國的建筑物壽命,又會加劇一些人類文化遺產的腐蝕。
在我國開展酸雨防治工作必須要與治理大氣污染工作相結合,這是由我國大氣污染與酸雨問題的互動關系決定的。大氣污染物中的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正是造成我國硫酸型酸雨的主要成因,因此防止酸雨根本上就要控制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的排放。
3.1 優化能源結構
長期以來我國國民生產生活的主要燃料是煤炭、石油,這一現狀當前仍然沒有根本改變。加強酸雨問題防治就要不斷優化能源結構,提高我國能源結構中天然氣、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的比重,降低煤炭、石油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改進能源利用技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對于煤炭采取脫硫措施,提高煤炭的燃燒率,降低高硫煤的生產和使用,減少大氣中二氧化硫的排放。
3.2 完善植物凈化體系
眾所周知,植物對于凈化空氣、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等有著極為強大的功能,為提高空氣質量,凈化空氣中二氧化硫濃度可以不斷完善植物凈化體系。通過有計劃地開展植物凈化工作,發揮植物在凈化空氣中的作用,吸附二氧化硫,提升空氣質量,從而降低酸雨的發生概率。
3.3 健全工業二氧化硫排放制度
造成空氣中二氧化硫含量居高不下問題的主要成因是工業二氧化硫排放,因而工業生產對于我國酸雨的產生有著不容推卸的責任。通過建立健全工業二氧化硫的排放制度,加強工業生產中對二氧化硫污染的控制,大力推進清潔生產。對于二氧化硫排放問題突出的企業要加大懲罰力度,堅決抵制排放超標的工業鍋爐、窯爐投產,對于二氧化硫排放不達標且拒絕整改的企業要依法關停。
3.4 強化環境執法
我國《環境保護法》頒布以來對環境保護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據,但是在發展國民經濟的大潮流中環境保護問題很大程度上被人們有意忽視,因此推進我國大氣污染治理與酸雨防治必須要加強環境執法。在現有的《環境保護法》基礎上,健全地方性環保法規,加大對違法企業的懲處力度,提升環境保護的整體力度,從根本上改善我國環境質量,減少大氣中二氧化硫與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水平,從而為我國酸雨防治工作提供堅強助力。
參考文獻:
[1]孫紹清,郭麗梅.大氣污染與酸雨防治[J].天津化工,2008,10(10):14-17.
[2]牛建剛,牛荻濤,周浩爽.酸雨的危害及其防治綜述[J].災害學,2012,12(12):1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