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韶燕(河南省無線發射傳輸管理中心,鄭州 450002)
三網融合背景下有線電視業務的發展趨勢
張韶燕
(河南省無線發射傳輸管理中心,鄭州 450002)
摘 要:隨著三網融合的推進發展,我國現有的媒體格局、通信格局和信息化進程勢必被三網融合改變;但因各種因素的存在,三網融合中如何操作還需要慢慢探索和實踐,從技術、內容、業務和服務等多層面研究嘗試,以積累足夠的經驗找到正確道路。本文研究過程中,運用相關管理知識,借鑒了國外的技術特點并對我國有線電視業務當前所處位置進行了全面調研,剖析其運營現狀,客觀的對三網融合背景下我國有線的發展趨勢進行探討和研究,為發展戰略的制定提出建議。
關鍵詞:三網融合;有線電視;發展趨勢
1.1 國外有線電視發展
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和寬帶技術的應用,許多國家的廣播網絡,電信,互聯網在技術,服務,經營,管理,內容等各個方面都有整合的趨勢,全球有線電視產業發展迅速,逐漸從傳統的單一網絡運營開始向多業務邁進。像美國,英國有線電視的發展歷史悠久,以其良好的經濟,寬松的政策和有效的管理為依托,有線電視網絡和規模都發展的比較好,并已實現產業化,數字化以及融合化,欠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節目制作能力較弱,經濟上的貧困,管理制度上落后,有線電視目前只是簡單地信號傳輸和閉路電視功能。對待有線電視發展的問題上,不同國家的思路不同,認識也不同。美國是把有線電視當作經濟增長點,采取純商業化運作來發展;英、法等國則是為了增加電視信號的覆蓋范圍,用有線電視來補充和延伸無線和衛星信號的空白;加拿大、比利時這些國家有線電視業務地位比較重在文化傳播領域被作為國家主權的象征來建設。
1.2 國內有線電視發展和趨勢
有線電視業務是我國廣播電視傳媒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存在三十多年。如今,我國有線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用戶最多的廣播電視網絡,網絡覆蓋率已超96.95%、入戶率超過44%。我國有線在經歷了共用天線、有線電視大發展和有線數字電視三個階段后飛速發展,用戶也在逐年增長,已超過1.75億戶,有線電視收視費在2009年超過285億元人民幣。在構建政府和群眾之間的信息平臺,促進經濟發展和豐富人民文化生活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國有線行業發展趨勢。2003年,我國有線電視數字化按國家廣電網絡數字化整轉規劃和數字電視發展規劃開始推行,目前,我國有多于7286.9萬戶的有線數字電視用戶,其中有一大半的用戶開通了交互應用功能。根據調查得知數字電視用戶中,擁有中高等學歷的年輕人群所占比例最大。未來幾年,我國數字電視必將促進我國數字化、信息化建設,得到大的發展。
我國有線電視網絡覆蓋千家萬戶,有著資源豐富的用戶群體,在宣傳、內容、社會資源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發展雙向業務方面也具備一定基礎。但是,我國各地的有線網絡運營商不少仍守舊僵化、缺乏大局和合作意識,事業性痕跡重。各級各地網絡自成體系,互不連通,國家、省、地市和縣級傳輸網四級分割,無法形成全國性統一網絡,運營和利潤模式單一,這些都嚴重阻滯了有線電視行業的發展,阻礙了國家信息化目標的實現,也使有線電視運營商在今后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可能面臨被淘汰的危機。且三網融合,首先要真正實現有線電視數字化,完成數字化整轉,不僅需要投入大量資金購買硬件設備,而且更需要時間進行建設改造,這對于一直以政策性公益性為主肩負國家文化傳播喉舌任務的我國有線來講任務甚是艱巨。
2.1 全省一網
目前我國有線電視發展極不平衡,缺乏全國性可以統管全局的管理機構,地方縣市有線電視網絡運營商各自為政,無法形成統一的網絡化管理。三網融合是個全局性的系統進程,而我國的三網融合,停留在運營監管、網絡建設層面,業務層面是目前的主要突破口。但隨著有線電視數字化整轉完畢和新業務陸續實施,全國性的網絡整合、規模化運作和規范化的運營監管必將得到促進。
隨著三網融合工作的推進,我國各地許多小規模的有線電視運營商不斷被兼并重組、優化,通過合并、收購、持股等形式被整合,現有部分省份的廣電網絡整合已初見成效,甚至在向省外擴展,有13個省已形成了全省一網。同時,國家級有線電視網絡公司也正在積極籌備組建中,以實現全國統一管理、共享平臺、全程全網的網絡運營綜合體系。
2.2 全產業鏈運營
三網融合后,運營商節目內容的質量和信息資源豐富度將決定自己所獲得的市場份額,有線網絡運營商必須從單一網絡運營向綜合媒體服務轉變,從依靠網絡信息傳輸收費和播放業務收費為主轉向全業務的多功能服務。這樣,有線運營商的業務就擴大到多功能全業務,盡快、較多地占有電視用戶,最大化地利用和發揮現有的軟硬件優勢。一些有遠見的運營商已經開始通過各種方式整合上下游資源,來實現有線電視的全產業鏈運營。若再與數字機頂盒、光纖等硬件設施的生產商結成戰略聯盟,則會構成整個完整的產業鏈,資源集中優化,有利于有線網絡運營商向媒體全業務經營商“華麗轉身”。
2.3 全業務運營的新贏利模式
我國有線電視網絡開發全業務的條件已基本具備。90年代末,HFC(光纖電纜混合網絡系統)和MMDS(多路微波分配系統)是我國有線電視網絡系統中主要采用模式,而且HFC具有傳輸頻帶寬、容量大、成本低及交互性的特點,現HFC系統成為新建有線電視網絡多采用的模式。HFC的理論帶寬達4.9Gbit/S,隨著數字壓縮技術的發展,可實現幾百套數字電視節目在一條光纜上傳輸。傳輸載體和終端接收器的更新換代和技術發展,完全能實現在現有的數字電視網絡中進行音頻、視頻、數據和信息的全業務服務,大大拓展了業務范圍,使有線電視網絡成為互動的多功能媒體服務平臺,集公共傳播、文化娛樂、信息服務、互動溝通于一身,不僅單單只依靠物理網絡媒體做主營業務來進行盈利。同時,信號的傳輸方式和設備技術的發展更新,也為有線電視運營商開發新的業務提供了技術上的支持條件,為終端用戶的需求提供更豐富的服務模式。
2.4 政府主導推進
在有線電視數字化的進程中,處于發展前列的國家基本都是由政府推進為主,僅僅依靠市場選擇難以推動行業的快速發展。我國的有線電視數字化轉換也是在國家的支持下進行的,基本是由國家優惠政策給予一定的補貼用來鼓勵運營商,促使他們向數字化進程轉型。在我國有線數字電視的發展很具特色:首先需要維護國家信息安全和行政公益的需求,其次是為了滿足信息和娛樂的需求;在網絡應用上使用許多自主研發的技術,以技術創新推動業務創新和商業化;逐步走向產業化,拉動上游和下游產業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我國有線電視將取決于政府的領導,國家投資和推動實現模擬向數字化的推動,從而實現了網絡具備一體化和規模化的三網融合。
2.5 競爭轉競合
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光通信技術,軟件技術和TCP / IP協議一致的廣泛應用,融合勢不可擋,競爭開始從從網絡渠道、終端向內容和服務質量轉變。在競爭中,電信,互聯網和有線電視運營商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越來越注重降低成本,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整合自己的網絡,節目,信息,業務和其他資源,共同開拓市場。競合比純粹的競爭更勝一籌,合作才能發展實現雙贏,但前提是要確保所有運營商的利潤分配。為了共同的利益,各方都走到一起,他們的利益可以在同一時間得到保證,為長時間的順利合作奠定好的基礎。
2.6 產業化逐步推進,市場競爭促發展
結合我國的特點建立有線電視產業鏈,在市場競爭中促進產業化是一個必然的趨勢。早期在政府逐漸護送下有線電視開始向數字化、集成化邁進,但隨著市場的發展和經濟不斷的轉型,廣播電視行業長期事業化的路徑將會逐步進行改革。產業化的成熟,使有線電視的文化意識形態市場逐步有步驟的開放,打破政府壟斷和國家保護機制吸引外部資本進入領域,為有線電視產業的發展融入血液。從長遠來看,盡可能在三網融合的最初幾年占有市場和資源對行業發展的未來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有線電視用戶客戶基數非常大,這在我們宣傳我們的模擬電視數字化以及未來的三網融合發展雙向業務在社會資源上極具優勢。但是,我國各地的有線網絡運營商不少仍守舊僵化、缺乏大局和合作意識,事業性痕跡重。各級各地網絡自成體系,互不連通,國家、省、地市和縣級傳輸網四級分割,無法形成全國性統一網絡,運營和利潤模式單一,這些都嚴重阻滯了有線電視行業的發展,阻礙了國家信息化目標的實現,更使得有線電視的運營商在面對競爭時候處于可能被淘汰出市場的危險境地,三網融合,有線電視數字化首先是基礎,完成數字化整轉,不僅需要投入大量資金購買硬件設備,而且更需要時間進行建設改造,這對于一直以政策性公益性為主肩負國家文化傳播喉舌任務的我國有線來講任務甚是艱巨。
參考文獻:
[1]徐玉.國外三網融合業務的發展策略分析[J].電信技術,2010(10).
[2]呂建杰.中國有線電視行業應對“三網融合”的戰略選擇[J].中國有線電視,2007(05).
[3]周宏仁.三網融合不等于三網合一[J]. 中國信息界,2006(22).
[4]史敬.基于三網融合視角的我國有線電視發展戰略[J].廣播電視信息,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