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對外經貿學院 張凱
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的中小商業銀行發展戰略構建
遼寧對外經貿學院 張凱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尤其是網絡通訊技術和電子商務技術的發展,使人們的生活及工作方式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金融領域在應用互聯網技術之后,新的產品及技術不斷地出現,促使社會各界越來越關注互聯網金融。中小商業銀行在此背景下積極地應對互聯網金融帶來的沖擊,并利用其所帶來的契機構建科學的發展戰略,促進自身的發展。本文在闡述互聯網金融市場優勢的基礎上,分析了互聯網金融給中小商業銀行帶來的沖擊,并探討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中小商業銀行的優勢和劣勢,最終提出了發展戰略。
互聯網金融 中小商業銀行 發展戰略
近年來,中小商業銀行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由于規模小、資金少、盈利模式單一等因素的影響,中小商業銀行的發展能力和競爭能力還比較差,尤其是互聯網金融不斷地向金融市場滲入,中小商業銀行更是要積極地應對商業模式變革,制定完善的發展策略,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步,獲得自身長遠的發展。
在互聯網技術的作用下,原有的信息傳遞方式、信息接收及制造過程發生了變化,信息生產者與使用者之間距離縮短,平等的共享信息。金融市場在應用互聯網技術之后,逐步地形成互聯網金融,從優勢方面來看,互聯網金融市場主要具備三個方面的優勢:第一,開放性。傳輸信息時,互聯網本身就具有開放性的優勢,因此,互聯網金融同樣具有開放性的優勢,傳統的金融市場中,各種金融產品之間存在一定的限制性,但互聯網金融將這種限制打破,在同一個金融平臺中,各個金融產品之間能夠比較快速地實現轉移,資源共享,同時,消費者與金融機構之間的界限被打破,消費者在購買金融產品時,通過互聯網即可完成;第二,平等性。傳統的金融市場中,壟斷現象比較嚴重,而互聯網金融的平等性使壟斷局面被打破,主要原因是互聯網金融中,很大一部分信息屬于共享性消息,信息不對稱得到了有效地緩解;第三,差異化。在互聯網金融市場中,無論金融產品和服務在何地,都可以滿足客戶的需求,而且對于客戶異質化的需求,同樣能夠滿足,這種差異化的優勢促使互聯網金融吸引越來越多的客戶資源。
2.1P2P借貸模式帶來的沖擊
P2P借貸模式是在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借貸模式,所謂P2P借貸,是指點對點借貸,當前,人人貸、有利網為主要的P2P借貸平臺。作為一種新型的借貸模式,P2P具有傳統借貸模式所不具備的優點,而且即使是個人小額的貸款需求,P2P借貸平臺依然能滿足客戶的需求,具體說來,P2P借貸平臺具有低資金準入門檻、借款手續便利、資金融通效率高的優點[1]。中小商業銀行借貸模式為信貸業務,資金安全性非常高,借款人的信用風險并不需要貸款方來承擔;具有比較強的流動性,一個資金供給方可能會對應多個資金需求方,而且當供給方急需資金時,放棄部分利息之后,即可將資金從中小商業銀行中取出;客戶的信用等級比較高。但中小商業銀行的信貸業務也存在收益低、門檻高、成本高的缺點。P2P借貸模式產生之后,中小商業銀行的信貸業務受到比較大的沖擊,一些小額資金需求的借款者在銀行貸款時難度比較大,而在P2P借貸平臺中,可以有效地實現貸款,致使中小商業銀行失去了比較多的客戶及潛在客戶。
2.2 支付方式帶來的沖擊
在網絡電子商務及信息技術發展的過程中,第三方支付公司應運而生,最初,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主要功能是在電子商務企業和銀行之間擔任擔保人的角色,現如今,第三方支付公司不僅是擔保人,更是成為一種新的支付手段。第三方支付平臺具有交易成本低、賬戶信息相對安全、交易風險控制性強、管理簡潔高效、數據挖掘便利的優點[2]。近年來,在互聯網的作用下,中小商業銀行也開通了網銀轉賬支付的業務,主要功能是轉賬、理財、結算、查詢等,網銀轉賬的支付安全性比較高,保存的信息真實,但在支付時,復雜性比較高。第三方支付平臺出現后,中小商業銀行的網銀轉賬支付受到較大的沖擊,在資金吸收方面,除了銀行之外,還可以吸收其他來源的資金,由此,使得銀行低成本活期存款的總數減少。用戶在第三方支付公司注冊成功之后,無論是PC端,亦或是手機端,均可以實現轉賬、匯款、訂票、繳費等,而商業銀行的網銀轉賬支付比較繁瑣,因此,越來越多的用戶傾向于第三方支付公司。
3.1優勢
近年來,中小商業銀行的發展勢頭比較好,在總資產方面,逐年的上升,促使銀行的實力不斷提高,而銀行在金融市場中的地位也變得越來越穩定。目前,基礎設施建設得越來越完善,IT基礎架構已經建設得比較完善,物理網點也遍布全國各地。在中小商業銀行繁榮發展的過程中,其所具備的信譽度逐漸升高,而且處于平穩的增長態勢中,部分金融業務和渠道仍然控制在銀行手中。互聯網金融與之相比,總資產實力尚不及商業銀行。中小商業銀行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積累了比較多的客戶資源,而且高端優質的客戶資源也比較多,此外,銀行的網上銀行業發展得比較好,吸引越來越多的客戶。在風險控制方面,中小商業銀行已經建設了比較完善的控制體系,提升風險管理水平。
3.2劣勢
由興起到迅猛發展,互聯網金融僅僅用了幾年的時間,因此,在相關經驗、總資產、市場規模方面,尚無法與中小商業銀行相比擬,而且互聯網金融的風險性非常高,短期時間內,并不會對中小商業銀行造成嚴重的影響,也正是因為如此,很大一部分中小商業銀行的領導并未充分地重視互聯網金融帶來的沖擊,從而導致中小商業銀行出于被動地位[3]。資金的穩定和安全是銀行辦理各項業務的出發點,因此,銀行的業務流程非常繁瑣,而且僵化性非常嚴重,客戶辦理金融業務時,需要花費比較長的時間,而互聯網金融在業務辦理流程方面非常簡便,縮短了客戶大量的等待時間,因此,繁瑣的業務流程成為中小商業銀行發展中的一大劣勢。銀行的理財產品門檻比較高,導致部分有理財需求的客戶無法在銀行中滿足需求,轉而投向互聯網金融中。
3.3機遇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不斷發展,相應的法律建設也不斷的完善,從而促使互聯網金融的經營不斷地向著規范化、合理化的方向發展,進而有效地保證金融市場秩序穩定,保證中小商業銀行與互聯網金融之間的競爭為良性競爭,法律法規及政策的不斷完善為中小商業銀行發展提供良好的契機。此外,在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過程中,盡管中小商業銀行的發展受到一定的沖擊,但如果二者之間能夠建立合作的關系,那么對銀行來說,將會獲得良好的發展。
3.4挑戰
中小商業銀行在發展的過程中,價值實現的方式為穩健、安全、低成本,而在互聯網金融中,價值實現的方式為快捷、便利、體驗[4]。近年來,金融市場的參與者越來越平民化、普及化,在價值訴求方面,更傾向于選擇互聯網金融來實現,導致銀行價值的實現方式遇到挑戰。對于具有融資需求的客戶來說,商業銀行起著中介性的作用,但由于信息不對稱的影響,交易成本比較高,但互聯網金融信息共享性的優勢突出,交易成本低,吸引了大量的融資者,弱化了銀行的中介角色,與此同時,銀行的某些業務正在被互聯網金融蠶食。
4.1總體戰略
在中小商業銀行發展的過程中,互聯網金融所帶來的挑戰無可回避,銀行還應主動、積極地應對,將自身的發展與互聯網金融相融合,拓寬盈利渠道。在短期內的未來,金融市場的開放性及自由性將會變得更強,金融領域的競爭將會變得越來越激烈,中小商業銀行必須要對經營模式做出轉變,在轉變的過程中,銀行必須要正視互聯網金融,化挑戰為機遇,促進轉型的快速實現[5]。產品與服務的創新是中小商業銀行發展過程中的必然選擇,在進行創新時,銀行應當逐步地提升產品與服務的個性化特征,從而滿足客戶的需求。
4.2客戶戰略
客戶是中小商業銀行生存與發展的基礎,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銀行要制定科學的客戶戰略,在保留現有客戶資源的基礎上吸引更多的客戶資源。對于個人客戶,銀行應在充分結合互聯網金融優勢的基礎上,創新客戶服務,促使提供的金融服務變得更加全面,保留現有的客戶資源,在個人客戶戰略中,核心元素為“家庭”,依照“家庭”對客戶進行細分,提供優質的、全面的金融服務,拓展新的客戶群,有些個人客戶對互聯網金融、手機銀行等業務還不熟悉,銀行應加強與客戶之間的互動,通過宣傳和引導,增加個人客戶的了解,提升客戶對銀行服務的滿意程度[6];對于中小企業、小微企業客戶,在細分的基礎上為客戶提供適當的理財產品,滿足客戶的需求,并依據企業的特點提供金融服務,增強客戶的體驗。
4.3業務戰略
業務戰略的制定需要依據具體的目標客戶群來制定,銀行在制定業務戰略時,應充分地參照互聯網金融的要求,對自身的業務進行優化。對于自身的內部資源和外部資源,中小商業銀行應重新進行再整合,建立新的價值體系,在價值實現方面,要重視互聯網金融的基礎性作用,促進實現價值的渠道多元化。接著對傳統的業務流程進行優化,以客戶為中心,簡化流程,縮短客戶等待的時間,促使用戶獲得良好的服務體驗[7]。在現有金融產品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并以組合的方式推出新型的金融產品,從而吸引更多的客戶資源,促進銀行的發展。
4.4戰略支撐措施
發展戰略制定完成之后,還需要完善的支撐措施來保證發展戰略的實施。首先,中小商業銀行應對自身的治理結構和組織架構進行完善,正確的認識互聯網金融,在科學理念的指導下治理企業;其次對營銷模式進行創新,充分利用互聯網金融及信息技術的優勢對營銷模式進行創新,從而實現銀行的可持續發展;再次是提高防控信息技術風險的能力,建立起完善的信息技術風險控制體系,在此基礎上,充分挖掘信息技術,促使自身風險控制能力的提升,降低財務風險;最后是加強互聯網金融人才的培養,促使人才既具備互聯網金融方面的知識,還具備金融投資和管理的技能。
在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過程中,中小商業銀行的發展受到一定的沖擊,中小商業銀行應積極地應對這種沖擊,化危機為機遇,在充分利用互聯網金融優勢的基礎上制定科學的發展戰略,促進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1] 趙清輝.互聯網金融對中國商業銀行的影響探究[J].河北學刊,2015(01).
[2] 陸岷峰,虞鵬飛.互聯網金融:商業銀行轉型戰略的創新驅動力[J].南都學壇,2015(03).
[3] 翟永會.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商業銀行的融合發展路徑——基于競爭優勢的分析[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3).
[4] 陸岷峰,陸順,汪祖剛.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商業銀行“跨界”戰略研究——基于互聯網金融在商業銀行轉型升級中的運用[J].金融理論與教學,2015(03).
[5] 洪娟.互聯網金融浪潮下的商業銀行競爭策略研究[J].武漢金融,2014(03).
[6] 本刊記者.互聯網時代的金融創新與銀行變革——訪交通銀行董事長牛錫明[J].新金融,2013(07).
[7] 郭品,沈悅.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風險承擔的影響:理論解讀與實證檢驗[J].財貿經濟,2015(10).
F830.33
A
2096-0298(2015)10(c)-05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