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南山學院商學院 劉星光
智慧旅游帶動旅游產業發展探析
煙臺南山學院商學院 劉星光
摘要:本文采用文獻研究法和實地調查法,分析了國內智慧旅游的發展現狀。文中分析了智慧旅游發展存在的問題,比如人才短缺、發展定位模糊、信息資源利用率低、部門間缺乏溝通等問題,并提出了創新人才培養、找準發展定位、整合資源模式、提高資源利用率、構建溝通協調機制等對策,這對推動智慧旅游快速合理的發展,促進旅游產業的信息化和智慧化,帶動旅游行業的大發展具有一定的意義。
關鍵詞:智慧旅游 發展現狀 發展建議
當下,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便捷的終端上網設備層出不窮,在大網絡時代的背景下,旅游業正在經歷又一次的變革,智慧旅游時代正在悄然來臨。智慧旅游作為一種全新的旅游發展理念與模型,目前還處于一個起步探索階段。就目前旅行市場發展的狀況來看,智慧旅游將會以極快的速度發展。2014年,僅國內旅游人數就高達36億人次,獲得了超過3萬億元的旅游收入;預計在2015年,國內旅游人數將逾越40億,總收入將會接近4萬億元。將來旅游收入的60%~80%將會經過網絡支付,規模將在每年1萬億以上,可見智慧旅游的前景光明,市場潛力巨大,所以發展智慧旅游是行業的必然選擇。
雖然智慧旅游是近幾年旅游界發展的熱詞,但是智慧旅游的普及度并不是很高,大眾對于智慧旅游的理解大都還停留在宣傳口號上,很少去了解智慧旅游的內涵,缺乏對智慧旅游的發展的關注。
自2010年江蘇省鎮江市在國內首次突破性的提出“智慧旅游”概念以來,國內就刮起了建設智慧旅游的風暴,國內其他城市也都相繼提出了智慧旅游建設方案。
2011年國家旅游局負責人邵琪偉申明:全國將致力用大概十年的工夫,使得旅游企業銷售活動整體信息化。在目前嶄露頭角的世界旅游大國致力把旅游企業發展成為信息含量高、信息量豐厚的新型服務業,逐漸成為依靠信息技術的“智慧旅游”。
截至到現在,全國范圍內已經有62個省市(19個省+43個市)聲明要開發智慧旅游的方案,浙江省、福建省、北京市、上海市等省市已經頒布了具體的規劃。近年來,智慧景區和智慧酒店也相應的得到了極大的推動發展,代表景區有:峨眉山、九寨溝、中山陵等在內的24個景區,代表酒店是杭州黃龍酒店,它是中國第一家智慧酒店。
雖然我國智慧旅游發展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從智慧旅游的現狀來看,缺點也不容忽視,頂層設計不足,高層方面存在問題。
3.1缺乏系統的理論研究
眾所周知,我國智慧旅游的開展時間比較晚,現在仍然處于一個起步的階段,在中國知網上查詢到的相關的智慧旅游研究文獻僅百余篇,并且集中在探討智慧旅游的概念等基礎層面上,缺乏對高層建筑的研究。
這說明對智慧旅游的研究嚴重缺乏相關的理論研究,理論基礎很薄弱。
同時,社會對于旅游信息化人才的培養還很匱乏,但是各旅游相關企業對于高素質旅游信息化人才的需求量卻日益增大。一直以來,旅游高校在對旅游專業學生的培養方式上,理論多于實踐,導致學生畢業后不能及時進入社會工作角色;并且現代智慧旅游企業需要的不僅僅是具有旅游理論知識的學生,而是需要全面的人才,因為現代智慧旅游涉及的范圍很廣。
例如制作景區常用的LED燈廣告宣傳,不僅需要旅游理論知識做基礎,還需要文案制作、設計、美工等多方面的知識。所以應當加大力度培養全面的智慧旅游專業人才。
3.2發展目標不明確且定位模糊
智慧旅游發展到今天,在全國已然形成熱潮,在熱潮之下難免多少有一些沖動與盲目,有急功近利之嫌。目前能夠應用智慧旅游的旅游企業很多:景區、旅行社、酒店等都是智慧旅游外延的一部分,但其對于發展的目標不明確,主次輕重沒有分清。發展智慧旅游的目的說到底還是應該為了廣大的旅游者,而普通大眾對于智慧旅游的理解可能還是僅限于用手機上的移動APP輔助旅游。
在眾多的智慧旅游產品中,部分產品過于簡單不能提供全面的信息,部分產品又比較復雜難以使用,還有的一些比較易于上手使用的產品但需要另付費,這對于智慧旅游的發展都存在一定的弊端。這些狀況說明,目前對于智慧旅游還沒有一個很合適的定位,眾多的智慧旅游產品都存在定位不準的現象。
3.3信息技術資源雜亂且利用率低
現代信息技術對于智慧旅游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科技創新日新月異的情況下,每時每刻都會產生很多新的應用技術平臺,對于這些新的應用技術平臺我們不可能每一個都拿來做試驗,所以如何找到一個能夠經得住考驗的應用技術平臺成為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并且旅游信息的不足之處在于旅游信息隨意散布,且不完整不全面有的甚至更新緩慢。對于旅游者來說,在紛亂的信息中快速的找到為自己所用的旅游信息也并非易事。
3.4相關部門缺乏溝通和配合的機制
智慧旅游的建設不是僅依靠某個或某幾個企業和部門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各個主體之間要有一個行之有效的溝通機制,相互配合,共同推動。但是在目前的情況下,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政府部門之間、企業與游客之間都存在著溝通難,配合少的問題,這個問題如果不能妥善的解決處理好,將會成為智慧旅游發展的桎梏。
4.1優化人才培養
4.1.1夯實理論基礎
中國的智慧旅游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理論基礎知識薄弱的問題,因此各地在發展智慧旅游時,首先應當加強對理論知識的研究,相關的行業專家應當樹立榜樣作用,主動帶頭,不定期地舉辦關于智慧旅游主題的研討會,相互交流促進,認真夯實理論基礎,切實指導智慧旅游往一個科學合理的方向發展,才能夠有效地避免盲目跟風、認識不足、徒有其表等問題,提高發展效率。
4.1.2注重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因為智慧旅游是一個新興的事物,所以我們在培養智慧旅游人才的同時不能墨守成規,一成不變,應當轉變思想,拓展培養人才思路。對于現有的人才應該繼續給予培養支持,出國進修,不斷深造。對于潛在的一些智慧旅游人才,應給予學習發展的平臺和機會,多多參與智慧旅游課題的研究建設,多實踐多學習。同時還應當加強與信息產業技術部門,旅游產業研究部門等的合作。多方合作,共同培養創新型智慧旅游人才,為發展智慧旅游打好基礎。
4.1.3注重應用技術型高端人才培養
智慧旅游產業的開發和運營需要涉及多方面的綜合知識,對人才的要求非常高,針對目前應用技術型人才匱乏的狀況,我們可以依托高等院校強大的教育資源和國內智慧旅游行業領軍企業合作,鼓勵智慧旅游行業企業以多種方式參與智慧旅游人才的培養。
4.2明確發展目標
4.2.1緊跟市場需求
智慧旅游能夠快速發展主要是由于市場有需求,有需要相關企業才會有相應的鼓勵,這是市場決定性作用的表現。促進智慧旅游發展的目的是迎合旅游者各種各樣的個性需求,智慧旅游能不能成功也是由旅游消費者的真實感受來決定的,因此一定要以市場需求為主要方向,第一時間了解市場需求變化,逐漸創新發展,抓住旅游市場的需求,才可以開發出符合市場銷路的智慧旅游產品。
4.2.2準確評估定位
基于智慧旅游在中國發展的狀況,首先要準確地評估和定位好智慧旅游,智慧旅游發展說到底還是為了服務大眾,應當定位于大眾旅游,讓外出旅游的人都能享受到智慧旅游發展帶來的福利。結合整個旅游政策大環境來看,智慧旅游發展的目標也應當是服務于旅游者、旅游企業、旅游行政管理部門的,發展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滿意的現代服務業。
4.3提高資源利用率
4.3.1創新整合資源模式
資源整合是一種系統論思維方式,資源整合的目的是優化資源配置,達到最大化的效益。信息化是智慧旅游的重中之重,就目前的發展程度而言,景區包括門票、導覽以及其他配套設施服務都可以采用信息化服務。電子門票,電子導覽,這樣都可以節約相當一部分的資源。智慧旅游的發展不應墨守成規,要積極尋找機會,拓展構建合作平臺。不能死守傳統經營模式,要努力發展線上線下相互結合的模式,充分利用現代社會的新媒體作為宣傳媒介,如現今應用較多的微博、微信、網絡視頻等。現代旅行社可以開通官方微博、微信,將旅行社的一些優惠信息發布到公眾平臺上,給予使用手機訂單的旅游者一定的折扣,不定期開展網上集贊優惠活動,掃描微信二維碼關注微信平臺送優惠活動,鼓勵大眾更多地使用線上預訂;還可以發布熱門旅游地的旅游攻略,從而讓旅行社的公眾平臺得到更多的關注,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宣傳效應。
4.3.2完善配套設施建設
智慧旅游的配套即是對智慧旅游進行標準化、規范化、法律化的建設,積極完善現階段智慧旅游發展的不足之處,設置一個考核評價體系標準,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度。從第一個智慧旅游平臺出現到今天,目前已有數以萬計的智慧旅游平臺,每一個平臺上每天都會產生數千條旅游咨詢、旅游研究報告、旅游研究文獻等,這就要求國家相關部門出臺保護智慧旅游產權的法律法規,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保護相關專家學者的成果,能夠激勵提高專家學者的積極性。因此保護智慧旅游知識產權對智慧旅游的發展也是至關重要的。
4.3.3優化產業結構
旅游產業作為朝陽行業,發展前景廣闊;而智慧旅游作為一個新興的旅游發展模型,應當更好地與旅游產業相結合,優化旅游產業結構。智慧旅游通過物聯網、互聯網等新興技術將吃住行游購娛旅游六要素同旅游者緊密聯系在一起,相關旅游主管部門應該系統地將本地區所有的旅游信息網站科學管理,建立一個統一集中的服務管理平臺,能夠讓外地旅游者及時有效地查閱到相關旅游所必要的信息,讓旅行簡單方便。
4.4建立健全溝通協調機制
4.4.1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
在智慧旅游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參與建設,在政府的統籌規劃之下,相互各部門各企業之間要有一個有效的溝通機制,能夠保證各方力量在一個平臺上保持溝通,盡量減少跨部門的溝通。鼓勵各種形式的溝通方式,如QQ、郵件等;處理問題實現“24小時解決機制”,重大問題不超過三天給予答復處理。
4.4.2建立有效的合作機制
智慧旅游目標的實現絕非一朝一夕之力能夠實現,因此各個企業部門之間也應當加強交流與合作,定期舉行相關主題的討論會,解決工作中遇到的難題,相互促進可持續發展。各部門之間要分工明確、加強配合,做到精細化管理,出現問題多交流溝通,每天工作結束報備一天中工作所遇到的難題,相互討論研究。
4.4.3建立有效的激勵制度
加強對相關智慧旅游企業部門的管理,統一好各方的意見。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要廣泛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客觀公正地處理出現的各種問題,防止出現評判不公的情況;建立完善的獎懲制度,得到各方的認可。這樣才能提高凝聚力和戰斗力,才能更好地促進智慧旅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利寧.智慧旅游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06).
[2]聶學東.對數字旅游、虛擬旅游及智慧旅游的辨析研究[J].經濟論壇,2013(02).
[3]秦良娟.旅游云時代的旅游公共信息服務[J].旅游學刊,2012(02).
中圖分類號:F59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5)09(c)-142-04
作者簡介:劉星光(1986-),女,煙臺南山學院助教,碩士,主要從事旅游文化與策劃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