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
[摘要]近年來,高職院校十分重視職業發展課程的建設,旨在提高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和就業能力等。本文以四川財經職業學院為例,對大一所開設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通過問卷調查進行效果分析,并指出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改進措施,為更有效地開展職業生涯教育提供了依據。
[關鍵詞]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效果分析;就業指導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5)10-0011-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10-053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教育部辦公廳2007年12月印發的《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教高廳[2007]7號)的通知中指出:“把此課程(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明確列入教學計劃。從2008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開設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并作為公共課納入教學計劃,貫穿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整個培養過程。對于強調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院校來講,尤其要重視大學生職業發展課程的建設,將大學生職業發展課程納入必修課程,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課程管理。以四川財經職業學院為例,學院實施課程改革,將《大學生職業職業發展與就來指導課程》分為兩個階段,在大一上學期開設《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在大二下學期開設《大學生就業指導》,經過幾年建設,該課程的建設發展日漸成熟。筆者對2013級學生2069名進行了問卷調查,參與問卷調查的學生1546人,占全年級的74.72%。現將調查結果統計如下:
一、新生生涯規劃現狀分析
盡管大學生在入校前填報志愿,在一定程度上對專業有所了解,但是,調查發現,在進入大學前,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不了解的占83%。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并不強,以四川財經職業學院2013級學生為例,在進人大學前,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不了解的占36%,只是聽說,但不知道具體內容的占47%,有一定了解的占15%,了解的僅占2%。其中,84%的學生認為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非常重要。
二、效果分析
(一)增強了學生對自我的認知
自我探索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前提和基礎,在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中,涉及到學生對自我的探索和了解,包括性格、興趣、技能、價值觀,通過自我探索,學生對興趣、能力、性格、價值觀非常清楚的占17%,清楚的占67%,不太清楚的占14%,沒怎么想過的占2%。
(二)開始探索職業世界
職業世界探索是學生了解職業世界重要的一步,如職業的工作內容、工作地點,雇傭狀況、雇傭條件等,通過職業世界探索,可以進一步明確職業發展方向,彌補自己的短板與不足。在喜歡從事的職業方面,29%的學生對喜歡從事的職業非常清楚,并探索自己感興趣的職業。56%的學生清楚所喜歡從事的職業,只是還沒有行動,14%的學生試圖搞清楚,但不知道怎么辦;2%的學生表示不知道喜歡從事什么職業。
(三)開始對職業進行規劃
職業規劃包括短期、中期、長期規劃和人生規劃,通過職業生涯規劃,27%的學生有明確的遠期、中期和短期目標,52%的學生對職業有所規劃,但只有近期的規劃,并沒有長期規劃,2%的學生對于職業規劃只有一點想法,1%的學生表示還沒有想過。
(四)對學涯進行合理規劃
學涯規劃,是指大學生在校期間要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素質拓展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計劃路徑設計,是職業生涯規劃的起點和基礎。25%的學生在未來三至五年有明確的奮斗目標,并愿意付諸行動。56%的學生已經有較為明確的目標,只是在執行力上還有些欠缺;21%的學生只是對大學三年的目標有所了解,畢業的職業目標還不太清楚;1%的學生表示沒怎么想過。
(五)職業生涯規劃對人生有一定的幫助
經過一學期職業生涯規劃的學習,30%的學生認為對人生非常有幫助,56%的學生認為有幫助,12%的學生有一定幫助,1%的學生認為幫助并不明顯。其中,認為有幫助的占78%,其幫助體現在使自己的認知更加清晰,職業目標變得更加明確具體,大學學習生活更有計劃性。
三、所存在的問題
從調查結果來看,學校絕大部分學生能清晰地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通過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學習,增強了對自我的認知和職業世界的認知,在此基礎上,學生開始對職業生涯進行規劃,尤其是對學涯進行規劃與管理。但是在調查中,也發現一些問題。
(一)清楚喜歡的職業,但執行力不強
從調查結果來看,84%的學生清楚自己喜歡從事什么職業,了解自己的興趣和價值觀,清楚內心想法和追求,知道自己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這與90后的學生追求自我,崇高個性有關。但這種想法,僅僅停留在意識層面,很多學生并沒有付諸實際行動。這說明,職業生涯規劃在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執行能力方面還有一定缺失,亟待加強。
(二)對于職業世界需進一步探索
適合自己的職業,就是學生對性格和能力充分了解的情況基礎上,對職業世界進行探索,明白自己適合什么職業,從而實現人職匹配。調查發現,絕大部分學生對適合從事的職業還不大確定,這需要不斷加強對職業的認知和了解,通過各種途徑提高自己的就業能力,明晰自己適合的職業和發展方向。
(三)近期目標明確,但缺乏清晰長遠的發展目標
經過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學習,學生較了解自己的專業,對于大學生活的目標較為清晰,并開始著手計劃與實施。然而,對于中長期目標,不少學生表示并不明確。其主要原因在于學生對于未來的職業世界缺乏更深入的了解,對于職業的認知還僅僅停留在感性認知層面,對于行業的發展前景、職業的工作內容、發展路徑、工作環境等還需加一步探索,在此基礎上才能明確自己的中長期發展目標。endprint
四、改進措施
針對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中反映出來的問題,結合高職院校學生的實際,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以科學的方法規劃學業與職業生涯,解決學生在專業學習、職業發展方面的困惑,提高學生的行動力和就業能力,現提出如下措施:
(一)提高學生職業世界探索能力
職業探索行為是大學生出于職業發展而進行的、有助于個人了解自我和了解職業環境的具體行為或活動。大學生正處于職業探索的關鍵時期,通過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教學,學生初步意識到了職業探索的重要性。高職院校在課外實踐活動中,要采取各種措施引導、鼓勵、激勵學生去探索自己的職業興趣、職業價值觀,去了解職業信息,有目的,有計劃,有渠道地開展職業探索活動,提高職業探索能力。比如說.學生可以瀏覽招聘網站、參加生涯人物訪談、雙選會、人才招聘會、社會兼職、實習實踐等活動,來探索職業世界。
(二)建立全方位全過程職業生涯規劃指導體系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并不僅僅局限于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
絕不僅限于職業生涯規劃課堂內。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應該貫穿整個學涯階段,落實到每一個環節。大一階段是職業探索期,應讓學生進行自我和職業探索,樹立職業規劃意識,讓學生在專業探索的階段,通過互聯網、報刊雜志和訪談等渠道進一步了解這些職業。大二階段是職業定向期,學生根據自己發展意愿選定專業或主攻方向,注重學生專業技能的提高;積極參加學生會或社團工作,積極參加兼職工作,培養組織協調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和可遷移能力。大三階段是職業準備期,其主要目標是提升職業技能,在加強專業知識學習的同時,考取與職業目標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加強兼職、實習的職業針對性,積累職業實踐經驗,為就業打下基礎;學習求職技巧,學會制作簡歷、了解面試技巧和職場禮儀,積極參加招聘會,順利就業。
(三)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執行力
執行是個人完成任務的行為,也是達成職業目標的過程。部分高職學生底子薄,基礎差,自主學習意識不強,自律精神、自我控制能力差、執行力不足、執行力不強等問題。即使學生具備了良好的規劃意識和規劃能力,但因管理能力不強,執行力弱,往往使規劃流于形式。因此,學院應著力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尤其是學生的計劃、執行、檢查和再行動能力,時間管理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建立健全學業生涯規劃執行全程跟蹤指導與監控的組織體系和工作機制,營造“人人注重學業生涯規劃、人人踐行學業生涯規劃”和全體教職員工全員參與、齊抓共管的文化氛圍。
參考文獻:
[1]洪何露,新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的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以一個2012級新生群體為例[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2(12)。
[2]陳慧珍,苗素蓮.高職職業生涯教育的多維度分析與改進策略[J].廣州職業教育論壇,2012(12)。
[3]蘭亞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及其對策[J].中國青年研究,201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