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燕
安徽省桐城市龍眠中心小學四年級數學
新課程改革形勢下如何推進小學數學素質教育
張小燕
安徽省桐城市龍眠中心小學四年級數學
為了培養出符合新時代要求的理論知識和應用型人才,新課程改革蓬勃推展開來,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使得素質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得到提升,素質教育的開展不是只局限在文科性質的教學活動中,在數學教學中也同樣可以進行素質教育的滲透,為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小學數學逐漸從傳統教學觀念朝著新型教學觀念轉變,致力于學生在獲得數學知識的同時其素質的提升,本文將以新課程改革為教育背景,對推進小學數學素質教育的相關問題進行探討。
小學;數學;素質;教育
課堂教學主要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集中地,要進行素質教育離不開課堂中教師對學生的主觀培訓,學生是課堂知識學習的主體,在進行素質教育時,則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同時素質教育只能作為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一個輔助性教育內容,如何將素質教育合理的融入到小學數學課堂中是當前小學數學課堂致力于解決的重要問題。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以課堂主體的角色參與到知識學習中,每個學生的知識儲備、個人數學解題能力、對知識的理解接受能力不同,這就需要教師對不同素質的學生進行協調,對于在數學學習中存在困難的學生,教師應當予以更多的關注,多對學生進行鼓勵,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對于在數學學習具有天賦的學生,教師可以適當的予以指導和點撥,幫助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更進一步,教師要對學生懷有包容的心態,耐心的解答每一位學生的問題,也可以形成互幫互助小組,讓數學學習較出色的學生幫助帶動數學學習困難的學生,密切同學之間的友好關系,使學生能夠感受到學習環境中的關心和幫助,用寬松和諧、互幫互助的氛圍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賦予他們敢于提問、敢于發言的素質。
在小學數學學習階段,學生們更多的是直接接觸現成的公理定論,做題的時候也是按照例題的模式生搬硬套,在學生的概念中,數學的學習只需要完全遵守公理定論,雖然課本上給出的公理定論具有嚴謹性,也更加的系統,但這種從書本上獲得的知識只能是間接經驗,使學生自身的思維被局限,在解題時完全依靠定理定論而不知變通,這是傳統數學教學中的弊端,這種過于重視結果和理論性知識的學習、忽視解題思路和思考問題的角度的教學模式給學生的創新性學習帶來了困難,并且對于知識不能一次性掌握,即使將知識記憶下來也屬于死記硬背的范疇,而要推行素質教育就要適當的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改進。
為了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效率,教師可以適當改變學生通過書本獲取間接經驗的學習方式,通過完善分析、歸納等思維方法,將其轉化為直接經驗,例如教師在講解毫米和厘米之間的轉化時,不能只單純地告訴學生1厘米等于10毫米,教師可以在告訴學生這個固定的轉化時,先讓學生觀察學習專用的直尺,讓學生自己數一厘米的范圍內有多少小豎線,當學生得出10條小豎線后,再進行單位之間轉化的講解,學生就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將書本中的知識進行現實的還原,使學生能夠真切感受數學理論知識在實際中是如何運用的,學生通過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動態過程對公理定論等進行驗證,形成特定的解題思路,就能夠認識到思維拓展的意義,真正了解到公理定論是如何得出的,從而從根本上掌握知識,內化成為屬于自己的知識,不需要死記硬背就能夠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形成科學的數學思維,從數學的角度看待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
數學教學的對象是全體學生,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特點,對數學知識的吸收能力不同,教師要因材施教,將全體學生按照數學素質的高低進行分類,有針對性的對學生實施數學學習方法的點撥和思維啟發,使學生能夠在沒有教師參與的情況下,自主進行有效的學習,真正的掌握學習的主動權。要深入的推進數學素質教育,可以將數學教學劃分為整體教學和個別教學兩個部分,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合理安排課堂的教學時間,將教師面向整體學生進行知識講解的時間縮減,將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使學生能夠及時對講解的知識進行理解消化,在掌握教師講解的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的思考,多做練習題進行知識的鞏固,在此期間,教師要耐心的為學生存疑的部分進行解答,重在講解解題的方法,鼓勵學生之間針對不懂的進行交流、對已經解答的問題進行其他方法的深入解析。教師在解答時也要采取“特殊情況特殊對待”的策略,面對數學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可以從基礎性方法開始講解,重在幫助他們回憶、鞏固所學的知識,強調復習例題的重要性,使學生從中獲得解題經驗;對于數學學習成績突出的學生,教師可以稍微進行點撥,并進行思路相較而言更加復雜但解題方式更加簡單的方法,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能夠將不同層次的知識融會貫通,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素質。
在小學數學中,包含很多知識點都是領先于世界的,例如圓周率,鑒于此類數學知識與古代中國優秀文化的相關性較大,教師在進行該類知識的講解時,可以適當的培養學生的民族榮譽感和愛國主義思想。在教材的例題中有很多是從局部解題,而從局部考慮問題有時會使思路陷入僵局,為此教師可以以教材為例,引導學生從整體上考慮問題,化局部為整體,培養學生從整體上考慮問題的能力,將數學學習拓展到哲學思想的培養中,使其與新課程改革所提倡的教學觀念更加貼合。
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還不成熟,要進行素質教育,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中另辟蹊徑,轉變教學方法,更新教學理論,將素質教育滲透到知識理論教學中,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素質培養,真正將學生的數學素質教育落實到實處。
[1]陳秀珠.淺論小學數學素質教育及其實施策略[J].考試周刊.2013(27)
[2]孫慶穎.小學生數學素質教育的思考[J].才智.2012(07)
[3]許白寧.深刻理解新課改全面推進小學數學素質教育[J].才智.20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