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赫
呼倫貝爾學院
新時期高校大學生黨員黨課教育創新探析
布赫
呼倫貝爾學院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我國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在取得世界矚目的成就之時,我國人們的思想也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大學生黨員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高校的黨課教育必須要與時俱進,要“以人為本”,不斷對傳統的教育內容和模式進行改革創新,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因此,必須要對高校大學生黨員的黨課教育進行必要改革,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潮流。
新時期;高校;大學生黨員;黨課;教育創新
大學生黨員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是祖國未來的希望,是實現“中國夢”的主要力量。大學生黨員是否信仰馬克思主義,對社會主義事業的未來是否充滿信心,這不僅僅決定了大學生未來的發展,還關系到祖國的發展與未來。因此,本文作為呼倫貝爾學院高教研究室高等教育科學研究課題的階段性成果,對新時期高校大學生黨課教育進行了深入分析,努力改革陳舊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與時俱進,不斷提升高校黨課教育的實效性。
1、黨課教育創新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需要
黨課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主要內容,是人文社會科學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更加是青年大學生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教育。黨課教育可以使大學生了解我們黨的發展歷程與國家建立的艱苦過程,可以幫助大學生建立正確的思想方向。黨課能夠幫助大學生合理建構人文社會科學與自己所學學科的知識結構,能夠使學生視野更加開闊,知識更加豐富,從而更好地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為將來走上工作崗位奠定堅實的基礎。
2、黨課教育創新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需要
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中對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方面的要求做了詳細要求,他指出,“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貫徹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以堅定理想信念為重點加強思想建設,以造就高素質黨員、干部隊伍為重點加強組織建設”。[1]這就給我們在新形勢下進行的黨課教育指明了方向和提出了新要求。新世紀新時期,我們既有良好的發展機遇,也會有種種挑戰,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們就要對以往不合時宜的東西進行改革創新,使其更好地適應新時期形勢的發展。我們必須要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黨課進行不斷的改革創新,使其適應新時期的形勢發展。這也是我們黨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的必然要求。
3、黨課教育創新是黨的思想路線精髓的具體體現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思想路線要求我們在工作中要一切從實際出發,要理論聯系實際,努力在實踐中檢驗真理。黨的思想路線是我們黨制定一切重大方針、政策的根本,是我們黨的建設的基礎。就高校黨課這方面來說,怎樣才能將黨課與社會主義建設偉大實踐相結合?怎樣使黨課變得生動有趣?怎樣才能使學生更好地接受黨課內容?這些都是黨課教育工作者要思考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黨課工作者在改革創新過程中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這個原則,不斷求真務實、與時俱進,不斷推進黨課教育的改革和創新,這樣才會使黨課教育不落伍,不停滯。因此,黨課教育創新是黨的思想路線精髓的體現。[2]
1、“民主”理念
對于當今整個社會而言,民主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最基本的價值目標,民主對于社會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社會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民主也是社會主義的主要原則,是黨的建設的主要準則。發揚黨內民主是我們黨進行建設的主要方向。理所當然,高線的黨課創新也必須要遵循“民主”的思想理念。在高校的黨課教育過程中,教育人員與大學生都是平等的,大學生一般主體意識比較強,思想也比較成熟,思想素質都比較高。[3]因此,在高校的黨校教育中,不可以繼續以往過去的灌輸式教育方式,要將大學生放在與教育者同等的地位,教育者要時刻關注、關心大學生,要愛護大學生,才能受到大學生的愛戴,從而為黨課教育的實施創造良好的條件。
2、“以人為本”理念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是社會中現實的人,因此,要在唯物史觀中始終堅持人本觀。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也要堅持人是事業建設的主體,社會主義的最終目標就是為了全體人民,造福于全體人民。所以,高校黨課教育也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黨課教育的對象是大學生,是人不是物,要在教育過程中更突出人的主體地位。在高校黨課教育中,要堅持“以人為本”就要認識和把握大學生的本質,積極滿足和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與信仰,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把這個當作高校黨課創新的關鍵。與此同時,要努力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不斷實現大學生的價值,從而推動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3、“與時俱進”理念
我們黨把與時俱進確立為黨的思想路線的主要內容,與時俱進要求人們要富有創造性,努力改革以往的因循守舊思想,不斷改革教條主義和本本主義,不斷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只有這樣,才能擺脫陳舊思想的藩籬,開拓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性實踐的新天地。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大力推進理論創新,不斷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這十幾年來,我們黨的理論創新做的十分好。高校的黨課教育也要堅持“與時俱進”理念,不斷根據新時期形勢的變化而不斷改革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4]使黨課更加有趣,更容易被接受,從而增強高校黨校教育的實效性。
1、教學形式過于嚴肅刻板
高校黨課教育的目的在于不斷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積極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起共產主義信心,將馬克思主義信仰作為自己的追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并堅信中國社會主義事業必將成功。當前的高校黨課在教授黨課內容過程中,往往是將大學生當做灌輸對象,不能把正確的理論傳達給大學生。對于大學生來說,往往上黨課僅僅是入黨的必經之路,是一項政治性任務,一般來說并不是自己的主動行為。[5]與此同時,對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師來說,也都是老老實實按照高校給的教學任務來進行講授,并不敢越雷池半步,這樣照本宣科地講授不能吸引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造成教授課堂氣氛沉悶,教師往往也是過于死板、嚴肅刻板,教學質量一點都不好。
2、教學方法過于生硬僵化
絕大部分的高校都是采取大課的方式以大將作的方式進行的,大部分都是教師在臺上講,大學生在臺下被動聽。一般都是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的教授,而大學生通常在講臺下昏昏入睡。這樣極其陳舊的“填鴨式”教學方式怎么可以適應新時期的形勢發展需求呢?在陳舊的教學方式下,根本不可能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跟不要去說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了。因此,往往造成授課者與聽課者脫節,黨課很難被學生接受。
3、教學內容過于千篇一律
我國高校的黨課授課內容往往都是集中在黨的性質、黨的作風、黨的制度、黨的章程、黨的宗旨、黨的指導思想、黨的任務以及教導大學生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這些在書本上和網絡上隨時都可以查閱,也通常被大學生很早就熟知,因此,當前高校的黨課教育授課內容很僵化、很陳舊,不能適應當代大學生的需求。[6]只有高校黨課教師將這些理論部分都融合到時事當中,與時俱進,才能增加黨課的教學實效性。
1、深化黨課教育理念
要深化高校黨課教育理念,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做起:首先,要強化政治意識。在高校的黨課教育中,要使其區別于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對于入黨積極分子來說,更要接受時事很強的政治意識教育,在當下就是要接受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更加注重黨性的教育與政治意識的教育。教育工作者也要站在的歷史的高度來分析和認識問題,要堅定自己的政治立場,有鮮明的政治觀點,敢于于各種西方錯誤思潮相斗爭,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其次,還要有針對性。高校黨課教育不僅僅要向入黨積極分子宣講黨的基本理論,還要與時俱進,準確把握時代脈搏,不斷宣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要在了解學生的前提下,努力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7]再次,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統一。高校黨課教育過程中,除了理論創新以外,還要加強實踐創新。要讓大學生走出校門,走入社會,了解社會,教育和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獨立解決事情的能力。促使當代“90后”大學生進一步看到當代中國的偉大成果和自身的不足,以便增強自身的社會責任感,更好地投身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去。
2、創新黨課教育內容
首先,高校黨課教育要突出政治性。當前高校黨課教育主要是通過教育,使“90后”大學生樹立起馬克思主義信仰,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成為青年學生的精神支柱,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成為大學生的人生目標,更好地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其次,黨課教育內容要突出時代性。高校的黨課教育內容僅僅跟隨中國政治形勢的發展,要充分體現時代的發展要求,要不斷將黨的最新理論成果與授課內容相結合,不斷給黨課內容注入新鮮活力,使黨課始終充滿生機和活力。再次,黨課教育要突出針對性。高校的黨課必須要緊密結合國際形勢發展變化和實際情況,不斷調整授課內容,必須用具有說服力的教育內容來進行授課。[8]此外,教育內容要緊貼中國社會發展實際。更好地反映當代中國發展形勢。除此之外,黨課教育內容要根據青年學生的心理特點不斷進行調整,不斷增強大學生的吸引力,教師授課時要重視和追求內容的真實性,以便學生更好地認識世界。
3、改革黨課教育形式
首先,黨課教育形式要與時俱進,不斷嘗試新的授課方式。比如說要不斷嘗試將微型黨課引入高校黨課教育中,改變傳統的講座式授課方式,變大為小,積極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性,更好地發揮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不斷增加高校黨課教育的實效性。其次,黨課教育要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要積極組織學生外出參觀、深入社會,參加社會實踐生活,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來認知社會,感悟社會,才能更加真實地接受課堂上學習到的理論知識,更加自覺地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更好地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中。
綜上,高校要通過對黨課教育進行不斷的改革創新,才能克服陳舊教育模式的影響,更好的實現黨員教育的實效性,從而直觀地充實了理論學習和社會生活的黨課教育。
[1]趙紅.高校黨校黨課內容改革創新研究[J].延邊黨校學報, 2010(03).
[2]胡移山,孫旭東,黃月,郭占東.遼寧省青年大學生黨課教育現狀調查分析與對策[J].現代教育管理,2010(08).
[3]姜冬樂.傳統黨課與微型黨課相結合的路徑探析[J].遼寧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5(01).
[4]汪風易.融美育于大學生黨課教育之中[J].前沿,2013(04).
[5]田國勝,王永萍,姜勇.大學生入黨自我教育機制課程化[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5).
[6]黃宗平.多媒體教育技術在黨課教學中的應用[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01).
[7]吳江萍.高校學生黨課教學方法新論[J].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02).
[8]盧斌.大學生黨課網絡化教學改革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3(05).
呼倫貝爾學院高等教育科學研究立項《探究黨課教育新模式》
布赫(1981-),男,呼倫貝爾人,呼倫貝爾學院招生就業處助理研究員,本科,碩士學位,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