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清
包鋼實驗二小
怎樣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
劉玉清
包鋼實驗二小
目前我國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著工作,這個工作的重點就是對于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提出了新要求,要采用科學高效的教學方法來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以及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促進課堂教學的健康發展,并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發展。這篇文章便是立足于新課改的基礎上,淺談對小學數學教學的一些認識和建議。
小學數學;新課改;教學方法;教學質量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小學教育越來越重視對教學質量的提高,以及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小學數學教育當然也在朝著這一方向努力。然而,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小學數學的教學依然存在很多問題。就我校的小學數學教學而言,情況也不容樂觀。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就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難題。下面,我結合自己多年作為老師的經驗,提出對解決這個問題的一些建議。
多年來,我國的小學教育多是強調老師在課堂中應發揮主導作用,從而相當程度的忽視了學生一直扮演者學習主體的角色。學生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尤其自身的特點和興趣傾向,這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工作時,除了一味講解課本知識的同時,要尊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創造性,積極發現學生的優勢和興趣所在,并加以培養,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形成一種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這種關系的形成有助于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以及師生關系,并能使學生的潛力得以發揮,提升其綜合素質。
現在我們所討論的教學質量問題,在一般人心中總是與學生考試成績相掛鉤。如果學生的總體考試成績越好,則說明這個老師的教學方法越好,教學質量越高,反之亦然。這種評價標準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國現在應試教育的扭曲局面。教育的本質并不是為了使學生得到更高的分數,而是提升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如思維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等,并使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經受教育之后,學生應該獲得更好的立足社會,走向生存與發展,實現自己價值的能力。當然,考試成績本身就是學生學習能力以及獲取知識的一種體現,但這決不能代表所有,只有當所教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得到提高,才可以說其教學質量有了提高。
教育工作是師生雙方情感互動的過程,其獨特性就表現在其過程中有了情感的滲透。學生作為教學工作的對象,是有著獨立意識以及思維能力的人。因此,感情的投入在教學工作中成為了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是決定教學質量的關鍵。就目前的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現狀來看,則大體可以分為兩種不同的課堂教學模式。有的老師不僅在教學時自己投入激情與情感,而且也帶動了學生的學習情緒,課堂氛圍輕松愉快,在師生的互動交流與輕松問答中,學生既掌握了知識,也體驗到了主動學習的樂趣。而另一些老師在教學中,由于自己未能投入感情,只是呆板講授基礎知識,學生也顯得死氣沉沉,不能主動去接受新知識。教師是否能在教學中正確投入情感和引導學生情緒對課堂教學效果的影響顯然是巨大的。這要求,教師對課本內容要了如指掌,熟記于心,并且自己對其有獨到的理解,其對學生的特點、秉性也有大致了解,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各方面因素,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切的科學都源于生活,數學自然不例外。我們在進行數學教學時要結合生活實踐來進行,這可以使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培養其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其學好數學的信心。教師除了教給學生基礎的數學知識,還應注意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探索數學,并能用數學知識解釋和解決生活中常遇到的一些現象和問題。這種具有實踐性的數學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以努力:首先,要將教學的內容進行生活化處理,即在進行理論教學時,要聯系客觀生活,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其次,布置的作業要具有生活性,也即我們常說的知識運用型題目。培養學生主動使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常見的問題的意識。最后,在教學語言方面也應進行適當的生活化處理。語言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交際功能,教師應靈活運用語言,將其與學生的個性特點與興趣愛好相聯系,與所學的數學知識相結合,提高語言的生動性,生活性。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意志力還相當的薄弱,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主動地學習。而解決這一問題的可行方案便是培養他們對數學的興趣。只要他們對數學產生興趣,便會主動去認識、了解甚至研究其規律,達到主動學習的效果。那么,如何去培養學生的興趣呢?首先,就教師來說,教師應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在進行教學時,將學生視為一個具有獨立意識的活生生的人,注意觀察其個性特點以及興趣優勢等并加以開發。要將其作為一個交流對象而不僅僅是接收對象,形成一種平等的師生關系。此外,教師在進行教學工作時還要注意運用情感的力量,達到以情育人的效果。此外,教師還要注重將數學與生活實踐相聯系,使學生輕松理解并掌握數學知識。只有做到這些,才能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而學生的學習興趣無疑是他們學習、探索數學的最佳保證。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發掘,教師的教學質量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這里所說的課堂留白時間,即教師不要把整節課都用來講課,而是可留下一小部分讓學生完成家庭作業。很多教師都認為這是一種時間的浪費,是教師不負責任的表現,殊不知這樣做可以大大提高作業的完成效率。我們前面已經討論過,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并沒有很強的自控能力。所以如果讓他在課后完成大量作業,其作業的完成效果必然不太好。相較而言,課堂留白的教學方法則有以下幾方面的好處:一是學生由于占有的是課堂學習時間,并且剛剛接受過新知識,可以認真并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來完成作業。二是,當學生遇到不會的問題可以及時請教老師,及時發現自己的薄弱之處并加以彌補。三是對于教師而言,學生的作業情況便是對其這堂課教學效果的最好檢測,也可以幫助教師及時發現自己在教學上的疏漏之處并加以補足。總之,適當的留白時間,對師生雙方都有很大的好處,可以被小學課堂普遍引進使用。
以上所述便是本人結合自己多年教學經驗所談的一些看法和建議。希望我們教師能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充分注意到這些問題,并加以改進來提升自己的教學質量。
[1]吳慶飛.如何培養“聽”的能力[J].廣西教育,2010年13期
[2]周運起.淺談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轉變[J].學周刊,2012年08期
[3]楊海鵬.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法改革探討[J].新課程學習(下),2013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