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佳樺
【摘 要】眾所周知,技校學生的培養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符合企業生產需要。隨著生產力的迅速發展和先進制造業的日新月異,傳統的技工教學體系已經有些不適應當前社會對人才的培養需求。在反復的探索和實踐中,工學一體化的教學模式誕生了。
【關鍵詞】技工教育;工學一體化;計算機組裝與維護
《計算機組裝與維護》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主要培養學生計算機組裝、系統設置、軟件安裝、測試、維護及系統優化、常見故障診斷與處理的職業能力,從而達到國家“微型計算機安裝與調試維修工”高級工職業資格能力。《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的特點決定其適合工學一體化的教學模式。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理論教學和實訓教學是分開的,容易導致理論和實踐相脫節;而工學一體化是把“學習”和“做工”融合為一體的教學模式,實現“做中學,做中教,做學教”,很好的把理論學習和動手實踐融合在一起。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材內容相對滯后,并沒有和最新生產技術接軌;課程體系的設計也很少真正和行業需求對接;而工學一體化,是一種以校企合作為依托,以職業崗位分析為基礎,以工作項目為導向,以工學結合為模式,重視教學過程的職業性,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教學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更適合工廠和行業的實際需求。
一、《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工學一體化教學平臺的搭建
《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工學一體化的實施需要一個專業的平臺,這個平臺主要由硬件資源和軟件資源兩大塊構成。
在硬件方面,首先要給學生打造一個工學一體化教室,這個教室即是學習理論的教室,又是學習操作技能的實驗室,更是實踐鍛煉的生產車間。這個教室也就是工作室、車間、廠房,它除了需要一些傳統的教學設備,還需要專業生產設備,真正可以實現生產投入的設備。這個教室既在教學,也在生產,真正使學習和工作相融合,讓學生真正投入到真實的工作環境中。
軟件方面,最重要的就是師資隊伍。首先,工學一體化的教學模式要求授課老師除了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外,還要有熟練的操作能力,同時還需要具有一定的行業工作經驗。其次,在工學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下教材的制訂、課程體系的設計也是尤為重要。在工學一體化模式下,教學的開展必須以職業崗位分析為基礎,以工作項目為導向,以工學結合為模式;所以在設計課程體系的時候應該堅持以崗位工作過程為導向進行課程體系開發、以課程模塊確定課程設置,以崗位技能確定培養方案,使理論、實踐、生產相互融合。
二、《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工學一體化課程的實施
1.教學目標的定位
國務院在關于《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指出“我國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應以培養社會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專業技能的熟練勞動者和各種實用人才為主。”以此培養目標為指導的技校教學目標必然要求培養大量具有實際動手能力、操作能力的生產、服務、經營等專門技能人才。《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專業的學生,要達到國家“微型計算機安裝與調試維修工”高級工職業資格能力,必須具備計算機組裝、系統設置、軟件安裝、測試、維護及系統優化、常見故障診斷與處理等職業能力。計算機設備的更新日新月異,為了學生真正適應社會、行業的需求,學生未來就業的崗位能力分析變得至關重要。《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工學一體化教學目標的定位要與行業不斷變化的需求相結合,需要定期邀請行業的專家對授課過程進行把脈,實現教學目標與不斷更新的行業需求相對接。
2.教學方案的設計
好的教學設計可以為教學活動提供科學的行動綱領,使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為了使工學一體化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進行并達到最佳效果,必須對課程內容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其中需要重點考慮的是根據教學情境的需要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教學策略,采用有效的教學手段,進行有效的工作項目設計、評價方案設計。工學一體化的核心特征是理論學習與工作生產相結合,學生通過對技術(或服務)工作任務、過程和環境所進行的整體化感悟和反思,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學習的統一。根據學生未來的崗位工作過程,制訂相符的工作項目,是教學設計成功與否的先決條件。確定了工作項目后,就是圍繞項目,設計教學過程,選擇教學方法,創建教學情境;把行業崗位的工作過程等化為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的內容就是是工作,通過工作實現學習,最終達到學習和工作一體化。
3.注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采用形式單調理論講授和較為簡單的操作演示,在這樣的模式下,教師單方面輸出信息,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難免受到影響。在工學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中必須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在工學一體化的教學設計中,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解放學生的思想,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獨立自主的完成工作任務;而老師在這個過程中則負責為學生提供咨詢和引導。學生獨立設計解決方案、自主選擇工作方法。
三、《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工學一體化工作任務的制訂
1.教學過程采用工作任務的模式
工學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的課程結構,它的過程特點是教師和學生通過共同完成一個“完整”的工作任務,并在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進行教學活動。這種模式是任務驅動法的深化和發展。為了教學內容真正與行業技能和綜合職業能力對接,就要從實際工作領域中提煉一定數量的典型工作任務,將《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學習內容等效為微型計算機安裝與調試維修工典型工作任務。
2.工作任務模式的優點
(下轉第3頁)
(上接第2頁)
利用典型工作任務來實施教學任務,具有多方面的優點:1.以工作任務的模式實施教學,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學習,有利于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提高;2.有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在完成工作任務中,學生可以獨立自主的設計工作實施方案,自主選擇勞動工具、工作方法;3.有利于學生職業素養的形成,在工學一體化的模式下,學生在貼近真實工作環境的情境中進行作業,讓學生更實質的接觸到行業工作環境,提升了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同時,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也提升了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協作的能力。
3.典型工作任務實例分析
《計算機組裝與維修》工學一體化工作任務是提煉自微型計算機安裝與調試維修工的日常典型工作。下面以一個典型工作任務作實例說明。
典型工作任務:臺式計算機組裝。
(1)工作情境描述:一位顧客來到XX電腦公司商務部,提出要組裝一批計算機,要求價格在5500以內,由于本批計算機將應用于圖片處理,故要求盡可能的提高顯示質量和圖片處理能力,同時確保整體性能。接到商務部分配的任務后,要求工程師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樣機的配置方案和樣機的組裝,以給客戶展示。
(2)知識要求:①熟悉計算機的基本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②熟悉流行的計算機組件的價格和性能。
(3)職業能力:①查閱技術說明書,獨立完成計算機的組裝并安裝操作系統,②熟練使用工具軟件對硬件進行測試,③能與客戶溝通,根據客戶需求列出配置單。
(4)任務完成過程:每4名學生組成一個工作小組,根據客戶需求,各小組討論得出配置方案并派代表演示他們的配置方案。確定好配置方案后,各小組自行選擇工具、計算機組件,完成計算機的組裝。最后,在組裝好的計算機上安裝操作系統和常用軟件,上臺展示任務成果。
(5)相互評價及教師點評。
與傳統的教學模式對比,采用工作任務的模式,更好的調動了學生的自主性,改變了以往學生對微機組件功能和參數死記硬背的局面;學生自主設計配置清單,更好的提高了學生的創造性;整個過程也更好的鍛煉到了學生的職業能力。
四、構建科學的考評評價體系
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具有兩大特點:一是突出職業技能訓練的主導地位,二是理論學習與職業技能訓練相結合。因此,工學一體化的考評評價體系,應該是以學生為主體的開放性、多元性的評價模式;應該以語言或文字描述評價結論,而不是以分數衡量;學生在設計好的情境自主地完成指定任務后,對彼此知識、技能和綜合職業能力進行綜合性評價;最后,老師對工作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綜合性點評。
五、結束語
雖然,工學一體化的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實施任重道遠,但是它符合時代的需求,是技工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趨勢,讓我們一起努力。
【參考文獻】
[1]龔少軍.“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報.2011(06)
[2]睢雪亮.淺談職業院校工學結合一體化教學[J].職業·中旬.2012(02)
[3]邵靜.高職計算機專業“工學結合的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3(05)
[4]葛長興.淺談中職院校計算機工學結合一體化教學實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12):117
(作者單位:廣東省粵東商貿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