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春坤
【摘 要】 面向二十一世紀飛速發展的信息技術和世界教育改革發展的趨勢。現代教學媒體的應用應服務于教學的整體改革,“多媒體教學”是一個新鮮的研究課題,在新課改課堂的教與學中還仍然存在著諸多不協調的行為,雖然研究的人甚多甚似,也仍然是教學改革活動的一個新挑戰。下面就在新課程改革下的“多媒體教學”中本人在物理教學過程中的幾點認識和做法做了點探索,來協調我今后的物理教學。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激發興趣;過程逼真;引導思維 ?協調教學
引言
“多媒體教學”及“多媒體教學”的必要性
多媒體教學是以電腦為核心,課件為內容,綜合運用電腦、錄音、錄像、投影等系統演繹內容,實現教學目的、突破教學難點的一種教學模式。多媒體在學校的重要作用之一是輔助教學。它所具有的動態展現和交互操作的優勢,很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而其“預處理”功能可增加課堂容量、提高教學效率;其多媒體的特性更可促進視聽結合,提高記憶率。與各種傳統教學手段相比,多媒體輔助教學以其獨特的優勢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中學物理是一門教給學生物質結構和運動規律、相互作用基礎知識的學科為多媒體輔助教學提供了最合適的用武之地。
把多媒體輔助教學與物理教學相結合,是物理教學中所面臨的重要任務:
一、利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現代著名的物理學家楊振寧說:“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些抽象的物理情景難以被學生想像,而這對學生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和規律又有重要作用。用多媒體制作的逼真貼切的物理模擬,它演示的物理過程等效于物理的真實過程。如:電流是電荷的定向移動,這種移動是疊加在電子無規則運動基礎上的定向移動;電子繞原子核高速旋轉;月亮繞著地球轉、地球繞著太陽轉;觸電的情景;核裂變的過程等。
通過多媒體虛擬實驗是輔助教學的重要功能之一。多媒體的虛擬實驗,準確、逼真(有動畫感),能夠較好地反映出物理現象變化的全過程。例如:在原子物理的教學過程中,講到查德威克發現中子,利用POWERPOINT作幻燈片,其中一片用母版制作,用黑顏色畫出化學元素釙、鈹以及石蠟,再在另一張幻燈片上用紅顏色畫出a粒子、中子、質子。如同:利用幻燈片,向學生展示了發現中子的過程,從而使學生比較容易掌握這一教學內容。
又如,學生在探究“凸透鏡的成像規律”的實驗中,為了說明物距的變化引起像距的變化和像大小的變化情況,學生通常借助于實驗幾個物距定點確定像距和像的大小。不能在短時間內完成主光軸上每一個定點的實驗問題,設置標記方法不夠靈活。而用多媒體來虛似演示“凸透鏡的成像規律”,解決了上述缺陷。在多媒體屏幕上虛似從遠處向凸透鏡光心移動的蠟燭,對應的每一個時刻像的位置容易從動態的過程尋找到成像規律,方便地設置每一個對應點的標記,并能成功地對應用照相機和幻燈機的物距像距的調節提供狀態的對比參照,說明了問題的實質。
由此可見,由于多媒體參與教學過程,可以使學生的認識沿著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思維的正確路線前進,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了認識的動力和能力使學生易學、易懂、易記,可以縮短對所學知識理解和掌握的時間,加速認識過程,使他們在同等時間內學得多些、快些、好些,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否合理地處理教材,也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其中如何突出教材重點、突破難點是至關重要。而多媒體教學手段就成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突出教材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的有效手段。
有些物理現象可以做實驗讓學生觀察,但是由于一些實驗條件不易控制,或存在某種干擾,使得學生對主要物理現象的觀察不甚詳細和明了,在課堂教學中,可先做物理實驗,再表演多媒體動畫,把主要現象盡可能清楚地表現出來,可謂錦上添花。如干冰的升華制造人造霧,我們的實驗條件不夠完善。多媒體很容易虛擬所需的實驗環境演示這個實驗的全過程,直觀地替代了真實的實驗,這在教學中能起到化解難點、突破重點的作用。
又如在直流電路中,學生遇到困難常常是不能看出電路的串聯并聯關系。如何培養學生的這種分析和想像能力呢?借助于多媒體動畫,使電路圖從難以辨別的方式漸變到容易識別的方式,就可以幫助學生掌握電路的結構特點。當學生將這種方法掌握熟練了,它將轉化為一種能力。
再如演示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物質時,利用多媒體的優勢,把實驗動畫有機地結合起來,既教學生學知識,又能培養其思維能力。
三、利用多媒體教學實現知識提煉、鞏固知識
這里所說的知識提煉是以多媒體特有的方式進行的知識的復習、鞏固、小結,能夠把物理規律集中表現出來。例如:透鏡成像是幾何光學中的重點內容,要求學生掌握透鏡成像的虛實、正倒、大小及物體移動時像的變化和移動的情況,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實驗法、作圖法、公式法學習這部分知識。作為這一單元的小結,多媒體演示物體沿主軸由遠及近向透鏡移動的過程中像的變化和運動,在學生有了實驗的戌認識和理性分析之后,給他們一個形象的連續的,鮮明的知識提煉,達到復習、鞏固的目的。
(下轉第36頁)
(上接第35頁)
多媒體教學并不是否認傳統教育方式,有時也可采用媒體組合教學。所謂媒體組合教學,是在班級授課形式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的需要,合理地選擇和應用現代教育媒體,繼承傳統教育媒體的有效成份,使兩者有機結合,各展所長,互為補充,構成教學信息傳授及反饋調節的優化教學媒體群,共同參與課堂教學的過程,達到教學過程的優化。初中物理“家庭電路中電流過大的原因”這一節中,有兩個實驗,一是演示短路造成電流過大的原因,另一個是總功率過大造成電流過大的原因。這兩個實驗就可采用圖象型媒體與實物型媒體組合的教學方法。我舉第一個實驗為例。
首先教師出示短路造成電流過大,導致保險絲熔斷的幻燈片。然后出示實物演示實驗器材,并做實驗,讓學生結合實物看清楚,電流過大,保險絲熔斷這一現象。
由于幻燈片善于表現客觀事物的圖像,可見度大,清晰度好,畫面停留的時間、放映的速度可由教師靈活控制,便于教師指導學生觀察和講解,但與實物型媒體相比,真實感、空間感、立體感較差。把兩者恰當地組合起來運用,就可以揚長避短,進一步鞏固學生的課堂知識。
四、利用多媒體教學實現因材施教
一般的教學手段不易實現雙向信息交流,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不易主動發揮。但利用計算機制作的習題課件可實現以學生為中心,教與學相結合的課堂結構模式,不但界面友好,而且信息反饋及時,通過人機對話,學生能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和靈活性,有力地促進智力開發和學習效率的提高;又由于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控制學習進度,還可實現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突出個性發展的素質教育的目的。
在教學中,教師只能面對大多數學生講課,“因材施教”僅是一個努力的方向,但是有了合適的多媒體輔助教學軟件,“因材施教“便可成為一個激動人心的事實。每個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復習內容和練習題,教師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給予個別指導,達到了較好效果。
五、結束語
多媒體的發展將為現代教育注入新的活力。面對21世紀教育技術革命的挑戰,人們應當把應用現代教育技術作為今后教育改革的基礎環節來抓。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應該轉變教育觀念,努力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大容量,大信息和高科技,全面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首屆全國中學多媒體教學校長觀摩研討會》.2006年12月
[2]肖祝生.關于物理課件設計的對話——對《中國多媒體教學學報》評刊活動的思考.2007年1月
[3]肖祝生.《物理課件內容的交互性初探》2007年2月
(作者單位: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