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玉賢
(河池市第三人民醫院產科,廣西547000)
護理干預對剖宮產術后尿潴留的影響研究
韋玉賢
(河池市第三人民醫院產科,廣西547000)
目的 探討護理干預在剖宮產術后尿潴留產婦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4年7~11月在該院產科接受腰麻加硬膜外聯合麻醉下行剖宮產手術分娩的80例產婦,將其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而研究組則針對性地給予綜合性護理干預措施,比較兩組產婦術后首次排尿情況、護理效果、膀胱功能恢復情況及滿意度。結果 術后研究組首次排尿情況、尿潴留發生情況、膀胱功能恢復良好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產婦的總滿意度為92.5%,對照組為67.6%,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性地給予綜合性護理干預措施對預治剖宮產術后尿潴留的應用價值較高,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
尿潴留; 剖宮產術; 護理; 孕婦
近年來,剖宮產術這種安全有效的方法在臨床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嬰兒存活率,保障了母親的生命安全,但隨之各種手術并發癥也不斷出現,而尿潴留就是剖宮產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剖宮產術后尿潴留是指產婦產后超過6 h不能排尿,但膀胱充分充盈而尿量大于600 mL或不能自行完全排盡而膀胱內殘余尿量大于或等于l00 mL[1]。剖宮產術后尿潴留給產婦帶來極大的痛苦,可造成產婦切口疼痛、尿路感染,影響子宮收縮,引起產后出血等,不利于產婦術后的恢復。因此要引起產科醫護人員的高度重視。本研究針對剖宮產術后的并發癥尿潴留進行綜合性的護理干預措施,取得一定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7~11月在本院產科接受腰麻加硬膜外聯合麻醉下行剖宮產術分娩的產婦8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0例。產婦年齡20~38歲,平均(27.8±4.3)歲;孕周37~40周,平均(37.8±3.2)周;妊娠次數1~4次,平均(2.3±1.5)次;生產次數1~3次,平均(1.9±1.2)次。根據剖宮產原因,30例產婦有妊娠高血壓綜合征,25例產婦的胎兒出現頭盆不對稱,14例產婦的胎兒出現臀先露,5例產婦為自愿,6例為其他原因。所有產婦均無心肺功能不全、肝腎功能不全等嚴重內科系統疾病病史,術前均無精神病史、泌尿系疾病史及家族史。兩組產婦年齡、產次、孕周、妊娠次數、術后下床活動時間、身體狀況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護理方法 所有行剖宮產術的產婦術前均予常規留置尿管,術后遵醫囑定時關閉尿管,若有2次尿意在膀胱充盈時即可拔除尿管。對照組產婦給予剖宮產圍術期常規護理,包括術前向產婦進行手術及病情介紹,指導產婦練習臥床排尿方法,術后按常規使用硬膜外自控止痛泵,鼓勵并輔助產婦積極翻身,遵醫囑實施常規留置導尿護理,同時進行熱敷、聽流水聲、溫水沖洗等常規誘導排尿方法,促進產婦排尿。研究組在此基礎上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1.2.1.1 術前健康教育 術前向將行剖宮產術的待產婦及家屬講解引起剖宮產尿潴留原因、危害及實施剖宮產術前和術后注意事項,并教會待產婦預防措施;同時,護理人員要及時了解和疏導待產婦產生的焦慮、緊張、恐懼等不良心理情緒,讓其以最佳狀態接受手術治療。指導產婦在術前進行床上排尿、排便,讓其適應臥床排便的方式。并說明術后順利排尿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使之能夠給予足夠重視,主動配合練習[2]。
1.2.1.2 術后導尿管管理 術前嚴格按照無菌操作行尿管插管,操作時要求動作輕柔、以免損傷尿道黏膜。術后護理人員應對導管進行常規護理,確保導尿管通暢。每天用0.2%聚維酮碘棉球擦洗尿道口及會陰部1~2次,預防逆行感染。術后24 h開始夾閉尿管,使膀胱充盈,當產婦有尿意時開放尿管,反復操作4~5次,可鍛煉產婦的膀胱功能及建立正常的排尿反射[3]。同時應盡可能早地拔除導尿管,以減少尿管對尿道的不良刺激,降低尿路感染的機會。拔管時機選擇膀胱充盈良好時,先關閉導尿管,待膀胱充盈時將導尿管緩慢拔出,并協助產婦立即排尿。
1.2.1.3 排尿試驗 排尿試驗用于評估產婦拔除尿管后的排尿能力。將生理鹽水注入產婦的膀胱,直至產婦有急于排尿感,若仍然無法排尿,則繼續觀察5~15 min,若能排尿且殘余尿量不超過100 mL,即可認為排尿試驗成功[4]。
1.2.1.4 排尿指導 囑產婦在拔除導尿管后的1 h內大量飲水,同時按壓宮底,以充盈膀胱,促進恢復膀胱功能。護理人員協助產婦起床并進行適當輕度活動,拔管后的2 h內,幫助其蹲位排尿,第1次排尿成功后,囑產婦適量多飲水,并在有尿意時自行起床排尿,如此反復,以鍛煉膀胱排尿功能,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1.2.1.5 排尿誘導 經上述護理干預措施后產婦仍難以自行排尿者,則需對其進行排尿誘導。根據臨床護理經驗,誘導排尿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1)條件反射法。產婦自然蹲于便盆上,用溫水緩緩沖洗會陰,同時讓其聽流水聲,以利用條件反射誘導產婦排尿。(2)體位姿勢調整。拔除尿管后,根據產婦的感覺舒適協助其調整體位和姿勢,例如協助產婦將上身抬高或坐起,有利于術后產婦排尿。(3)熱敷法。將暖水袋或熱毛巾置于產婦下腹部膀胱區20~30 min,使腹肌收縮,增加腹內壓,達到排尿的目的。此種方法對尿潴留時間較短、膀胱充盈不嚴重的產婦效果較好。(4)熱力熏蒸外陰法。產婦取半蹲位,將盛有80~100℃的水盆置于會陰下熏蒸外陰,利用蒸汽刺激尿道周圍神經感受器加速排尿。(5)藥物治療。可肌內注射0.5~1.0 mg新斯的明以增加膀胱平滑肌的興奮性,從而促進排尿。也可利用排便能反射性引起排尿的作用,給予肛塞開塞露,刺激腸壁收縮產生強烈的排便反應,使產婦在排便的同時順利排尿。(6)導尿。若經上述方法仍難以排尿者,應及時進行導尿,以防治膀胱過度充盈影響子宮收縮。
1.2.2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1.2.2.1 產婦術后首次自行排尿情況 觀察并記錄產婦術后首次自行排尿的時間、排尿量及首次排尿有尿意的情況。
1.2.2.2 療效評定標準[5]無尿潴留:術后不會出現尿潴留,自行排尿在拔除尿管后即可進行;Ⅰ級:拔管后2 h即可自行排尿,但需經過適當的心理暗示;Ⅱ級:呈現輕度排尿障礙,但可通過按摩、熱敷、聽流水聲等輔助措施,拔管后4 h內能使患者順利排尿;Ⅲ級:重新留置尿管,經輔助仍無法自行排尿。
1.2.2.3 膀胱恢復功能 膀胱功能恢復良好:排尿后,患者膀胱殘余尿量不超過50 mL;膀胱功能恢復一般:排尿后,患者膀胱殘余尿量在50~100 mL;膀胱功能恢復差:排尿后,患者膀胱殘余尿量超過100 mL。
1.2.2.4 患者滿意度 非常滿意:拔管2 h內患者自行排尿,無不適反應,身體很快得到恢復;滿意:患者在拔管4 h內能恢復自行排尿,稍有不適反應,身體較快得到恢復;一般:產婦自行排尿需要拔出尿管后8 h,且有較大不適反應,身體恢復較慢;不滿意:拔管12 h后仍未恢復自行排尿,不適反應大,身體恢復慢。總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產婦術后自行排尿情況比較 兩組產婦均在手術后24 h拔出導尿管,研究組拔除導尿管后產婦首次自行排尿時間、首次排尿量、首次排尿有尿意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術后自行排尿情況比較
2.2 兩組產婦護理效果評價比較 研究組無尿潴留發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而尿潴留發生情況也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護理效果評價比較[n(%)]
2.3 兩組產婦術后膀胱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研究組產婦膀胱功能恢復良好率(65.0%)顯著高于對照組(20.0%),膀胱功能恢復差率(10.0%)也較對照組(50.0%)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產婦術后膀胱功能恢復情況比較[n(%)]
2.4 兩組產婦對護理干預措施的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產婦護理總滿意度(92.5%)顯著高于對照組(67.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1 產后尿潴留發生的原因
3.1.1 藥物麻醉 剖宮產多采取硬膜外麻醉下實施手術,有研究表明,部分產婦麻醉后體內藥物代謝較為緩慢,引起排尿反射性障礙而造成尿潴留[6]。近年來術后多數產婦都使用鎮痛泵鎮痛,增強了對中樞神經的抑制,神經反射降低從而引起尿潴留的發生。
3.1.2 心理因素 剖宮產產婦術后排尿習慣的改變或因害羞而產生不適,術后環境、體位的變化及手術切口疼痛等,可導致產婦精神緊張,使膀胱緊張度和感受性下降,對排尿的恐懼心理[7]。
3.1.3 留置導尿管 剖宮產產婦在術前均需留置導尿管進行導尿,以保持膀胱的空虛狀態,但因此導致膀胱肌張力減低,排尿功能受損[8]。而剖宮產術后腹內壓驟降,膀胱容量增大,排尿敏感性降低,從而造成術后拔除導尿管后的尿潴留。
3.1.4 尿道黏膜因素 插入導尿管過程中,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尿道黏膜損傷。導尿過程中導尿管對尿道黏膜持續的機械性刺激,也可造成拔管后患者排尿疼痛,從而在心理上產生懼怕,影響自行排尿,導致尿潴留。
3.2 綜合護理措施在剖宮產術后尿潴留中的應用價值 隨著醫學的發展,護理模式的轉變,針對引起產后尿潴留的原因,在護理方面采取了及時有效的措施。綜合的護理措施應做好術前健康教育,同時注意拔尿管前后的護理干預,給予合理的術后誘導排尿如體位調整、熱敷法等,使產婦盡量早肛門排氣,并使其拔除尿管后能順利自行排尿,減少尿潴留的發生。本研究表明,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術后尿潴留的發生率較低,而膀胱功能恢復情況顯著較優,產婦的滿意度也較高。
綜上所述,針對性地給予綜合性護理干預措施對減少剖宮產術后尿潴留發生的應用價值較高,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
[1]王秀霞.順產后及剖宮產術后尿潴留的預防及護理[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3,23(3):1455-1456.
[2]任麗英.護理干預在剖宮產術后尿潴留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3,11(6):525-526.
[3]鐘琴.綜合護理在預防剖宮產術后腹脹和尿潴留的效果觀察[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34(12):1853-1854.
[4]晁鳳利.剖宮產術后尿潴留的預防及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2):338.
[5]谷利紅.早期護理干預預防剖宮產術后尿潴留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9):229-230.
[6]王志華,陳勇,歐陽碧山,等.剖腹產術后阿片類藥物單次硬膜外鎮痛對尿潴留的影響[J].海南醫學,2012,23(18):68-69.
[7]王清華.產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與護理對策[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1,32(15):2557-2558.
[8]劉開宏.剖宮產術后留置導尿管拔除方法探討[J].護理研究,2010,24(1B):151-152.
10.3969/j.issn.1009-5519.2015.22.045
B
1009-5519(2015)22-3470-03
2015-05-19
2015-07-06)
韋玉賢(1978-),女,廣西河池人,主管護師,主要從事產科護理工作;E-mail:135648790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