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紅琴 郜培曉 李軍玲 張京霞 魏慧聰
【摘要】目的 分析同型半胱氨酸與冠心病的相關性及導致冠心病的機制。方法 選取我市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設為觀察組,令隨機選取80例體檢健康者作為對照組,對兩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進行檢測,對其差異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觀察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值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的發生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結論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與冠心病的預防、診斷及治療具有重要意義,可作為臨床診斷的獨立危險因素,需引起各界重視。
【關鍵詞】同型半胱氨酸;冠心?。幌嚓P性
【中圖分類號】R541.1 【文獻標識碼】B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冠心病的發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趨勢,已經成為造成我國人口死亡的第二大疾病[1]。高血壓、肥胖、吸煙、血脂及血糖異常通常被認為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或易患因素,但目前已知的冠心病危險因子無法完全解釋冠心病的患病機制。近幾年,有學者認為,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冠心病的發生具有密切關系,同型半胱氨酸作為新的危險因素引起學界的重視。為探究同型半胱氨酸與冠心病的相關性及冠心病發病機制,我院對80例冠心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市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的臨床資料,患者均經冠狀動脈造影確診,其中心肌梗死性冠心病34例,穩定性心絞痛型25例,不穩定性心絞痛型21例。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齡分布為48~84歲,平均年齡為(63.4±2.4)歲?;颊邿o其他心、肺、腎等器官疾病。將入選的冠心病患者設為觀察組,選取80例體檢健康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性44例,女性36例;年齡分布為47~85歲,平均年齡為(63.5±2.3)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的比較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受試者均在清晨抽取空腹靜脈血5 ml放置在試管中,1 h內離心出血清,并測定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所有試劑標本均采用Olympus AU4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檢測,標本需在2 h內完成檢測,采用寧波市瑞源生物有限公司提供的同型半胱氨酸循環酶法檢測試劑盒。
1.3 判定標準
血清正常Hcy值為0~15.0 mol/L,超過該范圍則可定位高同型半胱氨酸。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統計學軟件包SPSS 16.0對本組所有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進行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進行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觀察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值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的發生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具體情況見表1。
3 討 論
同型半胱氨酸是肝腎代謝的非必需氨基酸,其代謝受多種酶及維生素、葉酸的影響。代謝相關酶因遺傳導致活性降低是造成同型半胱氨酸血清濃度上升的主要原因,另外,蛋氨酸攝取過多及維生素、葉酸缺乏也可造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上升。有學者認為,高同型半胱氨酸與冠心病的發生及發展具有密切聯系[2]。相關研究認為,高同型半胱氨酸引起冠心病的主要機制主要由以下幾方面:第一,高同型半胱氨酸通過產生更多的氧自由基降低血管內皮細胞的活性,干擾血管內皮細胞正常分泌或多,對其產生損傷從而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第二,高同型半胱氨酸可增強脂質氧化作用,同時可干擾一氧化氮的合成及凝血酶功能,造成血管內皮細胞損傷。第三,高同型半胱氨酸對血管平滑肌細胞的增殖產生刺激,同時參與斑塊內泡沫細胞的形成。有研究認為,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值按照心肌梗死型、不穩定性心絞痛型及穩定性心絞痛程度依次減輕,同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發生率也依次下降[3]。本組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值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的發生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提示同型半胱氨酸與冠心病具有密切聯系。
綜上所述,同型半胱氨酸與冠心病發病率及嚴重程度具有密切關系,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與冠心病的預防、診斷及治療具有重要意義,可作為臨床診斷的獨立危險因素,需引起足夠的重視。
參考文獻
[1] 李 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測定診斷冠心病的臨床價值[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2,9(19):2466-2467.
[2] 曾雙龍,徐俊波,胡詠梅.同型半胱氨酸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相關性研究進展[J].心血管病學進展,2012,33(05):650-653.
[3] 梁文桂.慣性并與高血漿同型半胱氨酸血癥關系探討[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17):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