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
【摘要】標本的正確采集、處理、運送是保證檢驗結果準確性的前提,正確的標本采集,能保證實驗室為檢驗對象的診斷治療提供有效依據。
【關鍵詞】標本;采集;注意;正確;質量
【中圖分類號】R44 【文獻標志碼】A
隨著臨床檢驗技術的不斷發展,臨床檢驗檢測項目不斷增加,產生的大量數據對臨床疾病的診斷,療效和預后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標本的正確采集、處理和運送是保證檢驗結果準確性的前提,如果不考慮標本的采集問題,實驗室很難為檢驗對象的診斷治療提供有效的依據。在整個過程中涉及的所有醫務人員必須了解在該過程中標本質量的重要性。
標本的正確采集要滿足檢測結果正確性的各項要求,同時檢測結果必須能真實的反映檢驗對象當前的病情,避免干擾因素的存在。
保證檢驗標本正確性的主要內容包括
檢驗項目名稱;采集何種標本;采集最佳時間;標本采集量;是否抗凝:所使用的抗凝劑;抗凝劑的用量與標本的比例;是否需要防腐:防腐劑的種類與數量;如何選擇采集容器;標本的保存方法;標本采集后送到實驗室的時間間隔;
標本采集時的注意事項
避免干擾物污染,特別是定量分析標本。
正確的標本采集部位和方法:應盡量統一采血姿勢,比較檢驗結果時,要考慮到姿勢采集對標本的影響,從仰臥位到直立的過程中,大約有8%的體內水由血管中進入間質組織中,檢驗對象由直立位轉為坐位或者仰臥位后,檢測的蛋白質,蛋白質結合物,細胞會比仰臥10min后抽血所測定的結果高,這種改變在有水腫的檢驗對象中更明顯。由于體內循環的改變,由仰臥位到直立位可以導致去甲腎上腺素。醛固酮和腎素水平升高;應盡量在使用止血帶1min內采血,不要讓檢驗對象反復做握拳運動,看見回血,馬上松開止血帶,靜脈加壓使高分子物質增高,對水腫檢驗者的手臂加壓,血液濃度問題非常突出。
標本標識一定要清晰無誤。
無人為的溶血和渾濁因素:如收集標本用力震蕩或用玻璃棒(木棒)攪拌會導致溶血;餐后血會出現脂血而導致血清、血漿渾濁。如果排除體能溶血,溶血標本應該放棄,重新采血。如果不能重新采血,應該注明溶血標本以及溶血對此項結果可能產生的影響。
合理使用抗凝劑和防腐劑。
標本收集區溫度最好不超過30℃。
微生物標本采集嚴格按無菌概念操作。
標本收集后要盡快送到檢驗室。
標本采集時間
選擇最佳的采樣時間,最具代表性的時間:檢出陽性率最高的時間;對診斷最有價值的時間。
空腹標本:一般是指空腹8h以上采集的標本。清晨空腹標本常用于臨床生化定量的測定,一些指標受飲食,活動等的因素影響較小,利于觀察病情,而且重復性也好。
隨時或急診標本:指無時間限制,被檢者無法進行準備,這種標本主要用于體內代謝比較穩定的指標測定。
指定時間標本:指定采集時間,如24h蛋白尿,葡萄糖耐量試驗,腎臟清除率實驗等。
爭取檢驗對象的配合,給予檢驗對象合適的建議,比如如何避免飲食對結果的影響,由檢驗對象自己留取的標本要告訴其留取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最具代表性的標本,如痰液應防止唾液的混入,大便應該挑取帶血和粘液的部分。
最具代表性得時間:血液標本盡量空腹采血是為了減少晝夜節律的影響,使檢驗對象處于安靜休息狀態,避免運動對標本質量的影響,減少飲食對結果的影響,而且大多數參考值來源于空腹標本。
選擇最有價值的的診斷時間,比如病毒感染檢測,在急性期和恢復期采取雙份血清檢查意義比較大。
采取最符合要求的標本:防腐劑抗凝劑的正確使用;防止溶血和污染;保持容器的清潔和無菌;防止過失性樣本(采錯部位或者用錯容器);不要在輸血的同側采集樣本;嚴格按照標本的保存和運送要求。
標本的唯一性
送檢科別床號;檢驗對象的姓名病例號;送檢標本的名稱;送檢項目;采集時間。
標本的處理
實驗室接受標本后要正確處理,否則影響結果的正確性。促凝標本采血后5~15min后離心,非促凝標本采血后30~60min離心。
如果收取血液標本要盡快分離血清,血漿,血清與血塊長時間接觸會發生變化,如由于血細胞的酵解作用,血糖會降低,由于酯酶的作用膽固醇會降低游離脂肪酸增加,血液標本室溫放置1~2h影響磷酸酶的測定,一些電解質測定標本不及時分離血清會導致血鉀結果偏高。
一般標本需要室溫放置(22~25℃)冷藏標本應保持2~8℃。
采血管放置:應管口向上,保持垂直放置。
采血管必須封口:管塞打開后會使血液的PH改變,影響檢測結果,封口可減少污染.蒸發、噴灑和溢出。
標本的運送
保證運送的及時性,標本有臨床運送到實驗室要盡可能快,必要時可分離血清(漿)后運送。
標本運送要防止標本外溢,蒸發和污染,盡量用帶蓋容器采集和運送,運送時要輕拿輕放,避免劇烈震動,血液標本要直立運送。
對特殊要求的標本要按特殊的要求運送。
應有專人運送。
保證標本運送的安全性:防止過度震動,防止容器破損,防止標識丟失,長途運輸需要冷藏和保溫設備。
標本的正確采集:處理及運送直接影響檢驗質量,因此正確采集。處理和運送標本具有重大意義。應該優先考慮這些因素才能為臨床提供可靠地診斷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