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露
從以音樂作為主體,體現校園文化;以音樂為背景與其他藝術形式結合,展現校園文化;提高音樂素養,實現音樂為校園文化建設服務三個方面,探討音樂與校園文化的關系以及音樂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與特色。
音樂校園文化素養藝術形式校園文化體現出一所學校的精神內涵。一個學校有良好的校園文化,好比一個人具有良好的氣質與品質。對外可以樹立起良好的學校形象,對內則可體現出奮進與和諧的工作氛圍。所以,營造健康的人文化的校園環境,是校園文化建設所追求的目標。音樂作為一門藝術學科有著自己獨特魅力,是建設特色校園文化不可多得的載體。
一、以音樂作為主體,體現校園文化
校歌是一首代表學校特色與精神內涵的歌曲。歌曲是音樂表現的一種形式,通常指有伴奏或無伴奏的聲樂作品。因為歌曲有著歌詞和音樂隨著時間的延續得以一同展現的特點,所以一首令人滿意的校歌,一定是歌詞和曲調的完美結合。歌曲體裁大體上包括抒情歌曲、敘事歌曲、歌舞歌曲、勞動歌曲等基本類型。縱觀許多學校的校歌,很多都是列隊體裁和抒情體裁的,聽上去有些進行曲的風格。這種風格旋律激昂,催人奮進,所以特別適合進行校歌創作。如果以學校歷史文化為內容,則可采取敘事加抒情的體裁。總之,校歌應該最大程度地通過一首歌曲藝術的展現學校精神,體現校園文化。
校歌的表演一般采用獨唱或合唱的形式。合唱分為小合唱和大合唱。小合唱較為靈活,可以表現各種風格的內容,大合唱則更有益于表現磅礴宏大的氣勢。這些表演形式安排,可根據校歌特點和演出需要靈活選用。
合唱是集體的聲樂藝術,可以由多人參加且經濟投入較少,所以是音樂活動中最好和最容易的普及形式。建立校園合唱藝術團,可以使學校的諸多文化內容通過合唱的方式藝術的展現。同時,藝術團成員可以分散或集中的排演不同的節目。例如,除了排演合唱曲目外還可以演出音樂小品或校園音樂劇等不同音樂表現形式的作品,從中展現校園文化。校園合唱團還可以為學校大型文藝演出提供最優秀的演員,滿足學校文藝活動的需要。
在學校的廣大師生中有許多各類樂器演奏的能手,但在以往的校園音樂演出中往往由于演出形式單調,實力單薄而不能取得良好的演出效果。所以,把這些器樂演奏者組合起來,按照所演奏樂器的類型組成不同編制的小樂隊。這樣不但提高了演出實力,在形式上也符合現代音樂發展潮流,使校園音樂演出更具魅力,也使器樂演奏校園文化特點的作品更加到位。
樂隊按照所奏樂器大致可分為如下幾類:第一,木管類,其中包括長笛、短笛、雙簧管、單簧管等常見樂器。第二,銅管類,其中包括圓號、小號、長號、短號等常見樂器。第三,弦樂類,其中包括小提琴、大提琴、二胡等常見樂器。第四,彈撥和鍵盤類,其中包括鋼琴、電鋼琴、吉他、電貝司和琵琶等常見樂器。第五,打擊類,其中包括小鼓、花鼓、大鑼等常見樂器。這些常見的不同器樂,可以編制成四種不同風格的小樂隊進行演出,它們是民族樂隊、管弦樂隊、混合樂隊和電聲樂隊。目前,也在不少校園音樂文化中得到發展,是一支成長較快的音樂力量。
校園音樂鑒賞、創作團體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起著重要作用。這個團體由專門負責音樂教學的教師及喜愛音樂創作和對音樂有獨特審美能力的人員組成,具備改編或創作符合學校發展需要的音樂作品的能力。還可以以符合校園音樂審美的健康取向規范校園音樂發展。
在這個團隊里,需要若干具有指揮才能的同志來擔任合唱或樂隊演出時的指揮。首先,指揮在合唱團或樂隊中是藝術指導者,負責合唱或演奏整體藝術的訓練、表演、學習;其次,是整個團體的最高組織者,合唱團和樂隊的建立、管理和建設都是指揮所需要關心的。因此,指揮必須具有較高的思想修養、藝術修養、和工作能力。所以,優秀的指揮人員將對校園音樂文化建設起重要推動作用。
最后,在這一團體里需要有音樂創作和改編方面的人才。在創作中結合學校自身,定期創作有本校文化特色的符合學校發展宣傳需要的校園音樂作品,并把作品提供給校園演出團體進行排演,以達到音樂為校園文化服務的最理想狀態。
二、以音樂為背景,與其他藝術形式結合展現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除了音樂形式還體現在許多其他藝術形式上,如美術中的雕塑。在校園中展現最多的是一些屬于美術范疇的景觀造型藝術,其中最常見的是假山景觀和噴泉景觀。這些景觀常常加以背景音樂,體現良好的展示效果。背景音樂的選取有一些講究。不同類型的背景音樂配不同的景觀展示不同的藝術氣質,所以背景音樂與景觀內容相輔相成。景觀背景音樂大致劃分為古典型、抒情型和輕音樂型三大類。現代景觀音樂特別是噴泉音樂講究聲、光、電一體化效果。噴泉水體變換與音樂高潮起伏趨于一致,給人們最完美的情緒感受。每所學校都有屬于自己的若干特色景觀,如果通過反復實驗給每個景觀都配上最適合的特色背景音樂,這樣可以形成一個溫馨典雅的校園自然環境,體現和諧美好的校園文化和青春靚麗的精神面貌。
在校園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到音樂的應該在課間操時段。為了提高學生興趣,學校在課間操施行方面經歷了體育廣播體操向大眾健美操等多方面的改變。我認為,做操比舞蹈的運動規律性更強,節拍節奏卡的更穩,更容易掌握。我們在大眾舞蹈中都可以用不同的區長進行,所以在課間做操也可以不局限在某個單一的曲子里。只要是符合做操節拍與節奏的曲子都可以選用。校園課間操音樂的變換,給學校校園文化增添了活潑的因素。
三、提高音樂素養,實現音樂為校園文化建設服務
提高音樂素養是實現音樂為校園文化建設所必須的環節。提高音樂素養,并不是要求所有的人都具有音樂表演的能力,而是著重培養校園內人們的音樂審美能力以及對音樂常識和音樂基礎知識的了解。在校園內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主要通過下面兩方面的途徑:
1.培養聽覺審美能力。通俗點講,就是學會欣賞音樂。盡可能多地聽不同風格的音樂,在老師的幫助下學會分析不同音樂的特點。在反復聆聽自己喜歡的音樂的同時,獲得自己的審美體驗。隨著日積月累,形成欣賞分析音樂作品的愛好,在音樂中陶冶情操,這樣就可以真正從身邊的校園音樂中品味出校園文化藝術。
2.學校可以定期開展一些有關音樂知識的講座,也可以舉辦一些關于音樂發展的沙龍,把音樂知識和音樂基本常識通過實驗和活動的形式教授給大家,讓大家在愉快的音樂活動中不斷地提高音樂素養。
綜上所述,以音樂建設推動校園文化建設,以音樂為主體或與其他藝術形式結合,伴隨學校校園文化建設。音樂將用它自身特有的魅力,為校園文化建設增添靚麗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