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秀
培養學生的語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的,也是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必由之路。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重視培養語感對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作用,把培養學生的語感滲透到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
語文教學語感培養語感,顧名思義,它是個體的人與言語世界的直接聯系,是人們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我們要懂得,語感是聽、說、讀、寫的靈魂,它是構成一個人得語文素質的核心要素。呂叔湘先生說:“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各個方面的語感能力。”因此,為了切實提高學生語言素養,我們語文教師必須在語感的培養上下點功夫。
那么,我們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感呢?我以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有益的嘗試。
一、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感,就要加強學生的朗讀訓練,增強語感的表達力度
誠然,“以讀為主”是我們傳統語文教學的精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從某種程度上表明我們提高學生的語感的基本方式是誦讀。韓愈的《師說》曾說:“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一篇文章尚且讀的結結巴巴,那么,文章的內容及作者的意圖的理解又何從談起?連一篇較簡單的文章都無法讀的準確、流利,那么,學生就更難體會文中所蘊含的感情了。所以,我們要培養學生語感,誦讀教學無論如何不可缺。
首先是示范美讀。示范性的誦讀,可以讓我們教師范讀,也可以用教學磁帶代替教師范讀,范讀時教師的預期語調、神態、動作,都會給學生深刻的印象,達到訓練語感的目的。葉圣陶老先生認為,“美讀得其法,不但了解了作者說什么,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通,無論興味方面、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獲”。比如說,像現代文中的《春》《岳陽樓記》等課文,或由教師范讀,或播放配樂詩代替老師范讀,引導學生進入“意會”境界。
其次是角色朗讀。我們要做到分角色朗讀,不僅訓練了學生的語感,也加深了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和體會。
再有是指導朗讀。對學生語感的培養不可能一步到位,那么,朗讀訓練時要求按照培養學生語感的目的加以指導,要有步驟,分層次,要教育學生做到眼到、口道、心到,調動全身心多種感官功能,讀出節奏與語感,達到使“其方皆在吾口,其意皆在吾心”的境界。從而引導學生有感情、有節奏地投入誦讀。
二、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感,就要加強對學生進行品味語句,體會語感的訓練
葉圣陶老先生還說過:“一篇作品只讀一兩遍,未必理解的透,必須多揣摩”。我們都知道,詞語和句子是組成語言大廈的建筑材料,是構成文章的基本單位,憑借課文重點部分的關鍵詞等,生動形象的語言材料來指導學生細細品味、分析、比較加以體會,那么學生的語感就會升華。比如說,朱自清的《背影》中寫父親過鐵路買桔子那段,只有充分調動讀者的生活經驗,具體品味語言,才能更真切地理解文中所表達出來的父對子深沉的愛,子對父濃烈的情。
當然,我們要教會學生來具體品味語言,還要依據語境,解讀語意,揣摩語言材料,深入地理解語言的含義。反復吟誦,揣摩其中個味,讀出“身臨其境”,品味文中創設的鮮明節奏、鏗鏘的音調和優美的意境。
一言以蔽之,通過對每一段主題句的分析比較,學生便對作者的思想產生了深刻的印象,在反復閱讀讀過程中即理解了文章的主題,又加強了語感的培養。
三、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感,就要強化對學生進行閱讀語感的實踐,以此來培養學生的語感
有道是:“凡是技能,唯有在實踐中方能練就。”只有強化學生的聽、說、讀、寫的實踐,持之以恒、養成習慣,才能形成對文章的感受能力,才能培養學生的語感。聽,要注意了解內容,抓住中心要點;說,要做到準確、連貫、得體;尤其要突出的是“讀寫”。青少年要博覽群書,很多同學對課外書情有獨鐘,因為只有“博覽”才能給大腦皮層形成多側面的語言刺激,逐漸形成語感。閱讀時理解語言的階段,而寫作則是運用語言的階段,因而對學生進行語感訓練,還應滲透于寫作訓練之中。
首先,要讀寫結合,讓學生多多地進行課堂練筆。我們在教學生理解課文的同時,進行恰當的寫作練習,不失為一種提高寫作水平增強語感的有效途徑。對學生來說,通過讀文章掌握豐富的詞匯,精詞練句、謀篇布局的表達方式以及修辭手法等,適時進行寫作訓練,水到渠成、揮灑自如。
其次,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要提倡學生堅持寫日記。現行語文教材每學期中大作文往往只有7~8次,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增強語感能力,光靠這些訓練師遠遠不夠的。我認為應該讓學生每天寫一則日記,日記的內容非常自由,學生可以看到什么寫什么,想要什么寫什么,愿意寫什么就寫什么,這樣他們會沒有顧慮,也沒有任何負擔,日積月累,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語言感受能力都會有質的飛躍。
再有,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要鼓勵學生自己的修改作文。“文章是改出來的”,我們要學生懂得這一道理。學生寫了作文初稿后,或多或少存在著不當之處,讓學生自改作文可能通過減一減、換一換、加一加等形式讓學生自己比較、推敲、揣摩其他用詞、其他語序來達到運用語言的準確精妙,來表達文字所蘊含的真正意義,從中使他對語言有更深的感悟。
總而言之,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語感,雖然具有一定的不可捉摸性,但絕不是可知的東西,它完全可以通過后天的訓練來掌握。它對于改革語文教學,提高語言素質具有積極重要的意義,也符合整個素質教育的精神。
參考文獻:
[1]劉亞軍.談語文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J].科技致富向導,2014,(03).
[2]樊俊.淺談語文教學中語感能力的培養[J].科技信息,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