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青梅
在語文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是現代素質教育的根本需要。就語文教學中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給留給學生一片暢想的天空,促進學生健康的發展進行了探索。
語文課堂教學主體性我們所說的暢想,簡言之就是指敞開思路,毫無拘束的想象罷了。古往今來仁人志士一直強調想象對于人類的重要性。形容想象甚至達到了“人類沒有想象,如同鳥兒失去了翅膀”的程度。然而,就我們教學課程而言,卻在很多地方無情地扼殺了學生的想象思維,致使學生的思維僵化、死板。而新課標針對此弊端,鮮明的提出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并且讓我們教師做好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角色的轉變,由原來課堂教學的主宰者,變為學生課堂學習的引導者、參與者、組織者。讓我們的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樣的舉措,無疑給沉悶的課堂注入了一股清風,吹入了學生的心田,也留給了學生一片暢想的天空。
一、教師在朗讀課文時要做到:留給學生一片暢想的天空
我們會發現,傳統語文教學中,在朗讀方面長期存在兩個失誤,一是學生課堂朗讀少,二是放錄音或教師范讀多。針對這些失誤,新課程標準則注重學生的自我朗讀體驗,大力倡導“四步讀書法”,就是要讀準。要手動查字典,要反復讀,達到熟練,要分析內容,把握情感基調,要發揮想象,仔細品味,如此步步深入地把握課文脈絡內涵,重視了學生的個體參與,強調了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實現了自我與作者的心靈交流,這樣讀出來的聲音才不會空洞無物,不矯揉造作。特別是后兩個層面,學生在有感情的朗讀中可以盡情發揮想象、用“內在的眼”去看作者描繪的世界,用“內在的耳”去聆聽作者的心。在這個無形無聲的世界里,每個人的看法可能不同,然而每個人得看法卻又都是深邃的,有鮮活生命感召力的,因為這不是別人強加給自己的,而是植根于自己內心深處的。這時候的朗讀便不再是“見字出聲”,而是“內明于心,外達于人”了。在這種真切感受基礎上的朗讀,或如小溪流水,叮叮咚咚;或如激流奔瀉,洶涌澎湃。誰能說這不是一種真正地享受呢?
二、教師在質疑解惑中要做到:留給學生一片暢想的天空
唐代的文學家韓愈曾說過:“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由此可見,學生有疑問是很正常的;古語有云:“于不疑處有疑,方是進矣。”由此更可見質疑的重要性。而愛因斯坦在成名后介紹經驗時也說:“我沒有什么特別的才能,不過喜歡尋根究底的追究問題罷了。”然而傳統意義上的教育,卻恰恰沒有給學生的質疑解惑留下暢想的余地。往往是課堂上老師精心設計出種種問題,制定出標準答案,再一步步引導學生往事先挖好的陷阱里跳,牽著鼻子走。所幸的是,在新課程標準實施的今天,“讓我們的教師都改變了角色”,“放手讓學生質疑解疑”的新課改精神,更強有力地占據了語文課堂,對文章整體的感知質疑,對部分的感知質疑,及對疑惑的解答,全由學生自主解答或小組班內合作解決。現在的語文課堂上,沒有了師道尊嚴,學生便敢大膽發言了;沒有了老師的大問小問,學生的質疑聲反而多了;沒有了標準答案,學生的回答也豐富多彩了。這樣的課堂,老師輕松了,教學效率也提高了,學生思維也活躍了,誰能說這不是留給學生一片暢想天空的功勞呢?
三、教師在綜合性學習中要做到:留給學生一片暢想的天空
新課程標準下的語文教材中,有一項全新的內容——綜合性學習。它在本套教材的各單元中與閱讀課文相并列,共同構成了一道明亮的風景線。
綜合性學習,它作為和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四項等重要的一個項目,第一次被寫人新課標中,充分體現了語文學科的基本目標,即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基于這一理念的指導,新教材把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課堂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作為綜合性學習的整體目標,將以往教材中寫作,口語交際、疑問實踐活動三十系統要合于綜合性學習之中,并在學習過程中留給了學生一片暢想的天空。
綜合性學習是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這就決定了它的學習方式也是多樣化的。比如,第五單元的綜合性學習“我愛我家”,就提供了三個可供選擇的小活動;“老照片的故事”,以一張或一組家庭照片為引子,與家人進行交流,了解家人的生活經歷,在此基礎上寫一篇作文。大家通過交流,詢問,了解佳通故事,并把它寫成作文。很顯然,活動在組織形式上已給學生留出了暢想的余地,要以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為主要目標,再為學生提過一個母課題的前提下,又設計了若干層次的子課題,倡導學生發揮自主精神,自行設計、自行組織,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搜集、篩選、整理資料的能力。
誠然,學生在有選擇的進行上述活動時,將在興趣的吸引下,自行查找資料,自行設計匯報成果的形式、自行組織擂臺賽的討論……這樣在各個環節中,學生的想象力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創新思維也得到了充分的鍛煉,于是乎,展示活動成果時,相聲、小品、辯論會等等,形式多樣,不一而足。豐富的內容,獨到的見解,精彩的表演,流利的口才……無一不讓人感到驚訝!
總而言之,新課改,以其鮮活的生命力在語文課堂上扎下了深根,愿我們語文教師都著眼于學生的未來,認真反思,讓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深入下去,真正留給學生一片暢想的天空。這是我們要做到的,也一定能夠做到!
參考文獻:
[1]楊坤.淺析如何在語文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J].群文天地,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