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茹娜
在時代發展的推動下,教育系統日趨完善,音樂工作者在這方面做出了許多努力。為順應教學改革要求,出臺了新的《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在高中音樂教育之中音樂欣賞課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圍繞高中音樂欣賞課的目前形勢展開分析,并探討了高中音樂欣賞課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結合教學實踐,提出幾點促進高中音樂欣賞課教學更好發展的方案
高中音樂欣賞教學對比鑒賞在高中階段的音樂欣賞教學中,其中心內容是借助經典音樂的定義,了解其來源,并剖析其藝術感受,就此展開教學,使得學生的音樂理解能力和欣賞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那么,怎樣才能使高中音樂欣賞教學得到更好地發展呢?
一、將音樂作品欣賞方式傳授給學生
音樂欣賞單靠學生的興趣是不夠的,要引導學生對音樂作品的內涵實施深入的理解,對于音樂作品所蘊含的情感可以切實地體會到,這樣才可以實現欣賞的目標。對于不一樣音樂體裁的音樂欣賞的標準、方法,要準確地掌握。
在欣賞歌曲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歌詞對歌曲內容進行直觀的理解,進而實現欣賞的目標。對于歌詞內涵比較深奧的,或是寓意比較模糊的作品實施欣賞的時候,這對于學生的文學和文化素養有較高的要求。針對古代的、少數民族的、外國的藝術歌曲、歌劇等作品在實施賞析的時候,不僅要擁有一定的音樂素質,還應對作品的相關事宜要清楚地掌握,如時代背景、創作目標、民族習慣、作曲家的個人風格等方面進行準確的把握,這樣對于作品的內容才可以深入地理解。
對于近代的輕音樂樂曲,其特點是形象單一,這樣我們可結合標題進行簡單的了解,展開想象,使其感受到樂曲的內容和情緒。比如,鋼琴獨奏曲《牧童短笛》,其演奏者是賀綠汀,結合這個曲名,我們就可以對其內容進行簡單的了解。針對大型的器樂曲實施理解的時候,首先應該對作品的時代背景、作者狀況進行了解,此外還有一些沒有標題的音樂。對沒有標題的音樂作品的賞析,對于時代背景的掌握是一方面。此外,要結合樂曲的說明去進行深入地理解、賞析作品。比如,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此作品是根據中國民間傳說梁祝的凄美愛情故事進行改編的,經過使用民間器樂的表現手法,形成中國人民的特有的欣賞習慣,結合情節的發展順序,對作品實施概括。在賞析的時候,要引導學生嚴格遵照情節順序:“草橋結拜——同窗三年——一同讀書——長亭分別——遭遇逼婚——樓臺相遇——抗婚——縱身投墳——化為蝴蝶”,結合這個順序對樂曲內容進行理解。
二、將音樂教育教學的藝術充分地發揮出來
高中音樂欣賞課內容比較復雜,對于古今中外不同的音樂作品都有所涉及。由于受到知識面的局限,學生對于內容不可能都感興趣。一般他們會結合自身的興趣、愛好,對于不一樣的樂曲有不一樣的學習態度。在面對自己感興趣的樂曲欣賞的時候,就會表現出比較積極的態度;反之,則會產生厭煩情緒。因此,在教學的時候,老師可先引入導語,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有效的激發。所這里所說的導語,就是老師導入新課的語言,是開始傳授知識的第一道程序。比如,在對民歌部分實施傳授的時候,課前的時候老師就聽到學生在談論自己對民歌的感受,有的感覺沒意思、很無趣,對這部分欣賞沒有興趣。這樣老師就要充分的利用好課前的導語,首先是相關資料的收集,教學方法的設計。在課上,老師可首先說出兩句樂譜:《沂蒙山》的民歌,《十五的月亮》,讓學生試著去嘗一下,并探討一下他們之間的不同點,之后老師講解,《十五的月亮》主要是在山東民歌的基礎發展形成的,經過演變加工而來的,這樣教學效果就會比較理想。
三、實施綜合體驗的方法
音樂欣賞的途徑,主要是靠聽覺來完成的。然而,其他感官的參與也是比較有效果的。所以,筆者探討了綜合體驗方法,此種方法的實施主要是讓學生多感官一起融入到音樂學習之中,在參與活動期間理對音樂實施理解。綜合體驗方法一般可從以下幾方面實施把握:一是通過課堂教學完成體驗活動。可以采用擊掌、跺腳、輕擊課桌等方法,對音樂的節奏實施模擬。二是經過音樂表演活動來完成體驗。比如,引導學生對不同民族、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進行仔細的聆聽,結合學生自己的認知水平,將音樂以另一種形式表現出來,如舞蹈等。在對《少數民族音樂》實施教學的時候,老師可引導學生在不同民族音樂的伴奏下,對不同民族的舞蹈動作進行學習,這樣可使得學生對各民族音樂特點進行很好的把握。三是進行研究性學習體驗。比如,對于高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我們可安排一些“地方民歌”主題研究性學習。把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對本地民歌的產生與發展歷史進行調查,在對音樂資料實施有效搜集的基礎上,展開交流活動。
四、可采取對比鑒賞方法
我們所講的音樂欣賞,主要人們對音樂進行仔細聆聽,讓樂曲的旋律和節奏美傳遞給人們,讓人可以透過歌曲聽到作曲家的內心變化,體會其創作樂曲的實質。在欣賞課中實施對比欣賞法是最常見的方法,對比欣賞的原理是學生對音樂進行聆聽、感悟,通過老師在課堂上的講解去理解歌曲的意思。對比演奏較創作相比有很大的不同點,對比演奏可以讓學生切實體會到音樂的美感。將一首樂曲中的各個部分實施對比。一段曲子之中,樂段的不同其賦予的情感也不同。情感的得來是由作曲家心靈受到震撼所激發的。尤其樂曲中能夠凸顯作曲家情感的重音和節奏的使用,欣賞者都可以通過這些體會其真實的情感變化。比如,對于《少女的祈禱》這首樂曲的欣賞教學中,老師可引入多媒體設備,在播放音樂的時候,讓學生體會到音樂帶來的聽覺震撼,老師可指導學生對音樂的旋律和節奏進行重點的把握,還有樂曲的重音部分,讓他們切實感受到音樂中蘊含的節奏美和力度美。老師可以選用談話的方法,組織學生展開探討,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其中的變化,說說自己的感受,引導學生將各部分所蘊藏的意境與形象進行對比。此外,還有同一首樂曲不同表演形式的對比。
綜上所述,在高中實施音樂欣賞課教學,意義重大,要求音樂老師對于教學方法與教學思想要實施不斷的創新。
參考文獻:
[1]潘銀紅.淺談優化高中音樂欣賞教學的策略[J].短章集萃,2013.
[2]柴成風.淺談新課改背景下高中音樂欣賞教學[J].讀與寫,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