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萌萌
[摘要]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出版物是國家圖書館收藏的特藏文獻之一,是獲取當今世界動態,熟悉國家市場行情和通行的重要信息源。國家圖書館收藏的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出版物,無論是收藏歷史、收藏品種,還是收藏數量等方面均屬國內首位,是國家圖書館的特色資源之一?;仡檱覉D書館收藏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出版物的歷史,可分為早期孕育與初創階段、中期重建與擴建階段,以及近期鞏固與發展階段。國家圖書館對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出版物的收藏至今已有70年的歷史。文獻涵蓋時間跨度從1945年起至今。本文在總結歷史的基礎上,嘗試勾劃未來發展的方向。
關鍵詞:國家圖書館、國際組織出版物、外國政府出版物、藏書建設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6(a)-0000-00
引言
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出版物收藏范圍包括: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歐盟、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亞洲開發銀行、世界貿易組織、美國蘭德公司、美國國會情報服務公司、美國政府、加拿大政府等國際組織和政府出版物。絕大部分為英文版。文獻的載體形式多種多樣,包括印刷型、縮微型、電子型和網絡型。其內容涉及:政治與外交、經濟與金融、法律與法規、科教與衛生、人口與人權、以及各種統計資料。數量最多的是縮微平片,最少的是光盤。從讀者借閱的情況看,圖書的利用率最高,而圖書中利用率最高的是國際組織出版的統計年鑒。
國家圖書館內負責收藏此類文獻的機構是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出版物組,它是一個集采、編、閱、藏為一體的綜合性科組。其前身為“聯合國資料組”,于1961年夏季成立。其間,科組名稱經歷了多次變更、撤銷與恢復。1985年改名為“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出版物組”至今。
1 回顧三個歷史階段
1.1早期孕育與初創階段 (20世紀40-60年代)
1.1.1開始收藏聯合國資料
早在1945年,中國成為聯合國會員國(原始會員國有51個)后,根據《聯合國文獻保存圖書館章程》的規定,原北平圖書館(國家圖書館的前身)自1947年起就是聯合國文獻的保存圖書館,并開始接收聯合國資料。全國解放后,北京圖書館繼續收到聯合國總部寄送的圖書、期刊和文件。其入藏的資料最早出版于1945年,多數是油印文件,正式出版物的數量很少。據1962年統計:收到1945-1958年正式出版的聯合國資料僅407冊,而收到油印文件估計有15800件(聯合國總部6800件、聯合國專門機構3000件,外交部轉贈4000件)。對于這部分資料沒有正式入藏,只是集中存放。1961年夏,為了整理這些堆放的資料,北京圖書館成立了“聯合國資料組”。其主要任務是整理由聯合國總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和國際勞工組織主動分發的聯合國資料。
1.1.2聯合國資料開始編目
北京圖書館將1958年接收的加拿大政府出版物、1963接收的美國科技報告和德文、法文醫學學位論文劃歸到“聯合國資料組”,由于該組入藏范圍有所擴充,1963年3月,“聯合國資料組”改名為“文獻編目組”,其任務是處理“西文圖書編目組”無法處理的“特種文獻”。 “文獻編目組”建立后,制定了各種文獻編目規則。對于聯合國資料、科技報告、政府出版物、學位論文這四部分資料的處理方法是:除聯合國油印文件外,其余資料均進行了正規編目,編目后送入圖書館大書庫入藏,在書庫中為這些資料劃定區域,設置專門書架單獨存放,并且由專人負責取書歸架。對于聯合國油印文件則經過初步整理后,放置于“文獻編目組”的組內書架中。當時,該組沒有設置閱覽室,入藏的文獻被歸為參考資料,不向一般讀者開放,凡查閱這些資料的讀者需要持單位介紹信到“參考資料室”或“外借組”查閱。
1.1.3聯合國資料的收藏進入低谷
到1966年,“文獻編目組”出現了大量積壓,其中,德文、法文學位論文19244種/冊、加拿大政府出版物2966種/冊、聯合國縮微卡片19000張、美國科技報告3024冊、各種標準9698種。經當時館領導批準,把美國科技報告和德文、法文學位論文等資料轉送給“中國科技情報研究所”。“文革”期間“文獻編目組”解散,在此期間,收到的聯合國資料由在“西文圖書編目組”工作的原文獻編目人員兼管。
從最初,國家圖書館開始收藏聯合國資料。建立了“聯合國資料組”,之后更名“文獻編目組”,文革期間又被解散。反映了圖書館對這部分特種資料的重視程度的變遷。這一階段,所有入藏均為被動收藏,雖然初步建立了編目規則,但極不完善,所收藏的文獻既不系統也不完整。同時,基本上不對外開放借閱。封閉式的、零散的、被動式的收藏,是初創階段的特點。
1.2中期重建與擴建階段(20世紀70-90年代)
1.2.1開辟聯合國資料室,擴大文獻來源
1971年10月,聯合國大會通過2758號決議,決定“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利”,中國成為聯合國組織的唯一合法代表后,北京圖書館作為“聯合國文獻收藏圖書館”的地位被正式確認。1972年,該館開始籌備重新建立“聯合國資料組”。到1973年初,“聯合國資料組”正式成立。成立后,新開辟了“聯合國資料室”,建立了專門存放聯合國資料的輔助書庫,并于當年將全部聯合國資料從大書庫中提出,存放于輔助書庫中。由此,該組形成了采、編、閱、藏為一體的綜合業務科組。
為了解決資料來源問題,“聯合國資料組”計劃全面收藏聯合國資料。根據此計劃,該組大力開展工作,加強了采訪工作,與聯合國及多個聯合國專門機構取得了聯系,到1986年底,承認國家圖書館是 “聯合國文獻保存圖書館”地位的機構有:聯合國(UN)、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衛生組織(WHO)、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世界銀行(WB)、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十個國際組織機構。除了全面收藏聯合國資料外,1974年通過中國圖書進出口公司訂購了美國蘭德公司(Rand)出版的資料; 1979年北京圖書館與美國國會圖書館建立了交換關系,1980年起美國國會圖書館就向該館提供由美國印刷局出版的美國政府出版物,因此,該組于1980年5月起開始接收美國政府出版物;1985年購買了聯合國出版的1946-1982年間的聯合國文獻縮微平片;1986訂購了美國國會信息服務公司(CIS)出版的縮微平片;1986年起開始接受歐共體(歐盟)贈送的文獻資料。此時的收藏范圍迅速擴展,文獻數量增加很快。截至1987搬入新館,該組入藏數量為:圖書總計16532種/24437冊,文件總計310851份,平片約25.5萬片。
1.2.2將部分文獻轉送外館,理順收藏重點
進入80年代,該組的收藏范圍迅速擴大,國際組織由十多個增加到幾十個,特別是該組訂購的CIS出版物(美國國會信息服務公司的出版物),其內容包含了眾多的國際組織出版物,因此,1985年2月25日,“聯合國資料組”又更名為“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出版物組”。
由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外國政府出版物的大量涌進,該組收藏數量成倍增長,僅從1980-1981年的統計看,收到美國政府出版物2500包,約5萬件。經當時館領導批準,加拿大政府出版物于1983年全部轉交給武漢大學美加研究所保管(1996年本館重新收藏);澳大利亞政府出版物全部于1983年轉交給南開大學保管;美國政府出版物1982年起改為收藏其縮微制品,不再大量收藏印刷品,1986該組經過篩選,挑出少量圖書保留,其余的印刷型出版物贈送給重慶圖書館。
中期,是國家圖書館收藏“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出版物”發展階段中的重要時期。從“聯合國資料組”更名為“外文資料組”,又更名為“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出版物組”,反映了收藏對象的變化,也反映了對入藏這部分特種資料的認識的逐步深化。在這一時期所作的許多重大決定,如擴大聯系、擴大收藏、突出重點、轉移一般等等,對國家圖書館收藏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出版物的歷史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對今后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這一階段是打基礎、大發展的階段。
1.3近期鞏固與發展階段(進入21世紀以后)
1.3.1鞏固與發展收藏業務,重點擴大收藏范圍
近年來,國際出版業發展很快,出版類型的變化,使印刷型出版物的數量有所減少,而有些新型(網絡版或電子版)的聯合國資料可通過網絡提供查閱。為了補充資料,該組于2001年,增訂了部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出版物;2001年,補訂了一批美國國會信息服務公司出版縮微平片;2002年,又與亞洲開發銀行(ADB)取得了聯系,并獲準成為亞洲開發銀行的“文獻保存圖書館”,免費獲得其出版物;2004年,補訂了部分世界貿易組織出版物。這一時期,收藏工作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獲得鞏固和發展。
1.3.2手工編目轉為計算機編目,利用現代科技為讀者服務
進入21世紀以后,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出版物的編目工作走上了自動化,并有計劃地分批進行了計算機書目數據的回溯工作。目前已完成全部圖書、期刊、光盤,以及部分縮微平片的書目數據編目工作。目前書目數據總量126000余條,其中,西文圖書71000余條、西文光盤3500余條,縮微平片47000余條,中文圖書約2500余條,西文期刊約500條。讀者利用國家圖書館公共目錄查詢系統,完全可以檢索到已經編制的各種載體的中外文書目數據。
1.3.3開展課題調查與研究,充分開發特色資源
2004年7月,國家圖書館通過了國際組織與外國政府出版物組關于“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出版物的研究與開發利用”課題研究,該課題組從2002-2004年經過兩年的調查與研究,寫出課題調研報告,其內容包括四個方面:第一,對主要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出版物的特點、出版狀況的研究;第二,對本館的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出版物的采集方式、收藏和利用情況的研究;第三,對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出版物在國內主要圖書情報機構的分布情況的研究;第四,對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出版物的可行性開發的研究。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使國家圖書館得以對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出版物進行充分地開發和利用。
近期,相對于中期,收藏數量和速度沒有中期發展得快,然而,這一時期,收藏工作更加重視現代化技術的應用,更加注重圖書館藏書建設的研究,更加重視突出重點,更加重視有效發揮這部分資料的作用,因此,近期是國家圖書館加強資源開發、充分揭示館藏、逐步走上現代化的關鍵階段。
2對未來階段的展望
2.1充分考慮讀者需求,進一步做好重點收藏
該組曾對讀者類型及其需求、文獻利用與開發等問題做過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讀者利用國際組織與外國政府出版物的目的多用于課題研究、畢業論文、經濟分析或政策的制定。讀者中大部分是高等院校的師生,所占比例為72%;其次,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不同行業的信息咨詢人員,他們共同成為國際組織與外國政府出版物的主要讀者群。
從讀者借閱情況看:國家圖書館收藏的國際統計資料、經濟發展研究報告、金融與貨幣資料是深受讀者歡迎的重要資料。統計資料是此類收藏的一大亮點,特別是聯合國系統中的統計年鑒,其收藏年代久遠,收藏種類齊全,是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源。例如:聯合國統計年鑒、工業統計年鑒、國際貿易統計年鑒、國民核算統計年鑒、人口年鑒、國際金融統計年鑒、教科文組織統計年鑒、糧農生產與貿易年鑒。另外,還有各區域統計資料和各種統計指標。這些資料具有實效性、連續性、權威性的特點,是其它資料不易替代的重要參考文獻。統計類資料的需求量,占到讀者需求總量的26.41%。經濟和金融方面的資料是該組收藏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合組織的出版物多以經濟金融方面的內容為主。經濟發展方面的需求,占到讀者需求總量的22.74%;金融貨幣方面的文獻,占到讀者需求總量的12.71%。因此,國際統計資料、經濟與金融資料的需求量,合計占到讀者需求總量的62%。今后應加強對這些類型資料的收藏與提供。
2.2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爭創世界一流的聯合國資料收藏館
根據“聯合國文獻保存館”制度,聯合國會員國有權建立一個不需繳費的“文獻保存圖書館”,通常它是由國家圖書館擔任。因此,我國家圖書館具有免費收藏聯合國資料的特殊地位。應充分利用這一優勢,發揮其收藏時間早、數量多、內容豐富的特點,統籌規劃,合理采集,突出館藏特色,使國家圖書館收藏的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出版物成為國內首位,國際一流。根據現有收藏情況,要考慮增補尚未收藏的一些國際組織的出版物,如:世界旅游組織(WTO)、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出版物等。
2.3充分利用現代化網絡技術開發資源,更好為讀者服務
近年來,讀者的年齡趨于年輕化。在調查中,大部分讀者更愿意通過互聯網查閱資料,特別是網上統計數據的利用,將大大提高他們的工作效率。目前,許多國際組織網站都提供了一些相關的數據庫,許多數據庫是免費的,可以直接利用。因此,可以考慮建立“國家圖書館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出版物網站”(或網頁),利用現代技術,對互聯網上的國際組織及其數據庫進行相應的鏈接與導航,并通過該網站(或網頁)揭示其特藏,宣傳介紹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出版物, 擴大影響,吸引讀者;還可以開展網上參考咨詢服務,解決異地讀者的需求,使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讀者能夠通過方便、快捷的方法利用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的文獻資源。
2.4進一步開展館際交流、加強業務聯系合作
近年來,國內一些圖書情報機構紛紛申請并獲得了聯合國資料保存館的地位,使全國入藏此類出版物的圖書館不斷增多。除國家圖書館外,重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與上??萍记閳笱芯克⑾愀酃矆D書館、澳門大學圖書館收藏的國際組織出版物的種類和數量也較多。目前僅收藏聯合國文獻的圖書館,國內就有20家。但是,各館之間缺少聯系,基本上是各自為政,互不來往。有的圖書館不但收藏印刷型文獻,還訂購了國際組織出版物數據庫,如果各館之間清楚地了解其收藏范圍,收藏內容,無疑對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出版物的開發和利用是有益的。因此,要改變以往封閉式的工作方式,加強與國內各圖書情報機構的業務聯系,互通情報,交流信息,交換資料,使國內各個圖書館逐步建立起查找國際組織出版物的網絡。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在國際舞臺影響力的日增,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出版物的重要性必將突顯,國家圖書館收藏此類出版物的前景燦爛。要不斷總結歷史經驗,揚長避短,奮力進取,才能使國家圖書館收藏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出版物的工作,向著國際化的水平邁進。
參考文獻
[1]北京圖書館軟科學研究課題,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出版物文獻資源調查報告,北京圖書館文獻資源調查,1990年。
[2]國家圖書館科研課題,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出版物的研究與開發利用,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