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巒
摘要:為了全面推進軍隊院校實戰化教學改革工作,提出了用院校形成戰斗力標準的指標來引領實戰化教學改革各項工作的思路。在研究軍隊院校形成戰斗力的標準的指標體系的基礎上,深入分析了軍隊指揮人才應具備的素質和能力,結合航天指揮領域的特點和航天指揮人才培訓任務的需求,以軍隊院校形成戰斗力標準的具體指標為統領,提出了促進軍隊院校實戰化教學改革的主要措施。研究表明,該方法為軍隊院校實戰化教學改革提供了一種思路,并為軍隊院校各項工作向戰斗力聚焦提供了一種可行的途徑。
關鍵詞 戰斗力標準;實戰化;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E1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6(a)-0000-00
黨的十八大以后,習近平主席對軍隊建設各項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明確指出:“部隊首先是一個戰斗隊,必須堅持一切建設和工作向能打勝仗聚焦”[1]。從全軍范圍看,“能打仗、打勝仗”是一個鋼鐵標準,把它落實到軍隊院校,就是要使“軍隊院校形成戰斗力”。即堅持院校教育向部隊靠攏,培育人才向能打勝仗聚焦,扎實推進軍隊院校教學向實戰化方向轉變。
為了使軍隊院校的各項工作,特別是實戰化教學改革工作準確地向戰斗力聚焦,本文首先借鑒武器裝備形成戰斗力標準的研究方法[2],對軍隊院校形成戰斗力的標準(衡量軍隊院校戰斗力強弱的準則)的指標體系進行研究,然后瞄準航天指揮人才應具備的素質和能力,提出了實戰化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
1 軍隊院校戰斗力標準的指標體系
軍隊院校是否形成了戰斗力,從根本上來說是看能否培養出能打勝仗的優秀人才。但衡量軍隊院校形成戰斗力的具體指標,不只是簡單的單項指標,而應該是一套嚴格的指標體系,主要由靜態指標和動態指標兩個方面構成。
1.1 靜態指標體系
考察軍隊院校是否形成戰斗力的靜態指標主要包括學科專業、課程體系、人才隊伍、物質環境、招生規模等五個方面,這五個方面有機統一,缺一不可,相輔相成。選擇這五個指標的理由主要是,表征一個高水平院校主要有三個基本標志:一是至少有一個一流的學科專業,二是有一批水平很高的人才隊伍,三是培養出了一大批很優秀的軍事人才。而課程體系和物質環境則是培養優秀軍事人才所必須的條件。
(1)學科專業指標。主要是指軍隊院校必須具有一個科學的學科結構和合理的專業編配,才能實現培養能打勝仗的優秀人才的目標。即在學科領域內編配幾個專業方向、設置幾個培訓層次;在學科范圍外,需要哪些學科作為支撐,需要哪些專業做輔助等,都要科學界定,才能確定一個軍隊院校的學科設置、專業編配。軍隊院校的學科專業設置是否科學合理,就需要一些具體的指標來衡量。
(2)課程體系指標。主要是指為了支撐軍隊院校的學科專業建設,必須具有合理的課程體系。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出現了大量的多專業融合的新裝備,實戰化教學對教學內容和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這不但要求課程體系需要進行多專業融合設計,教學內容和方式也要向實戰化靠攏。信息化戰爭又對軍隊指揮人才提出了指揮與技術融合的新要求,而指揮和技術怎么融合,任職培訓、博士、碩士、本科等各種類型、各個層次怎么進行指技融合,每個層次、類型的指技融合點在什么地方,都需要深入研究,才能確保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設計的合理性。課程體系是否科學合理,也需要一些具體的指標來衡量。
(3)人才隊伍指標。主要是指軍隊院校要形成戰斗力,必須具有一個強大的人才隊伍。各類人員的配置是否合理到位,是否有利于培養高素質的軍事人才,需要一些具體的指標來衡量。
(4)物質環境指標。主要是指為了滿足科研、教學、生活的需要,必須具有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物質環境是培養優秀軍事人才的基礎要素,也是造就頂尖人才的根本支撐。物質環境是否有利于開展教學科研活動,有利于實戰化教學,同樣需要一些具體的指標來衡量。
(5)招生規模指標。主要是指院校要形成戰斗力,必須具有一定的培訓規模。培訓規模是否合理,各個培訓層次搭配是否科學,都需要通過一些具體的指標來衡量。如果培訓規模過小,培訓效益就很低,軍隊院校形成戰斗力的能力就弱。能否培養出一大批素質、能力過硬的軍事人才,是檢驗軍隊院校是否形成了戰斗力的重要標準。
上述這些指標都是靜態的,它只說明具有多少潛在的戰斗力。以人才隊伍這個指標中的教員隊伍為例,通常會用年齡結構、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專業結構,以及有多少院士、有多少長江學者、有多少專家等指標來描述它,而這些指標只能說明教員隊伍有多強,但有沒有形成真正的戰斗力用這些指標卻無法描述,所以要用另外一維的指標來描述它,這里把它叫做動態指標。
1.2 動態指標體系
軍隊院校戰斗力標準的動態指標體系主要包括個體形成戰斗力、單元形成戰斗力、系統形成戰斗力和體系形成戰斗力等四個方面。下面以人才隊伍這個指標為例,說明這四個動態戰斗力指標層次之間的關系。
(1)個體形成戰斗力。主要是指學院每個教職員工都能按照德、能、勤、績、體的考核指標要求,完成上級交付的各項任務,至少達到稱職的等級,這是軍隊院校形成戰斗力最基礎的要求。那么,德、能、勤、績、體的考核指標就可以說是個體形成戰斗力的動態指標。
(2)單元形成戰斗力。主要是指作為院校教學科研的基本單位——教研室(或其他基層單位)要形成整體戰斗力。這個層次的戰斗力形成尤為重要,它是軍隊院校能否形成戰斗力的關鍵環節。
(3)系統形成戰斗力。主要是指作為院校教學科研的一線指揮部——系一級(或部級)形成戰斗力。每個系都有多個教研室,系一級能否協調各個教研室的教學科研成果共享,能否合理調配各種資源,能否充分調動和發揮每個教研室的戰斗堡壘作用,形成合力,將決定著系一級能否形成戰斗力。
(4)體系形成戰斗力。主要是指在整個院校的層次上形成戰斗力,這是軍隊院校形成戰斗力的最高層次。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對院校教育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單一學科形成戰斗力遠遠不能滿足需要,必須有多學科的緊密融合和多方力量的密切配合,才能形成體系戰斗力。
其他靜態指標也可以分成類似的多個層次,最終構成一個多維、多層次的軍隊院校形成戰斗力指標體系。
軍隊院校形成了戰斗力,才有可能培養出一大批優秀的學生,而優秀學生的標志是什么呢?應該就是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強弱,下面以指揮人才為例進行分析。
2 軍隊指揮員應具備的素質和能力
軍隊是擔負特殊任務的組織,其指揮人才除了應具備一般行政領導應有的素質和能力外,還應該具有能滿足作戰指揮需求的特殊素質和能力。從整體上看,軍隊指揮人才應具備的素質和能力主要包括如下五個方面:
(1)政治素質。其構成要素主要包括政治理論學習能力、政治立場鑒別能力、政治方向把握能力、方針政策理解能力和法規制度執行能力。主要解決部隊聽誰指揮、為誰打仗的根本問題。
(2)軍事素質。其構成要素主要包括洞察能力、決策能力、籌劃能力、協調能力和凝聚能力。主要解決如何帶兵打仗的問題。
(3)身心素質。其構成要素主要包括忍耐能力、擔當能力、創新能力和直覺能力。主要解決如何應對復雜戰場環境和嚴酷戰斗環境的問題。
(4)科學文化素質。其構成要素主要包括掌握文化基礎知識的能力、掌握軍事高科技知識的能力、掌握新型武器裝備的能力和掌握現代管理知識的能力。這個素質對新型軍事人才要求特別高,主要解決如何打贏信息化戰爭的問題。
(5)信息素質。其構成要素主要包括信息需求確定能力、信息處理認知能力、信息綜合利用能力和信息系統應用能力。主要解決如何高效利用信息指揮作戰的問題。
作為一個優秀的軍隊指揮人才,應該具備的素質和能力非常多,以上5種素質、22種能力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但把上述5種素質22種能力用于指導教學活動時,還比較宏觀,不是太好操作,需要進一步細化,以便在教學過程中能循序漸進的培養優秀指揮人才所必需的素質和能力。
比如說凝聚能力,可以進一步分解成:人際交往能力、傾聽意見能力、語言運用能力和教育教導能力,也就是說,如果指揮員能夠和部屬交朋友、虛心聽取部屬的意見和建議、善于做思想工作、說話能說到部屬的心坎上、善于把自己的想法灌輸給部屬,他在部屬中的威信就高、凝聚能力強。因此,把凝聚能力細化以后,就可以有針對性的安排相應的教學環節,培養相應的子能力,最后合成為凝聚能力。
再比如說決策能力,可以進一步規劃出支撐決策能力生成的其他外圍能力,如判斷能力、擔當能力、預測能力、創新能力和直覺能力,以及信息需求確定能力、信息處理認知能力、信息綜合應用能力和信息系統應用能力,這樣,就可以從本科、碩士、博士、營級指揮、團級指揮等培訓層次和類型中逐步去培養,最終合成為決策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能力體系中,有些能力通過理論學習可以獲得,有些通過戰例研究可以培養,有些需要通過實戰鍛煉才能感悟,有些只有通過平時的不斷積累才能充實。即要按照各種能力生成的規律,合理設計培養體系和培訓內容。
3 實戰化教學改革的思考
實戰化教學是指以軍事斗爭準備現實問題為背景,以部隊戰備訓練內容為課題,以作戰訓練難點、熱點問題為重點,參照部隊訓練體制機制組織實施教學活動的一種教學形式[3]。實戰化教學改革就是把傳統的院校教學模式,向實戰化教學模式轉變。結合航天指揮人才的培訓任務,提出如下六個方面教學改革思路。
(1)按照院校形成戰斗力動態指標體系中的體系形成戰斗力指標要求,牢固樹立全員全方位育人的教學理念。一個優秀為指揮人才應具備的素質和能力有多個方面,生成模式也各有不同,單靠教員隊伍來培養是遠遠不夠的,必須依靠全院各個部門的相關人員共同努力,才能達到培養目標。
(2)按照院校形成戰斗力靜態指標體系中的課程體系指標要求,科學設計課程內容體系。圍繞軍隊指揮人才應具備的5種素質、22種能力,進一步細化能力體系和能力生成體系,即對細化后的能力體系進行分類,確定哪些要通過理論教學來培養,哪些要通過戰例分析來提高,哪些要通過案例教學來鞏固,哪些要通過綜合演練來強化,哪些要通過學員隊來鍛煉,哪些要通過平時來養成,以便合理安排好每個教學層次的能力培養目標。
(3)按照院校形成戰斗力靜態指標體系中的物質環境指標要求,加速構建實戰化訓練環境。這是實現實戰化教學的必要措施,構建軍隊指揮實戰化訓練環境的兩個根本點是:充分運用虛擬技術,展現信息化戰場的環境和特點,在近似實戰的環境中培養鍛煉學員;以多樣化的形式和措施體現戰爭的對抗性和嚴酷性,在近似實戰的環境中磨礪摔打學員[4-5]。
(4)按照院校形成戰斗力靜態指標體系中的物質環境指標要求,切實建強藍軍系統。藍軍系統是提供近似實戰的對抗訓練環境的根本條件,要以有實踐經驗的教員為主體建立藍軍系統,讓學員扮演紅軍角色進行對抗性訓練,以藍軍多勝為原則,在挫折中鍛煉和提高學員的指揮能力。在訓練流程上,盡量加強藍軍系統的機動性和變化性[6],讓學員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增強決策能力、預測能力和判斷能力。
(5)按照院校形成戰斗力靜態指標體系中的課程體系指標,大力推行“實戰任務進課堂”的教學模式。強化使命任務牽引,是實戰化教學的基本原則,“實戰任務進課堂”教學模式,是實戰化教學改革的重要手段。
(6)按照院校形成戰斗力靜態指標體系中的人才隊伍指標要求,盡快提高教員隊伍實戰化教學能力。提高教員隊伍實戰化教學能力是一種必要的手段,為此,要盡可能讓教員參與部隊作戰演習和實驗任務,或到任務單位去代職,在實踐中建強教員隊伍的各方面能力。
4 結語
實戰化教學是軍隊院校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的主要教學方式,實戰化教學改革任重而道遠。本文首先對軍隊院校形成戰斗力標準的指標體系進行了初步的探討和構建;然后瞄準軍隊院校形成戰斗力標準的指標體系中的關鍵指標——培養優秀的軍事人才,對優秀軍事指揮人才應具備的素質和能力進行分析;最后提出了圍繞院校形成戰斗力標準的指標體系的要求,設計了實戰化教學改革項目的思路,為軍隊院校各項工作向戰斗力聚焦探索了一種可行的途徑。
5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132-145.
[2]仲晶.武器裝備形成戰斗力研究[M]. 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2:88-91.
[3]王華,束長智,陳林.對裝甲兵院校實戰化教學的思考[J].坦克兵學刊,2012,(3):41-42.
[4]王建良,王澤忠.貫徹院校教育向部隊靠攏要求深入推進實戰化教學訓練改革[J].現代兵種,2013,(6):62-64.
[5]王亞偉.任職教育院校教學條件實戰化建設研究[J].中國軍事教育. 2012,24(2):91-93.
[6]張剛,田暉. 加強軍隊院校實戰化訓練的思考[J].長嬰. 2014,(3):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