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婷
6月11日,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有機化學和沉積學專家傅家謨在廣州逝世,享年82歲。
回顧傅家謨的一生,“他是我國石油地球化學學科的奠基人之一。20世紀70年代,他提出了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石油演化模式,并指出‘我國南方找氣為主,找油為輔的勘探方針,建立了10項有機地球化學新方法、新指標;發現20多種新生物標志物;提出煤系地層成油、膏鹽沉積未成熟油的生油理論,為我國石油天然氣勘探做出了杰出貢獻”。
開拓新天地
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存在多少未解之謎?資源與環境的現狀及前景如何?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這些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以傅家謨為代表的一群科學家肩負著探索地球科學與資源環境科學的重任。
1933年,傅家謨出生在上海。那時社會動蕩,因父親工作經常變動,學生時代的傅家謨時常調換學校,從小學開始就一直上寄宿學校。雖然沒有父母的陪伴與監督,但傅家謨的學習成績卻一直優異。
1952年,新中國剛成立不久,國家建設急需礦產資源,傅家謨懷著立志報國的遠大抱負,考入了北京地質學院地質礦產系,并成為了這所新建地質學院的首批大學本科生。1957年,傅家謨又考入了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攻讀碩士學位。4年后,他獲得了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碩士學位,從此開始了有機化學和沉積學的研究。
1966年,由于國家急需石油資源,石油部、地質部、中國科學院聯合下達了西南石油大會戰的任務。在傅家謨的倡導和帶領下,以石油勘探為主要任務的有機地球化學的科學研究開始了。經過3年的努力探索,1969年建成了國內第一個先進的具有一定規模的有機地球化學實驗室,實驗室的建立既填補了國內學科空白,又推動了我國有機地球化學與石油地球化學的發展。1985年,實驗室還被中國科學院批準為第一批對國內外實行開放研究的開放實驗室。
1986年6月,歐洲有機地球化學學會主席P.A.申克教授來華參觀后,稱贊中國在有機地球化學的一些重要領域,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實驗室因研究成果突出,在1988年科學院17個開放實驗室評比中名列榜首。1989年經過評議被國家計委批準為國家重點實驗室,1992年該實驗室通過驗收建成。
1993年,傅家謨主持建立了“廣東省環境資源利用與保護重點實驗室”,他結合廣東省經濟發展之急需,開展以環境中有機污染物研究為主的環境有機地球化學研究。十幾年來,廣東省環境資源利用與保護重點實驗室由于得到國家的強力支持,現已建立了初具規模的技術支撐體系,擁有一支具有很強科技創新能力的年輕、高水平、精干、高效的隊伍,培養出10位博士后、22位博士和24位碩士,同時獨立承擔著多項國家重點課題并多次獲獎。傅家謨所帶領的有機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現已進入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基地,展現出更廣闊的新天地。
專心環保
2012年,除了一個關于世界末日的預言外,更引起人們關注的就是“為什么天總是灰蒙蒙的”,最后人們發現致使藍天數目減少的元兇就是“PM2.5”。
然而早在10年前,2002年3月,就有一位科學家已經向公眾普及過關于PM2.5的知識了——“大家都知道,地球變暖、酸雨、沙塵暴、水污染危害人體以及生態安全,但很多人卻不清楚,肉眼看不到的污染更可怕:小于10微米的顆粒可堵住毛孔,小于2.5微米的顆??梢赃M入人體內臟器官。有些人以為天藍就是空氣質量好,其實,這是誤解。天藍只說明肉眼可見的懸浮顆粒中粗顆粒少,能見度高?!闭f這番話的就是傅家謨。
傅家謨是我國環境有機地球化學研究的開拓者。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他在污染物檢測方法、遷移轉化規律、與健康危害以及控制技術等多方面開展了開創性研究,并曾獲得廣東省首屆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和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為我國環保事業和履行《斯德哥爾摩公約》做出了卓越貢獻。
導師教誨,終身不忘
1957年,傅家謨考入了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攻讀碩士學位,在這里他遇到了導師葉連俊。
葉連俊是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早在解放初期,他與侯德封合作對沉積錳礦進行地質研究,使瀕于枯竭的湘潭錳礦找到了豐富的深部礦藏成為當時我國最大的錳礦床,為國家經濟建設做出貢獻。他是我國沉積地質學和沉積礦床學的奠基人之一。葉連俊常教導學生既要踏實學習和工作,更要善于抓住科學上的關鍵問題鍥而不舍,要努力鉆研且要有所創新。因為創新,是一個國家與民族的希望與優勢所在。
一次,傅家謨和導師談論自己的碩士論文,導師卻給他講了一個關于門捷列耶夫的動人故事,并希望以此來提醒傅家謨論文設計切記在科學研究上要勇于創新,勇于開拓。
傅家謨的碩士論文研究區地處我國鄂西山區,那里群巒疊嶂,巖峭谷深,條件艱險。傅家謨為了完成論文,翻山越嶺跑野外、采集標本、觀察各種地質現象并測數據,勤勘察,每天早出晚歸,不辭辛勞?;厮笠豁椧豁棇嶒灦加H自動手測定,論文編寫也努力按老師的指導去做,像老師說的那樣一絲不茍,努力鉆研。
2013年9月9日,教師節前一天,人民網刊登了一篇題為《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院士傅家謨致教師節》的文章。
您一生中最難忘的老師是誰?
——葉連俊院士
他對您最大的影響是什么?
——葉先生常對我提到化學家門捷列耶夫的故事,提醒我切記,做科學研究,要腳踏實地,善于抓住科學上的關鍵問題鍥而不舍,同時一定要勇于創新,勇于開拓。
您現在最想對他說的一句話是什么?
——牢記師恩,導師教誨,終身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