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毋庸置疑,隨著新時代的不斷邁進和發展,作為會計基本職能其中一部分的會計監督發揮著愈加不容忽略的重要作用。由于其涉及到的業務內容持續增長,因此利益相關者對其涵蓋的信息的準確性和時效性要求越來越嚴格。而從當今的現狀看來,會計監督這個領域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會計監督工作人員業務素質低下、我國對會計監督監管的法制體系不完善等。而為了進一步規范會計行為,健全會計監督體系,本文將從在新形勢下存在的會計監督問題以及相應的應對對策進行分析研究。
關鍵詞:會計監督;存在問題;解決對策
會計監督可理解為會計機構以及會計人員通過計算、分析和檢查等一系列的方法,并嚴格根據國家制定的各項法規與制度來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合法性、有效性、合理性的監督行為。而它的目的就是通過會計核算與管理工作的有效監督,不光減少了違法違紀等的經濟活動發生從而保護了企業的財物安全和完整,還提高了企業本身的經濟效益最終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同時,加強會計監督符合經濟活動的現實需求,它也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中的必由之路。盡管不可否認我國的會計監督領域確實在近年來取得一定可觀的發展,但是它在現實情況中暴露的種種問題,無一不證明了它的劣跡昭著。因此,本文接下來會對它尚且存留的問題進行分析,最后再略談對應的解決方法。
一、當下會計監督所存在的問題
1.會計監督的單位內部管理機制漏洞百出
首先,我國大部分的企業都存在單位內部控制缺失問題,并沒有建立一套健全完備的內部監督以及內部控制制度,以致出現了會計工作秩序紊亂和舞弊營私等現象。而當下大多企業會計中的內審機構基本上形同虛設,里邊的人員都由所屬部門的領導直接指派,各種經濟利益的交割都一一受領導制約,因此,并不能真正發揮內審機構的價值所在,反而誘發了種種財務報表被造假、偷逃稅款、虛假申報國家的項目基金等不實情況。
其次,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觀欠缺。無疑會計人員是不實會計信息出現的始作俑者,會計人員本身的職業素質是關系企業內部會計監督工作的有力因素。現階段,我國從事會計行業的工作者舉不勝舉,可是從中找出能奉公守法地履行會計人員本身所屬的義務的人數卻屈指可數。正因會計人員目無王法地只顧及自身利益而對領導不合常理的要求也唯唯否否,所以才惡化企業內部弄虛作假的風氣,讓一套行之有效的單位內部管理機制顯得更加任重道遠。
2.政府對會計監督領域疏于監管
目前而言,我國的市場競爭機制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而不斷深化發展,顯而易見,曾經的監督機制在面對現在的會計監督領域時已經不合時宜,必須與時俱進和勇于創新來迎合當代會計監督領域的急速發展,否則將繼續加重當前因法律條文的不及時跟進而導致執行效率低下、法律體系本身的雜亂無序而導致會計人員似是而非地掌握相關的會計監督法律條文等惡劣現象。此外,在財政部門、審計部門與稅務等部門對企業行使會計監督時,并不具有對被查單位的人事任免權,這毫無疑義影響了其權威性,并進一步弱化了會計監督的有效落實。再者,在我國的立法上,普遍存在過度關注捏造虛假會計信息的行政責任與刑事責任,卻忽視了民事制裁這方面,最終另原本就非根牢蒂固的會計監督領域更雪上加霜。
另外,政府的監管職能往往重床疊架,部門之間的責權劃分不明晰,以致監管的力度不足。職能部門缺乏相互之間的信息交流,不能融合成監管合力來對會計監督領域存在的不足彌縫其闕,反而視而不見地繼續素餐尸位。其次,甚至一部分監管部門賄賂公行,違條舞法,暗中收取不法企業的賄款,放任其偷稅漏稅,粉飾企業的審計報表。此等行為與監管部門本身所肩負的責權不容置疑是背道而馳的,會嚴重減弱了對會計范疇的監督效果。
3.社會對會計監督領域的束手旁觀
在當下,注冊會計師的數量可謂漫天遍地,可是,總體的行業素質卻每況愈下,尤其是伴隨著近些年市場經濟的輻射,而歸根到底,正是對注冊會計師所屬協會的監管力度欠缺,再加上企業管理當局與審計機構植黨營私,狼狽為奸,前者利用職權瞞上欺下,供應以假亂真的會計資料,而最終阻礙了審計真實性的實現。其次,我國社會群眾對會計監督的關注意識淡薄。一定程度是由于現行的我國《會計法》尚未提及公民對其的監督權,也有本身群眾對會計監督領域持傍觀冷眼的態度的原因。上述緣由,都意味著社會對會計監督領域的重視必須更進一步。
二、當下應對會計監督的方法對策
1.不遺余力地完善會計監督的單位內部管理機制
第一,健全單位的內控體系。正因會計監督在企業內控體系中占據著不可或缺的重要比例,因此只有健全尚未完備的單位內控體系才能激發內控監督的潛在能量,真正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添磚加瓦,譬如通過嚴格執行授權審批程序以求毫發不爽地掌控單位的貨幣資金管理、建立重大項目的安全控制機制和涉及投資與決策的控制機制以求科學合理的決策程序的最終落實、實行資產清查制針對實物資產管理這方面并加強控制物資入庫、物資保管、以及物資領用等環節。
第二,加快會計監督機構的合理構建。只有還原會計監督機構本身應具備的相對獨立性才能讓會計監督的工作如虎添翼,而企業在此同時,應從實際出發根據自身的經營狀況和特點構建獨出心裁的會計監督機構。此外,傳統的管理會計機構的體制必須進行革故鼎新,一方面推行會計委派制的實施,讓會計人員與單位之間脫離相互隸屬的關系,確保會計人員能獨當一面;一方面讓會計人員擁有參加企業經營決策等相關權利,以求切實促使會計監督的成效彰明較著。
第三,強化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操守建設。加強傳播針對會計人員的法制教育以及職業道德操守教育,提高相關的法律意識以增強他們對待事業的責任感,可謂是迫在眉睫的時代要求。其次,在熟知會計行業的相關法律條文時,也要適時應務,及時吸取最新的相關會計政策與法規,兼收并蓄,才能積累豐富的經驗應對各種各樣的會計業務,才能提升本身的工作鑒別能力和判斷能力,最終進一步為加強會計監督的有效落實順風張帆。
2.盡其所長地發揮政府的監督力度
一來,推行關于政府行為的社會評價以及責任約束的制度。該制度的推行不但一定程度地制約了官僚主義和濫用職權等現象發生,而且進一步有助于科學化政府監管的實現。與此同時,政府內的各監管部門需通力合作,同心協力,力爭上游,為了把政府監管能力最大化的實現,避免再出現部門之間的重復檢查,敷衍了事等情況。
再者,健全政府對會計監督的監管機制。財政部門理應被賦予對非法的會計工作行使行政處罰權,將監督工作貫徹落實到整個財政收支的管理過程當中,且跟進完善的跟蹤反饋機制,進一步充分掌控監督時的主動權。其次,應當有條不紊地完善《會計法》,為會計監督提供最基本的法律保障,如此才能有效減緩違法亂紀等行為發生的步伐。同時,加強執法隊伍的建設,加大力度提升執法人員的綜合素質,推崇剛正不阿,鐵面無私的執法品質。
3.不留余地地規范化社會監督機制
為保證會計信息所應有的質量,確保公正性,必須保持注冊會計師原原本本的獨立性。通過改善會計師事務所原來的聘用機制,和改良其職業環境等一系列的措施來復蘇注冊會計師獨一無二的特性。同時,加大對現有的注冊會計師的監管力度,明確政府和注冊會計師機構的職能分工,并合乎情理地適時調整行業的管理機制。最后,旁推側引地推動社會輿論對會計監督進行監管,支持和鼓勵群眾違條犯法的單位或個人進行揭露,廣泛對人民群眾宣傳法制信息,以求最終利用群眾的力量來進行會計監督。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會計監督是財務管理不可動搖的重要內容,在當今的經濟發展藍圖中發揮著不容小覷的強大力量,它也是經濟監督機制其中的重要一員。因此,只有通過落實有效合理的會計監督,才能讓企業的發展軌跡更符合國家的相關要求,才能讓企業健康地在市場中茁壯成長。而新形勢下,需充分發揮各個社會角色,例如企業內部,政府機關和社會群眾等的監督作用,保證會計信息的相關質量,才能最終有序開展會計工作,讓會計監督領域的完備發展計日可待。
參考文獻:
[1]高杰峰.新形勢下會計監督問題與對策研究[J].商業會計,2013,(6).
[2]曾凡章.新形勢下加強會計監督的策略研究[J].中國市場,2012,(9).
[3]白素琴.新形勢下會計監督存在問題與對策研究[J].商情,2014,(28):137.
[4]劉福琴.對新形勢下對會計監督的認識[J].中國經貿,2011,(10).
[5]王建福.淺談新形勢下如何加強會計監督工作[J].時代經貿,2011,(24).
作者簡介:王琦(1978.12- ),男,漢族,山東省,本科,重慶工商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