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超
合肥市錦城小學
小學數學生活化的理論研究
陳超
合肥市錦城小學
小學低年級學段的學生們認知水平還不夠高,上課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也比較短暫,因而在數學課上教師為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則需要根據小學生們的需要來設計教學。小學生思考問題多從自身角度出發,倘若將數學生活化,讓數學知識融入到學生們的日常生活中,那么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就是體驗生活,這樣的教學方式會更激發小學生們對數學的熱愛。
小學數學;生活化;環境
任何一門科目的學習最終都是為了生活而服務,數學也同樣如此,它就潛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的買與賣之間數字的計算離不開數學,我們總是選擇行走最短的道路,這也離不開數學上兩點之間距離最短的理論知識,等等的這些都是用數學在牽引著我們生活。那小學數學又是怎么體現這生活化的呢,下面讓我們走進蘇教版小學數學課本一起去研究一下。
教師在課堂開始之初都會有一個教學的導入過程,在這過程中,教師可結合所講課題聯系生活,從生活上進行導入,聯系生活實際進行問答,抑或是讓學生用生活舉例談數學等等,都可以作為導入內容。例如在蘇教版小學二年級的數學中,教師在教授“有余數的除法”這一課時,教師可先用學生們已學過的除法讓同學們聯系生活進行舉例導入,接著再由教師在學生所列舉的例子中改掉數字,從而以不夠整除的現象來展示今天的課題:余數。這樣的導入過程,從學生們的已學知識推出未知的知識,也更容易激發起學生們的求知欲。除了教師導入的生活化外,我們在數學課本中也可見例題設計的生活化,如余數的除法中有這樣一道例題:把10枝鉛筆分給幾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同樣多可以怎么分?面對這樣的例題在教學時,教師可先將學生進行分組操練,讓學生們拿出10枝鉛筆通過實際操作然后自己得出答案。這樣的教學方式既鍛煉了學生們的自主探究實踐能力,也讓學生們產生一種小組合作解決問題的意識。除此之外,還有練習的生活化,教師引導學生在課余之時,同學與同學之間可以拿出不同數量的筆或橡皮來進行操作問答。由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認知水平還比較低,因而他們對數字的概念還只停留在整除上,這時在學習余數時,就更需多借助實際實物輔助學生們的學習,讓學生們將原本復雜的數字學習轉化為生活用品的操作,這樣不僅讓題目融于了生活,也將題目的難度化難為易了,從生活中去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熱情,加強對數學的喜愛。
一個好的教學過程直接影響到學生在課堂上吸收知識的質量,所以教師在設計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可通過各種教學手段將數學知識與生活相連接,教師不僅要通過簡便的語言進行教學,還可利用多媒體呈現出教學中所需的道具,或直接通過實物進行展示,還可將所學知識通過游戲操作進行學習,通過創設生活情境引發學生積極思考,活躍思維。這種教學方式主要是考慮到小學低年級學段的學生認知水平比較低,所以他們在解決問題時也通常是從自身的實際體驗去思考問題,若將數學問題滲入到他們本身的生活中,不僅能發現生活的樂趣,也從生活的樂趣中體驗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小學低年級學段的學生注意力還不夠集中,一堂課中小學生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最多只有一半的時間,所以,倘若教師只用講授法進行教學,那么這樣的課堂不僅枯燥無味學生不愿意聽,教師一個人也會講得無趣,而且小學生們一般對一些新事物,教學道具很感興趣,所以,教師在一定的講授法后可提供出教具來吸引小學生們的學習注意力,將數學轉移到生活中來,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勤思勤學的好習慣。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地提供教具,在吸引小學生的眼球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并在觀察后讓學生就問題發表各自意見,在此基礎上還鍛煉了學生們的思維能力,表達問題的概括能力,以及思考問題時的自主學習能力,也通過這樣的學習品質,借助教學的生活化,培養學生們在生活中善于發現問題,善于用數學思維思考問題,并最終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在生活中也能獨立自主學習思考問題的好品質。
說環境影響一個人的性格,除此之外,一個人的學習能力也受環境的影響,同樣小學數學的授課質量也與環境影響息息相關。若將小學數學教學的環境生活化,那么學生不僅不再覺得學習數學是件困難的事情,反之會在生活中體驗數學的快樂。小學生一天中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學校活動,所以他們對學校的環境更了解更熟悉,教師要引導學生多在學校生活中發掘數學知識,然后將學校的數學知識應用到數學課堂上來,讓大家一起討論各自的發現。比如,教師在講解幾何圖形這一課時,就可課前讓學生們學會觀察校園,看看校園里的建筑都運用了數學上的哪些幾何圖形,這樣在課堂交流時每個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都有要發言分享的意愿,讓學生們通過各自不同的發現互相學習,也更好地觀察了校園,看到了校園的建構。再如一年級學生在學習加減法時,可結合一個班級男女生的人數,讓學生們通過數數來算出一個班的總數和男女生人數。家庭環境也是一個很好的數學生活化的環境,如數學在分類上的教學,待學生們回到家中,可讓學生對生活用品也進行分類,這種把數學帶回家的教學不僅掌握了數學知識,還養成了將物品規整分類的好習慣。社會環境也同樣是學生們數學學習的生活化環境,比如當學生們在參觀蘇州園林時,他們在導游的講解下可得知蘇州園林的設計還是個對稱圖形。在我們生活環境中,我們可以看到數學無處不在,任何環境都可以是數學的生活化環境。
數學的教學不是刻意的教學,它就在我們的生活中,特別是低年級學段學生們的課本知識,我們可以看到,這些知識教師幾乎都可以引導小學生們從生活中去找出答案。數學已漸漸融入生活,它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數學生活化已是普遍現象。
[1]喬虹.新課程視野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誤區探略[J].新課程研究.2011(07).
[2]林桂陽.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微探[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