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驕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商都縣玻璃中心校
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方法
李天驕
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商都縣玻璃中心校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高低,決定著小學生閱讀能力的高低。閱讀能力的高低,決定著小學生語文能力的高低。可見,抓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意義重大。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進行了探討。
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方法
素質教育的快速推進,促使從教者越來越重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也引起了業內人士的高度關注。然而,在傳統教育思想的束縛下,不少小學語文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依然是指指點點、管管束束,強行往小學生大腦里灌輸知識,老是覺得唯有如此,方可使小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實現教學大綱提出的閱讀教學目標。殊不知,這樣的教學方法捆綁住了小學生的思想,使小學生的閱讀潛力得不到充分挖掘,閱讀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那么,怎樣才能有效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使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明顯提升呢?筆者對此進行了探討。
對話,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最多的教學手段。但大多數從教者認為,對話就是教師與小學生進行心靈溝通、小學生與小學生進行心靈溝通,其實不然。對話,應該是每一名小學生之間的心靈交流、情感碰撞。作為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一定要牢牢把握住:充分發揮小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小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得到充分釋放。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一定要讓小學生自己主動去閱讀課文、會閱讀課文。我們要想盡一切辦法,從各個層面,來切實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說過一句非常精典的話,“小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前提之一是先讓小學生擁有安全的心理和自由的心理,這樣小學生才會心情舒暢地投入創造性活動中,使創潛能充分發揮出來。”由此可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和小學生之間必須平等相處、切相待、和諧相交,使小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伴隨整堂課始終。
誰都知道,朗讀能促進小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深入理解。筆者在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體會到,小學生閱讀課文時,注意力持續性不長,而大聲地朗讀課文,能使小學生的注意力更加穩定、更加持久,可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及記憶。同時,朗讀還能提高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此外,小學生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還能夠逐漸把語言材料積累起來,把各種句式熟練掌握,把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方法自如運用,有效提高說話、作文的能力。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切時扣勢地為小學生創設生動、形象的意境,把閱讀的背景清晰地呈現在小學生面前,更能加深小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記憶,使小學生更加透徹地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閱讀乃是催生期待,實現期待,并孕育新的期待這樣一個持續推進的心理運動過程。小學生在閱讀課文過程中,從眼球接觸到文字的那一刻,其閱讀思維活動就拋錨啟航了。他們要對整個閱讀過程實施檢驗、進行推斷、生發期待,從而使閱讀活動得以自主、自由地進行下去。教師飽含真情,小學生才能被情所感、為情所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適時對小學生進行煽情,這樣可以提高小學生的閱讀熱情,激發小學生的學習欲望,拓寬小學生的思維層次,使小學生更加自覺、主動、積極地去學習。同時,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從教者一定把要牢牢地把握小學生情感活動的脈搏,讓小學生的情感隨著閱讀過程的推進不斷得以強化。小學生的感情處于不穩定狀態,他們在感受課文形象并因情感迸發時,大腦異常興奮。作為從者,一定要密切關注小學生的面部表情、朗讀的聲調、發言的措辭,從而及時地抓住小學生的情感變化浪花,引導小學生去感受課文中的情感、體驗課文中的意境,使小學生情感達到最強烈的程度。在教學《月光曲》這一課文時,當講到如何描寫《月光曲》的內容時,筆者運用圖片、音樂等教學手段把小學生引入《月光曲》的意境之中,讓小學生認真感悟、欣賞月光曲從,從而激起了小學生們強烈的學習、探究興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小學生知識水平低,個性心理品質差,獲取信息的能力弱,認識水平淺,決定了他們質疑問難的能力有限。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若教師對小學生不關心、不引導,小學生則往往提問提不到點子上、問不到關鍵處,只會像蜻們點水一樣,淺嘗輒止,難以深化,達不到讓小學生加深理解,提升思維能力、拓寬知識面的效果。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積極引導小學生抓住疑難點質疑問難。方法主要有三。首先,要緊扣課題,抓住題眼質疑問難。比方,在講授《草船借箭》這一課文時,要緊扣“借”字做文章,可以這樣發問:“文中為何用“借”而不用“騙”。從而激發小學生積極思考。其次,要圍繞矛盾,揭示課文主旨。比方,在講授《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時,面對文中提及的“一位滿頭銀發的老奶奶,雙手拄著拐杖,背靠著一棵洋槐樹,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著”,師要緊緊圍繞“焦急”和“耐心”做文章,向小學生發問:“焦急和耐心這兩個詞同時出現是否矛盾?原因何在?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揭示文章的主旨。再次,比較優劣,加深理解和記憶。面對課文中的重點字詞和重點句,教師要運用比較的方法,引導小學生弄清楚作者為何要如此寫而不變樣寫,為何用到這些字詞而不用別的字詞。比方,在講授《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時,當讀到“春天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時,教師可乘機向小學生發問:“為何這里用抽字而不用生字或長字?”以此引發小學生識別優劣,擴散思維。
我們都知道:閱讀能力強,小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就強;閱讀能力弱,小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就弱。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把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來對待。那么,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怎樣才能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呢?本文認為,要從四個方面著手培養:小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要突出,要發揮朗讀在閱讀教學中的重要功能,要把小學生的閱讀思維激發出來,要強化小學生的閱讀思考能力。
[1]李文.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軟件-教育現代化.2014,10.
[2]張培榮.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學法指導淺探.新疆教育.2012,10.
[3]王長江.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訓練的優化策略.內蒙古教育.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