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新媒體以獨有的優勢占據著各大高中教學的主要部分,大力推廣新媒體教學是提高學生英語成績的有效方法之一。
關鍵詞:新媒體壞境 ? 自主學習 高中英語
新媒體不同于以往的電視、報紙以及廣播,它是利用各種網絡技術,通常以電腦、手機等作為媒介進行各類信息的傳播,用戶能以這樣的方式更加快速、準確地了解信息。科技促進了教育技術的發展,新媒體技術也帶動了高中英語教學的發展。這種新媒體的建設在漸漸地改變著傳統英語教學,使學生的學習由古板單一的詞匯語法的學習轉變為現在多層次的學習,從視、聽、說三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訓練。這種新媒體教學的方式能夠提高學生的英語交流能力。
一、新媒體在高中英語自主學習中的作用
自主學習是在傳統學習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型學習方法,以學生作為主體,通過學生自主理解、實驗、改正等來達到學習的目的。新媒體壞境下的自主學習可以利用相關的新媒體技術作為自主學習的媒介,如數字電視、英特網、手機等。利用新媒體進行教學,能大大提高教學的效率。依托于新媒體的資源豐富、相關平臺、交流學習等一些特色,會使學生更加主動地學習英語知識。師生在交流的過程中也會更加愉快,這樣就能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與積極性,讓學生在利用新媒體學習的過程中有自己的認識與理解,學生就會對英語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新媒體在高中英語自主學習中運用的問題
雖然新媒體教學能幫助高中學生進行英語自主學習,讓學生有機會了解更多的英語知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學習壞境,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但是在這之中難免會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由于對這種新媒體教學過分看重,導致忽略了傳統教學的精華部分。地道的語言學習不單單要有文字信息,還要包括語音、語感、肢體動作、說話人所處的位置、說話人的面部表情等。然而自主學習主要利用的是新媒體的一種形態,類似于一種傳播資源的媒介,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學生已經適應了傳統教學方法,在高中英語課堂上大多是以教師的講解為主,過分展現新媒體教學的優勢而忽略傳統英語教學的精粹,一定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困擾,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
其次,對新媒體的利用沒有明確的目的。例如,在教科書、英語報紙、英語廣播中可以得到的資源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而是將目光一味地放在新媒體的資源上。一些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將有關新媒體的資源當做是自主學習的主要資源,并不考慮其實用性,不去思考其是否會對自己的學習產生促進作用,而是沒有選擇性地將其盲目添加到自己的學習中去。這樣的學習方法無疑是錯誤的,沒有正確利用好新媒體的優勢,而是將有用的和沒有用的雜亂無章地放在一起。這樣勢必會影響學生學習的效果,導致學習沒有系統性,學習成績會受到影響。因此,如何正確利用新媒體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關鍵問題。
三、新媒體在高中英語自主學習中運用的對策
新媒體作為自主學習的新手段,充分展現了“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新理念,為了加強對學生自主創新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勢必要采取相應的對策。
首先,使新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相結合,需要教師的指導與監督。學習指導是為了保證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教師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進行指導,才能達到教學目的。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要使新媒體教學和傳統教學相結合,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熟練應用新媒體,從而達到使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目前雖然各大高中都在利用新媒體進行教學,但是也不能完全放任學生隨便利用新媒體進行自主學習,教師要在必要的時候提出自己相關意見。根據不同學生對新媒體的掌握程度,教師要及時調整學生的自主學習策略,從而逐漸使學生學會利用新媒體進行自主學習。對于新媒體的中的有利成分,學生要充分利用。這樣,合理利用新媒體可以幫助學生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其次,合理利用新媒體,明確英語自主學習目的。新媒體環境下的英語自主學習需要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由外部控制轉為內部控制。其中,“外部控制”是代表英語學習環境、學習目的,而這些多數會以新媒體的形式展現,利用語言庫、多媒體、CAI課件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內部控制”是代表主觀方面的感知能力,包括認知方式、目標效果以及自我感應等方面,這些都需要學生能夠認識可以利用的資源,明確自主學習的目的。學生合理利用新媒體技術,明確英語自主學習的目的,選擇有利于自己學習的資源,摒棄一些無用的資源,能夠提高學習英語的自主性,有目的地去學習,比如,可以利用網絡上的新概念英語來提高自己的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等。
總之,高中教師應該對學生合理指導與監督,合理利用新媒體,優選可以利用的資源,讓學生明確英語自主學習的目的,從而促進學生英語自主學習。
參考文獻:
[1]程世壽.公共輿論學[M].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3 .
[2]林德宏.科技哲學十五講[M].北京大學出版, 2004.
[3]王勇.大學生使用網絡微視頻的調查報告[J].湖南工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3 ( 2 ).
[4]龐元正.從創新理論到創新實踐唯物主義[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06 (6).
作者簡介:
呂娜(1981.10-),女,滿族,河北省秦皇島人,本科,終極二級,研究方向:英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