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盈
摘要:思想政治是高中階段的重要課程,對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我們要想方設法提高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效率。其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十分重要。本文從加強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的必要性談起,詳細論述如何有效加強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提問習慣,促進其綜合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 ? ? 課堂教學 ?問題意識
高中思想政治對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正確觀念以及處理問題的綜合能力都有著重要作用。就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現狀來看,學生缺乏積極提問的精神和意識,過分依賴教師課堂灌輸,缺少對教師所傳授知識的質疑精神。針對這種現象,加強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就十分必要。下面筆者將對加強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的必要性進行分析,并著重探討如何加強高中思政課堂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以促進學生個體綜合能力的提升,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
一、加強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的必要性分析
思想政治是高中階段的必修課,對幫助學生全面認識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有著重要作用,同時對培養學生的正確觀念、辯證思維以及綜合能力也起著積極作用。在該課堂教學中提出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創新思維,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總結教學經驗,筆者得出了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十分必要的結論。
(一)促進教學目標實現的關鍵因素
高中思想政治課的目標是讓學生自主探究并形成正確的政治觀、價值觀、世界觀。而問題意識作為引子,能夠引導學生深入探究,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體會歷史以及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與方法等。假設沒有問題意識,學生就會處于被動的位置,那么教學目標將很難實現。從這個角度來說,問題意識是促使教學目標實現的關鍵因素。
(二)推動有效教學實現的最佳途徑
有效教學的關鍵在于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性作用的凸顯以及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傳統教學中學生往往是被動的,不去思考,按照教師的思路走,阻礙了學生自身的發展。而問題作為一種教學手段,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和積極性,強化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其過程是動態的。教師合理的運用問題手段,啟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不僅能夠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行為,還有助于學生思維的多元化發展,進而推動課堂教學有效性生成。
(三)促進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
問題意識對學生能產生的積極影響,往往是單純地獲取知識、掌握原理所不能及的,它可以直接演化為學生學習的動機和熱情,使學生更好地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問題意思的培養。
二、加強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的有效對策分析
在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長期影響下,學生的問題意識較單薄,無論在方法層面還是在心理層面,自主提問都存在一定的障礙。為有效加強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我們必須注重方法的科學性以及教師的積極能動作用。
(一)營造良好“問題”氛圍,激發學生提問的積極性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關注學生心理的變化,充分發揮其能動作用,進行良好的提問環境的創造。興趣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關鍵因素,教師可通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促進學生自主進行思考,挖掘其潛在問題意識,從而使他們在求知欲引導下積極探索出問題的答案。例如,在學習“公民參與民主決策”這一知識點的過程中,若教師直接要求學生記憶,學生不可能對公民參與民主的方式和含義有深入了解,不利于將該知識有效地運用到生活中。對此,教師可結合其他教學輔助工具,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專家咨詢制度”“社會公示制度”以及“社會聽證制度”通過視頻實例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并讓學生思考可以通過什么途徑參與,能夠取得什么樣的效果。實踐證明,結合真實案例進行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促進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探索,這個過程中實際上就是對學生自主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二)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促使學生大膽提問
傳統教學中,教師是占據主體地位的“權威”者,學生只需認真聽取并記錄教師所講解的知識即可。這樣的教學環境、師生關系,限制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學生不敢提問,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師要努力創建平等的師生關系,使學生敢于提出問題。例如,在學習“多彩的消費及其類型”的時候,教師可與學生互動交流,分享自己的消費經歷。通過教師的積極交流和配合,學生心理上得到放松,會主動提出問題,“怎樣的消費才是合理的消費?”“什么是綠色消費?”“在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今天,怎么做才算合理消費,怎樣做算是一個理智的消費者?”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與教師為平等關系,促進了雙方之間的溝通交流,學生會更加樂于向教師提出問題,并在潛意識中覺得教師會給出他問題的答案。這種心理作用下,學生的問題意識較容易培養。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與學生和諧關系的建立,以為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營造良好的課堂環境。
(三)加強問題的設置和引導,實現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
教師可以通過問題的合理設置和引導,幫助學生掌握好問題的方向,自主進行問題答案的探索。這個問題探索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問題意識影響的過程。在進行問題設置環節中,教師要注意問題的合理性,避免問題太難或過于簡單。問題的設置不能過于有難度,學生在自主探索中遇到超過自己能力范圍的問題,會挫傷積極性,影響繼續探索的欲望;問題的設置也不能太過于淺顯,學生在沒有進行邏輯思考后就得出了答案,這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不具有有效性。例如,在學習“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時,教師可設置問題:“從物質決定意識角度分析,我們是要尊重客觀反對主觀嗎?”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會對客觀事實和主觀意識進行辯證分析,即對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進行分析。在探索答案的過程中,他們會不斷給自己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以不斷佐證最終觀點的準確性。
綜上所述,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關注學生的提問精神,加強他們問題意識的培養十分必要。在傳統教學模式的長期影響下,學生形成了一定的提問障礙,即對教師講授的課堂內容和課本知識存在權威主義觀點,這種思想對提高學生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創新和進步有著一定的制約。因此,教師要注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而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任務,我們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要不斷學習,不斷探索,尋求更多有效方法,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形成問題意思,進而促進他們自我提問、自我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姜瑞強.中心素材教學模式引領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改革的探索[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4(5).
[2]廖世平.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問題初探[J].福建教育,2014(43).
[3]朱芮林.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課堂的藝術探討——以南充市第二屆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大比武為例[J].金田,2014(10).
[4]歐陽清泉.“生活化”的政治教學,誰能比你更妖嬈——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中的“生活化”教學初探[J].教師,2014(29).
[5]趙丹.高中思想政治課探究式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J].考試周刊,201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