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軍
職高生物不同于其他學科,它包含有大量的理論知識,同時還包括很多實驗教學。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雖然教師的教學模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但是由于傳統思想的影響,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即便采用的是新型的教學模式,但其本質還是“灌輸式”。在職高生物教學中,我深入地研究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不斷改進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培養他們學習的主人翁精神。下面談談我在教學中的具體做法和體會。
一、興趣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首要條件
要讓學生對生物實驗產生研究的動力,需要讓他們對生物投入一定的興趣。在興趣的引導下,學生在遇到生物學習中的困難時才能有解決的信心,遇到自己不能解答的問題,才會主動地向他人和教師請教。這種主動性都是依靠學生對生物的興趣而產生的。在進行生物實驗時,教師可先讓學生進行一些有趣的實驗,以此來激發他們對實驗的興趣。例如,利用植物的向性運動原理,使幼苗的主根呈現出圓形、菱形、心形等幾何圖形;用光合作用原理在一片荷葉上印出自己一家人的頭像。這些新奇有趣的生物實驗,會拉近學生和生物學科的距離,使學生不再感到生物理論難學、枯燥,從而能更好地對生物知識進行主動探索。
二、實驗方法及實驗步驟的創新
在新課程改革還沒實施之前,教師在傳統的實驗教學中采用的一直是演示性的實驗教學。這種教學方法只能讓學生對實驗步驟和實驗現象進行死記硬背,對知識不能真正的消化吸收,完全是教師進行灌輸的。這就導致在學生解決實驗問題時,會對實驗步驟和現象模糊不清。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課堂中學生成為了學習主體,教師在進行生物實驗教學時,可以放手讓學生進行自主操作。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來進行實驗操作,也可以按照教材進行實驗操作,還可以進行實驗創新。通過自主操作和實驗創新,學生既驗證了教材中實驗的正確性,又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設計植物向性運動的實驗時,我向學生提出了要求:用不同的實驗材料和用品來做這個實驗。學生的選擇性很大,這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他們的思維。學生要想使自己的實驗操作獨具特色,就需要對這方面的知識進行深入了解,比如可通過查閱書籍來為自己的實驗提供經驗和幫助。
三、實驗課組織形式的創新
在進行實驗教學時,為了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我重點培養了幾位生物水平較高的學生,讓他們充當小教師,來給予其他學生指導和幫助。在實驗教學中,常規的教學方法是教師對學生進行示范并加以指導。如果教師和學生的關系較為疏遠,那么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會因為畏懼教師而不敢提出自己的看法。而在讓學生當小教師的過程中,由于學生之間的思想狀況和心理發展水平比較接近,因此他們之間的情感距離很近,在互相指導時,大家敢于提出自己的問題和不同意見。通過教學形式上的創新,能夠使學生能更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
四、模型構建的創新
職高生物教材中有很多生物模擬實驗,例如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減數分裂中染色體變化的模擬。在帶領學生對教材中的實驗進行操作之后,還可以引導他們對實驗進行創新,找到新的生物模擬實驗,從而使學生通過創新來發現生物世界的神奇,促使他們為了找到答案而努力。例如,《在細胞膜——系統的邊界》這一節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模擬細胞膜的結構模型,讓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把現實生活中的物品拿來模擬細胞模型。有的學生用乒乓球、筷子、細棍,有的學生用彩色卡紙來構建和模擬。學生在這個實驗中充分理解了細胞的概念,提高了動手能力。此外,還要注意在激發學生想象力時,要讓學生根據所學的細胞知識來對細胞模型進行創新,而不能漫無目標地胡亂想象。
五、實驗材料的創新
教師在讓學生進行實驗操作時,可以不規定實驗材料,而讓學生進行自主選擇。同一個實驗,各實驗小組可以準備不同的實驗材料。比如在葉綠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中,教材上所選的實驗材料是菠菜,我們可以準備菠菜、甜菜葉、蘿卜葉等,甚至可以讓學生自己準備一些實驗材料選用。再如,在做“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和復原”的實驗時,除了教材上建議的用紫色洋蔥的鱗片葉外,還可以嘗試用花瓣、白菜葉、紫甘藍葉等。可見,在選取實驗材料上,學生通過尋找多種實驗材料,能夠得出多種實驗結果和結論。在啟發動員學生選取多種實驗材料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學生在用多種材料反復進行實驗的過程中,熟悉了實驗操作的基本技能;在面對不同實驗材料出現的實驗結果時,學生學會了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與歸納結果。更重要的是,實驗讓學生體驗到了科學離他們并不遙遠。對課本實驗材料的再次探索,激活了學生的求異思維觀,培養了其創新精神。
六、運用多媒體補充實驗課的不足
由于學校資源的限制和其他情況的影響,一些生物實驗要么不能由學生自己來操作完成,要么是實驗得到的結果不理想,這時就需要教師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工具來向學生展示實驗操作的步驟和實驗現象。例如,在教學上減數分裂這一內容時,其中包含的理論知識有很多,學生對一些抽象的知識很難理解,而教材中安排的實驗,學校缺乏相關器材,這就意味著學生要單純地依靠這些抽象文字來理解這部分知識,從而增加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在教學中,我制作了多媒體課件,利用課件演示了精子的形成過程。動畫的形式很快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了這些內容。
總之,在培養學生實驗操作能力時,要讓學生對生物知識有一個深入的了解,對生物現象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這樣才能在進行實驗操作時遵循科學的實驗步驟。通過操作生物實驗和觀察實驗現象,學生可把生物知識重新在腦海中再現,對學過的生物知識進行回憶。學生在進行自主操作時,會對各種現象進行思考和分析,從而激發自身的創造性思維,對生物知識有更深的理解,使自身的能力獲得進一步的提升。